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碧血凝成彩霞 山河矗就豐碑

——開化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潘敏

2023年08月12日08:40    來源:學習時報

開化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鐘靈毓秀的錢江源頭——浙江省開化縣城玉屏公園北側山坡上,於1992年建成。紀念碑全部採用花崗岩和大理石砌成,由碑壇、碑座和碑體三部分組成。碑壇為正七棱柱,碑座為兩疊曲面三棱柱,表示開化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浙皖贛三省七縣的中心。碑體高19.49米,象征著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碑正面頂部浮雕的紅色五角星下鐫刻著中顧委原委員、江西省委原書記方志純(方志敏堂弟)題寫的碑名“開化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底部是碑座,碑座背面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浙西開化,錢江之源。千嶂萬岫,疊翠連綿。三省七縣,毗鄰相依。革命年代,輩出英才。

鴉片戰爭以來,開化仁人志士,同心抗御外侮,協力振興民族,前仆后繼(,)百折不回。獻出無數寶貴生命,湧(涌)現諸多興邦之材。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化乃方志敏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創之閩浙贛皖革命根據地。幾經風雷,建立中共開(化)婺(源)休(寧)中心縣委,浙皖特委,建立縣區鄉三級蘇維埃政府,建立浙皖軍分區和紅軍游擊隊。革命此起彼伏,斗爭可歌可泣。三百六十多位英雄豪士,悲壯捐軀,難以勝數無名俊杰,欣告瑤台。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化英勇兒女,謀解放幸福,求和平美滿,不懼敵人殘暴肆虐,不懼境遇橫逆累累。艱苦創業,繼往開來(,)八十余位先鋒英華,果毅頑強,視死如歸。

碧血凝成彩霞,山河矗就豐碑。一九八八年五月,開化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縣。英雄鐵骨,齊蒼峰青鬆,鼎石鐫銘﹔烈士忠魂,同碧天皓月,巒岳曜暉。

人民英雄,千秋功業不朽!

革命先烈,萬世精神永垂!

中國共產黨開化縣委員會

開化縣人民政府 敬立

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

碑文高度概括了開化革命英勇斗爭的光輝事跡和浴血奮戰的悲壯歷程,充分展現了人民群眾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無數英雄兒女為了謀解放幸福,求和平美滿,前仆后繼、頑強斗爭,讀來令人肅然起敬,催人奮進。

浙西開化是一個富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縣。1928年1月,方志敏等領導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逐漸向浙西閩北發展。1931年3月1日,方志敏率領紅十軍揮戈東征,首破開化華埠鎮,敲開了浙西大門。5月,贛東北省委派採購員到開化,進一步開辟從華埠、油溪口至江西德興的貿易商道,粉碎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9月,中共開化油溪口支部成立,這是開化縣境內第一個中共支部。1935年5月,中共開(化)婺(源)休(寧)中心縣委宣告成立,下轄7個中心區委和中心縣游擊大隊。1936年7月7日,皖浙贛省委書記關英,獨立團團長熊剛,政委劉毓標率領皖浙贛紅軍獨立團在中心縣游擊大隊的配合下,攻克開化縣城。

開化大捷,極大振奮了根據地廣大軍民的斗志,推動了浙皖贛邊區游擊戰爭的發展。1936年8月13日,中共浙皖特委在何田的福嶺山成立,趙禮生任書記,邱老金任常委,這是衢州地區第一個地市級黨組織,並成立浙皖軍分區,下轄浙皖獨立營和開化、常山、衢縣、遂安、壽昌、婺源、休寧、德興8縣邊區的各支游擊隊,武裝鼎興時期共有1300余人。與此同時,建立開化縣委、縣蘇維埃政府,下轄福嶺、庫坑、源口、西源4個區委和區蘇維埃政府。浙皖特委還舉辦了為期20多天的黨政干部培訓班,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培養了大批骨干。

皖浙贛游擊根據地黨組織和游擊隊的迅速發展和壯大,使國民黨當局驚恐萬分。1936年底,國民黨當局調集10萬兵力對開化游擊區進行瘋狂“清剿”。1937年1月,國民黨當局下令肅清皖浙贛三省邊區紅軍。2月,邱老金和趙禮生率領浙皖獨立營在開化何田一帶與敵人激戰,部隊遭受嚴重損失。6月,在一次遭遇戰中,浙皖獨立營被敵人分割包圍,邱老金和20多名游擊隊員被圍困在山上,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艱苦斗爭。因寡不敵眾,邱老金於7月被捕,12月在開化英勇就義。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化有360多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許多革命先烈至今無法考証。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協議,將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十幾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分別集中,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12月下旬,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1938年1月,軍部移至南昌,將南方紅軍游擊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隊。根據中共中央東南分局部署,新四軍軍部電令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在浙江開化集結。

1938年2月初,新四軍軍分會副書記陳毅等到皖浙邊,向地方黨組織布置集結准備工作。2月中旬,陳毅率戰地服務團到開化縣華埠鎮,等候部隊到達。在開化期間,陳毅在華埠、開陽發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演講,號召各界人士精誠團結、抗日救亡,廣大戰士和群眾深受鼓舞。1938年春,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支隊7000余人先后抵達開化,正式組建了司令部和政治部,基本完成了支隊、團、營的組編,為向皖南岩寺集結作了准備,開化成為新四軍重要的集中地和組建地之一。

革命戰爭此起彼伏、可歌可泣,不管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化無數英雄先烈、先鋒戰士不懼犧牲、英勇奮戰,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永遠的精神豐碑。

(責編:劉圓圓、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