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翻譯經典著作要堅持“中國化”導向

——翻譯家張仲實的治學之道

劉小蒙

2023年08月09日08:28    來源:學習時報

張仲實畢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與傳播,為后人留下近千萬字的翻譯成果和思想論著。“半世紀翻譯經典著作,一輩子宣傳馬列主義”是他一生的生動寫照。 總結學好外語的五條經驗

張仲實的翻譯生涯始於莫斯科。五四運動后,他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領導渭北地區的學生運動,並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傳播者。1926年,他進入上海大學讀書,之后受派赴莫斯科學習,先后就讀於莫斯科東方大學和中山大學,逐步開始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的翻譯與研究工作。

其實,在赴蘇之前,張仲實並不識得俄語,甚至都不認識俄文字母。當他人忙著置辦出國的衣物時,他用身上僅有的9元錢購買了一本日俄辭典——《露和大辭典》。這部辭典后來成為他“形影不離的俄語導師”。剛到蘇聯時,張仲實就意識到,要想學懂理論,必先學好俄語,而學俄語主要又得靠自學。於是,他一有空就學習俄文,即便是在周末,也要早起來到教室,關起門來看辭典、讀俄文。

1937年,張仲實在《我學習俄語的經驗》中詳細介紹了自己學習外語的經驗,他說:“第一,手邊一定要有一本好的辭典﹔第二,自己要有恆心,能耐煩地去時時翻辭典。能具備這兩個條件,定可保証你成功。”后來,張仲實還進一步總結出學好外語的五條經驗:一是下苦功、要勤學,每日必須拿出一定時間進行自修﹔二是多讀多看,看外文報紙上的簡短消息或雜志上的短文章,讀淺近的小冊子或書籍﹔三是要搞通文法、掌握這個語文的規律﹔四是要勤查字典,吃透詞的涵義﹔五是練習作些翻譯,可採用“對譯”方法,先由外文譯為俄文,然后再把俄文譯成外文。

經過不斷努力學習,張仲實的俄語水平進步驚人,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也迅速提高。1928年,他與張聞天、博古等人一起被編入翻譯班,對馬克思主義著作進行翻譯。在蘇聯留學期間,他如飢似渴地學習俄文、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日后從事翻譯和理論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提出研讀馬恩經典原著的方法

20世紀30年代,張仲實在上海、武漢、重慶和新疆等地研究和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他完成的上百篇介紹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的譯作在《時事類編》《世界知識》和《大眾生活》等刊物上發表,在思想輿論界產生廣泛影響。

1940年5月底,張仲實到達延安,由此迎來了翻譯生涯的“黃金期”。在延安,他先后擔任馬列學院編譯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國際問題研究室主任、中央宣傳部出版科科長等職務,負責編譯出版《馬恩選集》《列寧選集》。他還常到陝北公學、抗大和中國女子大學等院校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王震回憶,“當年在延安的窯洞裡,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在偏僻的山溝裡,我們的許多同志不管條件如何艱苦,都如飢似渴地讀馬列主義的書,其中就有張仲實同志編譯的”。

為了配合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張仲實專門撰文向廣大黨員干部介紹研讀經典之法。比如,為鼓勵大家讀原著,他特意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來說明“學原著”的重要性:“要從原著裡去研究這學說,而不要向復述者學習。”針對一些黨員讀不懂《資本論》的情況,張仲實在《怎樣研究〈資本論〉》中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研讀前可以根據馬克思、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了解一些政治經濟學的術語和方法﹔研讀時,不用擔心有些地方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重點是要努力去領悟馬克思的術語和他的敘述文體﹔讀經典著作要多次反復且深入思考,才能領略真諦。他還強調,“列寧很熟悉馬克思,他把他的作品讀好幾遍,讀了再讀”。心急是有害的,深刻地通曉理論,不是“簡單地閱讀或死記幾頁,而要徹底理解讀過的,把它加以深思,融會貫通”。

將翻譯工作與理論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是張仲實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的重要心得。他認為,翻譯工作者隻有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翻譯水平,才能把相關著作翻譯准確。

將理論研究與中國現實相結合

張仲實主張馬克思主義研究要和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通創造性的馬列主義”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他列舉“馬克思主義俄國化”的例子加以說明:與孟什維克把馬克思主義弄成“表面的類比和玩弄引証的教條”所不同,列寧並不把馬克思主義“視作教條,而以先進科學底代表者,估計新的歷史經驗,來發展馬克思主義底理論”。在張仲實看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和《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是“中國的最優秀的真正馬列主義的作品”。

張仲實從事翻譯長達半個多世紀,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為了讓廣大黨員干部盡快適應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黨中央擬定了一個學習理論的“干部必讀”書目,共有12本。其中《列寧斯大林論中國》《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簡史》均由張仲實編譯,同時他還是《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的參編者之一。毛澤東在會上強調:“如果在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這套叢書成為當時廣大干部群眾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必備讀物。1953年,中共中央成立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以便有計劃、分步驟、成體系地譯出相關理論書籍。張仲實長期擔任該局副局長,由始至終,兢兢業業,還親自審定了一些譯稿。經過多年努力,《斯大林全集》《列寧全集》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相繼出版,為黨的理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此外,張仲實還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撰寫了諸如《馬克思恩格斯傳略》《列寧傳略》之類的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普及性讀本,受到各方好評。

張仲實在從事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和傳播過程中,形成了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格,值得后世繼承發揚。在他看來,熟練掌握外語是翻譯工作的基礎,而學好外語有賴於“勤學”和“對譯”。在此基礎上,翻譯者要堅持理論研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以求得思想文化層面的“融通”。更重要的是,翻譯經典著作要堅持“中國化”導向,使科學理論與中國實際更好結合起來,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

學人小傳

張仲實 (1903—1987年),原名張安人,陝西隴縣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翻譯家、出版家。翻譯作品主要包括:斯大林《論民族問題》、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及《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普列漢諾夫《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列昂節夫《政治經濟學講話》、拉比杜斯與奧斯特維強諾夫合著《政治經濟學教程》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傳略》《列寧傳略》等。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