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王恩茂:兩次主政新疆的開國中將

楊方圓

2023年07月31日08:33    來源:學習時報

王恩茂,江西永新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黨和軍隊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者,先后兩次主政新疆,以大愛無疆的情懷,譜寫了民族團結的壯麗篇章。

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1934年7月,紅六軍團政治部秘書長王恩茂隨部隊奉命撤出根據地,開始了漫漫長征路。1936年2月,紅六軍團攻克貴州省黔西、大定、畢節等縣。在近20天的時間裡,王恩茂與部隊指戰員一道在街頭、廣場,演戲、唱歌、跳舞、寫標語、講演,採取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各項政策。沒有大量紙張,大家就用廢紙、毛草紙代替。牆壁、門板、竹片也成為標語牌﹔鍋灰、木炭成為墨汁的代用品。經過宣傳,越來越多的群眾認清了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群眾和青年學生積極參加紅軍的人數逐漸增多。9月,紅六軍團先后攻佔成縣、徽縣、兩當縣、康縣4座縣城以及陝西鳳縣、略陽縣部分地區。為在這一地區建立臨時革命根據地,王恩茂和部隊指戰員一面御敵,一面發動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組織地方革命武裝,建立各級政權,打擊地主土豪,擴充紅軍2000余人。

1937年11月,王恩茂時任八路軍第120師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科長,與第359旅第717團進至山西雁門關、忻縣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王恩茂帶領工作隊深入群眾,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宣傳不當亡國奴、跟著共產黨走、跟著八路軍干的革命道理。經過廣泛深入的工作,群眾被發動起來,很快出現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糧出糧、青壯年踴躍參加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可喜局面。同時,工作隊在廣大農村建立了基層抗日政權。

從1940年12月開始到1942年8月,第359旅各部相繼開進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副政委王恩茂和旅長王震率先垂范,上山開荒、下田種地,戰斗在第一線,擔負和戰士一樣的生產任務,真正做到領導生產“不是指手畫腳,而是動手動腳”。為了解決“當兵是來打日本鬼子的,不是來種地的”“在后方生產不如在前方打仗光榮”等思想問題,王恩茂領導部隊開展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和教育工作。使全體指戰員從切身體驗中認識到當時經濟困難的嚴重性以及邊區人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支援戰爭﹔搞大生產運動,是為了用自力更生的辦法克服困難,減輕人民負擔,改善部隊生活,堅持抗戰和保衛邊區。缺少開荒工具,王恩茂就發動大家想辦法解決。有的上山伐樹加工成材,到幾十裡外的村鎮換取工具﹔有的到河防兩岸搜集敵人轟擊邊區的炮彈片﹔有的在方圓幾十裡范圍內尋找廢鐵﹔有的潛入敵佔區扒鐵軌,鋸斷后打成工具。

1943年5月6日,王恩茂在《解放日報》發表《三五九旅的開荒工作》的文章,全面介紹開荒經驗,使第359旅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第359旅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使昔日渺無人煙、荒山野嶺的南泥灣,成為人們爭相參觀的“陝北的好江南”,為邊區軍民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典范,為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作出了巨大貢獻。

革命歲月立下顯赫戰功

1946年6月下旬,蔣介石破壞國共雙方簽訂的停戰協定,調集30萬軍隊將中原解放區5萬余人包圍在湖北宣化店地區。中共中央決定中原軍區部隊向西突圍,實行戰略轉移。第2縱隊第359旅政委王恩茂和旅長郭鵬指揮第359旅隨右路軍行動,歷經千辛萬苦,於9月27日回到延安。第359旅南下時有5060人,中原突圍后減員2917人,集體成建制回到陝甘寧邊區的指戰員僅有1893人,加之后來零星歸隊人員共計2200余人,為奪取革命勝利付出沉痛代價、作出巨大貢獻。9月29日,中共中央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大會,歡迎第359旅將士歸來。毛澤東說:“三五九旅的同志們!你們辛苦了。你們勝利了!你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深入敵人心臟,敢於和敵人作斗爭,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數十萬大軍的‘圍剿’,勝利地返回延安。你們是黨的寶貴財富。雖然犧牲了不少同志,但是你們光榮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你們勇敢頑強,不怕敵人圍追堵截,經歷了第二個長征。將來,你們還要把三五九旅的旗幟插到北平的城頭上!”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進攻陝北解放區。胡宗南部進佔延安后,叫囂“三個月消滅陝北共軍”,急於尋找西北野戰兵團主力作戰。西北野戰兵團依據敵情、地形,決定在青化砭地區打一場伏擊戰。3月23日,第2縱隊政治部主任王恩茂召集各旅政治部主任布置戰時政治工作。24日,司令員王震與王恩茂率領第2縱隊進入青化砭伏擊陣地。25日,國民黨軍第31旅旅部及1個團進入伏擊圈。隨著信號彈的發射,我軍立即如猛虎下山沖向敵群,2小時就將敵軍解決,未有一人漏網,打了一個干淨徹底的殲滅戰。青化砭戰役是西北野戰兵團撤離延安后,徹底殲滅國民黨軍的第一仗,極大振奮了邊區軍民的斗志。

1949年8月,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下達進軍蘭州、殲滅馬步芳部的作戰命令。8月11日,第1兵團第2軍政委兼黨委書記王恩茂與軍長郭鵬率部出甘谷、武山,一路解放隴西、漳縣、渭源、會川、臨洮、康樂。22日,佔領臨夏。臨夏國民黨守軍未戰即潰,一部被殲,大部逃散。彭德懷在蘭州前線得到此訊,大聲叫好。臨夏的解放,粉碎了馬步芳軍企圖從我軍側后夾擊的計劃,保障了第一野戰軍主力圍攻蘭州5個軍左側的安全,增大了馬步芳軍右翼威脅﹔第2軍攻佔臨夏后,矛頭直指馬步芳的老巢西寧,迫使他從蘭州抽調部隊增援西寧,對第一野戰軍攻克蘭州、殲滅馬步芳主力起到極大配合作用。

譜寫民族團結壯麗篇章

1952年6月,王恩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書記。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在他領導下,新疆及時更改含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的某些地名﹔提倡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增強民族團結﹔認真檢查民族政策執行情況,切實糾正存在的問題。王恩茂認為,在新疆開展工作,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十分重要。他強調要以培養少數民族優秀分子入黨的組織建設和以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為主的干部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方法,大力推動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鍛煉和選拔工作。

從1954年開始,新疆縣處級以上少數民族干部被分批派到中央黨校學習進修。隨后,王恩茂又建議中央黨校開設學制四年的民族干部理論學習班。此后,中央和國家部委所辦高等院校、中央團校等也相繼開設新疆民族班,為新疆培養少數民族專業人才和后備干部。王恩茂不僅關心少數民族干部的學習,而且十分注重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少數民族干部的才干,工作上壓擔子、給任務﹔經常與少數民族干部傾心交談,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和政策水平。因此,他被少數民族干部親切地稱為良師益友。

1957年春天的一個夜晚,王恩茂等人來到和田地區的於田。當王恩茂聽到一直想去北京親眼看看毛主席的維族老人庫爾班·吐魯木再三要見他們時,專門到了庫爾班·吐魯木家裡。王恩茂鼓勵他好好生產,並說:“將來有機會,一定設法讓你到北京去一次。”經過王恩茂的安排,1958年6月28日,75歲的庫爾班·吐魯木隨新疆全國農具展覽會參觀團來到北京,作為新疆勞動模范代表在中南海見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並合影留念。從此,這一珍貴歷史鏡頭作為新疆各族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民族團結、熱愛勞動的生動寫照而載入史冊。

1981年,王恩茂從吉林省重返新疆,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走遍新疆86個區縣,每到一處,都和農牧民進行親切交談,關心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他心中想得最多、抓得最緊的是南疆各地、州農牧民脫貧致富和北疆牧民定居等問題。他反復講:“要想方設法搞好新疆的建設,發展速度要力爭比較快,比較實在,要使各族人民都能真正得到實惠,一定要把使各族人民盡快富裕起來,當成想問題做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提出要把“五好”(好條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帶、好居民點)建設當作建設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通過“五統一”(統一種植計劃、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灌水、統一重大技術措施、統一農田基本建設)賦予“五好”建設新內涵,創造性實現了新疆的好居民點工程、富民安居工程以及安居興牧工程。

王恩茂心系新疆、奉獻新疆,真正做到了想新疆之所想、急新疆之所急、干新疆之所需。2001年,王恩茂在北京去世,家人遵循他的遺願,把骨灰安葬在烏魯木齊市燕兒窩烈士陵園,使他實現了不負“永遠住在天山腳下”的黨中央囑托,至死不離新疆、永遠與新疆各族人民在一起的鄭重承諾。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