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准”(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本報記者 徐 雋 金正波

2023年07月27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民生大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提出“完善老齡工作體制”,這對於加強統籌協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2021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考察時強調。

“隻要是人民群眾歡迎、咧嘴笑的事,再難也要干到底﹔隻要是人民群眾不高興、撇嘴的事,就堅決不要干!”這是鮮明的政治導向,也是深厚的人民情懷。正如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所強調的:“干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篤行“民之所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一口氣用了10個“更”字來描述人民的期盼。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新時代十年來,這些攸關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被一件件列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議事日程,干一件成一件。

正是因為“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些年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務除“民之所惡”,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麼。

“黑惡勢力是社會毒瘤,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侵蝕黨的執政根基。”

黨的十九大后,一場力度空前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滌蕩了黑惡污濁,掃出了朗朗乾坤。

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到“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再到“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保護傘’,決不讓其再禍害百姓”,深刻詮釋了什麼是“民之所惡惡之”。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麼。”

強調“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一刻不停全面從嚴治黨,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強調“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我要用畢生精力和全部生命來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無私無畏,彰顯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踐行執政為民,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准。

2022年1月26日,山西霍州市馮南垣村飄起了雪花。正在這裡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村民師紅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饃,洗洗手也加入進來,三兩下就捏出一個棗花。

“看了你們村,新建的房子質量很好,補貼也到位,老百姓家裡年貨備得足,很有年味,我心裡有了底。”殷殷關切,暖意融融。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同志頂住壓力推動減征購,摘掉了“高產窮縣”的帽子﹔在福建,結交農民朋友,指點發展路子,被群眾稱為“百姓省長”﹔在浙江,強調“心無百姓莫為‘官’”,百姓則回應“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上海,要求“多干群眾急需的事,多干群眾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礎的事,多干長遠起作用的事”……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延安考察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

為民造福,共產黨人永遠在路上。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7日 01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