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村民在家門口賺到了錢(幫扶縣駐村手記)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高瑞瑞

2023年07月18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動感的鄉村音樂、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的小吃攤、繽紛酷炫的游樂場……每當夜幕降臨,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網紅打卡地郭土樓村就熱鬧起來了!這裡有小橋流水、荷塘月色、木船水輪,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色,此情此景,有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貧困村呢!

  7月初的虞城縣正是農閑時,剛播種的玉米苗長勢喜人。“隻靠種地,農民難以掙到錢,要致富就要發展第三產業。”虞城縣郭土樓村黨支部書記楊新文用了8年時間帶領村民走上“一年四季都能豐收”的致富路……

  郭土樓行政村位於虞城縣城郊鄉東北角,全村現有人口3158人共780戶、耕地2958畝。“想致富,就要改變隻種玉米、小麥這個老模式。”從郭土樓村到縣城有2—3公裡,利用位置優勢,郭土樓村決定發展鄉村旅游、庭院經濟,村民入股、村集體打造集生態種植、特色養殖、地方特產、各地名吃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村。

  2018年,第一批鄉村旅游項目開始落地,村裡建起了古色古香的籬笆院、石墨盤、網紅橋、游樂場、生態鳥語林。作為這一切的見証者與受益者,村民謝玉真曾是生態鳥語林的檢票員,她說,2018年,看鳥的游客高峰時達2萬人﹔當年村集體收入300萬元。

  “一隻普通鸚鵡能賣600元。”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謝玉真看到了商機,她從檢票員轉變為鸚鵡繁育基地管理人,通過網絡銷售鸚鵡,一年收入百萬,不僅脫了貧,還真的富了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村民都動了起來!不少村民紛紛開始發展鸚鵡養殖。2018年,郭土樓全村鸚鵡銷售總額達500萬元,在河南省居榜首,在全國行業內排前五。

  不僅如此,原來農閑時村民打扑克、看手機打發時間的習慣也改了。現在村裡發展了旅游經濟,各式各樣的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在家門口干起了“小買賣”,賣烤串、飲料、玩具等小攤子緊緊貼著村裡大大小小的路蔓延,如鐵屑緊緊吸附於磁石。

  村民趙歡(化名)開的小吃攤位,在村子裡格外受歡迎,從中午忙到晚上收攤,她平常一天純收入200多元﹔春節期間,她一天賣出上萬元,春節假期純利潤6萬元。作為一名農村的“全職媽媽”,她用掙的錢開上了小轎車。

  到了夏天,趙歡改賣刨冰,還租下了一個新的店鋪,取名叫“97冰鋪”。“因為我是1997年生人,我們年輕人不會種地,但做這些小買賣還是沒問題的。”

  從路邊攤到小店鋪,隨著村裡新的景點——“古風打卡地”的營業,不少村民像趙歡一樣租了門店,在家門口賺起了錢……

  農村老齡化程度高,郭土樓村之所以能將一個個景點建起來,多虧有了一幫實干的年輕人。他們將郭土樓村建設成國家級2A景區、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以孝治家示范基地。

  “村干部帶著一幫‘老人’振興鄉村,太難了。”楊新文感受到,鄉村振興要靠年輕人,駐村鍛煉的選調生就在助力村子發展。

  楊新文口中的選調生叫楊曼,她來自商丘市委統戰部,已駐村半年。村裡打造的“老胡同”“古風打卡地”等景點,亮化、美化的工作就由這位年輕的95后負責。

  因為沒有繪畫基礎,楊曼就將設計好的圖案,通過投影儀投射在村裡的牆上,用畫筆勾勒出形狀后再上色。景區裡滿牆的荷花繪畫、胡同裡的漫畫故事、公廁外的漫畫標識都是她的杰作。

  楊曼說:“駐村隻有短短兩年時間,我希望為村民致富、村子發展多做事,多出力。”她挖掘、梳理村庄資源,整合和盤活郭土樓村特色資源優勢,策劃參與“農業+旅游+文創”的項目探索,帶動集體經濟增收和農民致富。“栽下旅游梧桐樹,引來發展金鳳凰。”楊新文相信,資金有了,人才有了,產業有了,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鄉村振興的大道越來越平坦、越來越寬闊……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8日 07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