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為人民服務最光榮、最偉大

毛澤東以人民之心為心

2023年07月18日08:2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毛澤東以人民之心為心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曾講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澤東的一生就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中寫得最多的兩個字是“人民”。毛澤東最有影響力也最能反映他的初心和品德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

  把人民的事放在自己的事的上面

  毛澤東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在毛澤東心目中人民是天,唯此為大﹔人民是地,唯此為本﹔為人民服務的事是最光榮、最偉大的事。毛澤東忍著“腸已斷”的痛,離別“人間知己”的妻子去鬧革命、上山搞武裝斗爭,就是因為“人有病”,需要解決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的人民病痛。在人民解放和捍衛民族獨立的斗爭中,毛澤東犧牲了六位親人,可說是滿門忠烈。毛澤東曾對古柏的妻子曾碧漪說:“干革命總要有犧牲的,我參加革命幾十年,父母早已不在了,我的大弟毛澤民,小弟毛澤覃都為革命犧牲了,毛澤覃的一個兒子才十八歲就被敵人活埋了,楊開慧也為革命犧牲了,還有小毛(指毛主席丟在江西的兒子)也沒找到。為了革命事業,我們家裡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們不能老去想自己的事,自己的兒子,應當多想想全國人民的翻身解放,多想想我們所進行的革命事業。”把人民的事放在自己的事的上面,這就是毛澤東對人民的忠誠。

  為人民之憂而憂

  毛澤東為人民之憂而憂、為人民之樂而樂。新中國成立后,對人民遇到的災難,毛澤東曾三次大哭。

  第一次是新中國初期,淮河發大水,災情嚴重。毛澤東從電報上得知,有不少是全村淹沒,有不少災民和蛇一起逃到樹上,有的人被毒蛇咬死。他難過得哭了。他接連在淮河水災及治淮情況的電報上寫了四封批示信給周恩來,其關心群眾、愛護群眾、同群眾同呼吸共患難的情感,躍然紙上。淮河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大規模治理的第一條河。

  第二次是三年自然災害和“大躍進”的政策失誤,引起人民群眾生活困難。據衛士長李銀橋回憶,毛澤東不斷派衛士下去了解情況。一天,一名衛士帶來一個又黑又硬、摻雜大量粗糠皮的窩頭說:“鄉親們就是吃的這個”。毛澤東兩眼怔怔地盯著那個窩頭,雙眉緊鎖。隻見他接過窩頭時雙手直在發抖,費了很大勁掰開一塊放入嘴裡。老人家嚼著嚼著,流下了眼淚。毛澤東一邊流淚,一邊將掰開窩頭分給我們幾個衛士:“吃,你們都吃,都要吃一吃,吃啊,這是農民的口糧,是種糧食人吃的口糧……”他吃著吃著,最后哽咽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從那天起,毛澤東整整七個月沒有吃過一口豬肉。正是由於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群眾患難與共,才順利地調整了國民經濟,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第三次是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造成大量人民群眾傷亡、損失慘重。據毛澤東身邊醫療組成員王新德回憶:“當秘書報告地震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后,主席哭了——我第一次親見主席嚎啕大哭。”

  到哪個地方就和哪個地方的人民打成一片

  毛澤東把人民群眾的問題看成一切問題的中心,一切政治的關鍵。他提出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干部,不能當官做老爺,脫離人民群眾﹔不能高高在上,老百姓見了他們敬鬼神而遠之,而應該“到哪個地方就和哪個地方的人民打成一片,為老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有沒有客觀標准?他說有,“比如,一個人死了開追悼會,群眾的反映怎樣,這就是衡量的一個標准。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稱首長,好像老百姓都擁護他,其實這不能說明問題,要看最后的蓋棺論定,要看開追悼會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淚。有些干部死了,我看老百姓就不見得落淚,他是自封的群眾領袖。因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實公事一辦完,人家就掉頭而去,不大理睬你了。”“劉志丹同志犧牲后,陝北的老百姓傷心得很,這說明他是真正的群眾領袖。”

  1939年賀晉年任安邊、定邊、靖邊警備區司令員。一次從定邊去延安開會,途中下大雨,趕到一個老鄉家要求住下,但老鄉硬是不讓住,好說歹說才讓住下。賀晉年向毛澤東反映這件事時,毛澤東卻和藹地說:“我看,這是個好事情嘛!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敢不讓你這個司令員住,說明你是人民的軍隊,若是國民黨軍隊的司令來了,老百姓敢不讓你住?隻有老百姓把你看成是自己的軍隊,和你一條心,這樣你才能打勝仗,這是多好的事情啊!”這番話給了賀晉年深刻的教育。

  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為人民服務就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毛澤東1947年轉戰時,給佳縣縣委的題詞是:“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毛澤東重視維護農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利益,就是從為絕大多數人服務出發的。

  老百姓所思所想的最重要的事是兩件:一是缺啥別缺吃的,二是有啥別有病。為人民服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首先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和防病治病問題。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認為不要隻知道向人民要糧草、要稅收,“而不知道做另一方面的工作,即是用盡力量幫助人民發展生產,提高文化。”他提出“應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幫助農民增加生產,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從農民取得稅收。對前者用了苦功,對后者便輕而易舉。”“不注重組織黨政軍群眾和人民群眾的廣大勞動力,以開展群眾生產運動,隻片面地注意少數政府人員忙於收糧收稅弄錢弄飯的觀點,是錯誤的。”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的吃飯問題作為第一件大事。盡管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搞工業化、現代化建設不能不從農業上打主意,不得不搞糧食統購統銷的辦法,但他始終重視從發展農業的基礎上去發展工業。

  1951年毛澤東提出“必須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極力發展這項工作。”1958年,毛澤東得知余江縣消滅血吸虫喜訊,夜不能寐,寫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第一首詩描述了昔日的慘境,第二首詩贊頌了消滅血吸虫的盛景:“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憂慮著人民的憂慮,歡樂著人民的歡樂。這就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榮、以人民之心為心、忠誠於人民的毛澤東。

  (摘編自《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3年第2期 曹應旺/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