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永戰 吳 凱
2023年07月14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謝紅江(左)在示范果樹修枝。 |
果品加工車間。 |
村民在搬運蘋果。 |
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隅。 |
數據來源:中組部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專家學者要把論文真正寫在大地上,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2022年初,中組部會同農業農村部、科技部等多部門,以“一縣一團”方式,向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1500多名專家型科技支撐人才,精准開展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幫帶。
進行技術指導、開展技術培訓、提供產業發展建議……國家科技特派團組建一年多來,大批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把科技興農的種子播撒在鄉野沃土。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傾聽科技特派員助農富農的故事,感受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
——編 者
扎根鄉村——
“把技術講給村民聽、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
從四川成都出發,沿著山路驅車近7個小時,國家科技特派團四川越西團負責人、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謝紅江帶著團隊成員,月內第三次來到了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
“如今是蘋果幼果膨大、枝梢生長的關鍵時期,水肥一定要跟上。”來到越城鎮河東村龍幺妹家庭農場,謝紅江一邊從車上搬運專程帶來的微生物菌劑,一邊跟農場負責人龍定常說。
時間回到2019年,當時從外地返鄉的龍定常有了種蘋果的念頭,但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咱沒學過蘋果種植技術,辛辛苦苦種蘋果,萬一掙不到錢咋辦。”聽說了龍定常的顧慮,謝紅江帶著團隊主動上門,逐一解答疑惑,並且承諾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在謝紅江等人的幫助下,龍定常的家庭農場逐漸步入正軌,種出的蘋果銷往內蒙古、黑龍江、重慶等省份,年銷售額突破30萬元。
在越西縣,像龍定常一樣,受益於科技特派團技術支持的農戶不在少數。據統計,通過集中培訓,科技特派團已結對幫扶當地農技人員、企業骨干、種養大戶等165人,培育科技示范戶22戶。
選派能長期扎根鄉村、練就過硬本領的農業技術人才,是科技特派團的重要原則之一。2018年初,越西縣舉行產業發展摸底會,多個產業發展建議擺到了相關農業負責人的案頭。當時,作為專家代表的謝紅江對不同產業發展條件進行了深入分析:“藍莓經濟效益好,但採摘難度大”“櫻桃遇到雨季容易破裂、不易儲藏”“越西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蘋果易儲藏和運輸,比較適合當地發展”……一番討論之后,他提出的發展蘋果產業的建議被大家認可。
2022年,在組建國家科技特派團時,熟悉越西農業產業發展的謝紅江被選為蘋果產業組組長,並擔任國家科技特派團四川越西團負責人。隨后,熟悉蕎麥、特色蔬菜等產業的專家也被納入。
“去年3月26日,專家們在越西召開了對接需求會,並簽訂了服務承諾書。”越西縣農業農村局科教站站長張武瓊介紹,“一年多來,結合生產技術難點,科技特派團專家深入農業園區、示范基地、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和技術服務138次,覆蓋168個行政村、1010個種養大戶。”
在鄉村振興中,科技特派團能發揮什麼作用?對於這個問題,謝紅江回答得干脆:“我們要把技術講給村民聽、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真正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傾情幫扶——
“把科技成果切實轉變成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進入夏季,索瑪花在山坡開放,但東坪村農戶莫羅阿裡期盼的雨水卻遲遲沒來,看著地裡矮小的蕎麥,他急在心裡。
“現在最重要的是夏季保墒,盡可能留住水分。”涼山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羅曉玲一邊觀察作物長勢,一邊給農戶出主意,“要為蕎麥起壟,把有限的水分利用上。”
作為國家科技特派團四川越西團蕎麥產業組組長,羅曉玲常常通過實地操作,向當地種植戶、縣農業部門的農技人員講解蕎麥品種選擇、施肥用量、蕎麥精量播種等方面的技術。“今年2月,羅老師帶著川蕎1號、雲蕎2號等新品種,在村裡的試驗基地進行種植”,莫羅阿裡說,新品種畝產能達到300斤,生長期則隻需3個月,很適合在山地上種植。
“去年我們在東坪村引進了9個蕎麥新品種,最終確定了3個適宜的新品種進行推廣。”羅曉玲介紹,新品種與其他作物輪作,能為農民帶來更多收入。
新品種落地,新農技見效。去年以來,在科技特派團努力下,越西已引進農業新品種65個,建立試驗示范基地8個,評價篩選適宜優新品種8個,同時示范推廣蘋果和蔬菜輕簡高效栽培、蕎麥機械作業、肉牛驅虫和疫病防控等新技術12項。
指尖“小屏幕”,變成隨時交流的“大平台”。坐在家門口的院子裡,越西縣中所鎮零關村種植大戶楊仕華打開手機,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蘋果產業的交流群,科技特派團的專家都在裡面,有問題,隨時問!”
去年4月的一天,楊仕華發現園子裡的一些蘋果上長出了“黑點點”。“過了幾天,長黑點的蘋果越來越多。”零關村的種植大戶鄧中福也發現了類似問題,趕忙在群裡求助。
看到消息,謝紅江立即回復:“這是黑星病。”隨即,他給出了針對性的用藥方案。“按照專家的指導買藥、打藥,沒過幾天,黑星病就被控制住了,真是幫了我們大忙。”楊仕華說。
指導常在線,幫扶不斷線。“我們採用實地幫扶+線上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精准答疑解惑。”謝紅江說,“要把科技成果切實轉變成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讓農民學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能增收。”
培訓育才——
“要用真心、誠心、細心,留下一支懂技術、留得住的隊伍”
走在果農鄧中福的果園,一棵棵蘋果樹“束”著腰,一米五一棵、三米五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樹上圓潤飽滿的蘋果壓彎了枝條……一排排的果樹間,鄧中福正在向科技特派團成員楊文淵請教種植技術。
“新品種外觀好,但是有點酸,會不會影響銷售”“波爾多液容易引來紅蜘蛛,該怎麼解決”……鄧中福拿著小本,邊問邊記。從“門外漢”到村民公認的“土專家”,靠著愛琢磨的勁頭,如今的鄧中福不僅種植了20畝蘋果,還擔任著越西縣蘋果產業技術員,負責對其他農戶提供指導。
“多虧了科技特派團專家的指導,現在施肥、拉枝等技術操作有了管理日歷,心裡有本明白賬。”鄧中福說,現在每逢科技特派團到越西進行技術培訓,自己總是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去年5月,黑星病暴發后不久,謝紅江和楊文淵便專門舉辦了主講黑星病等病虫害防治的講座。“謝老師既講防治措施,還分析問題根源,幫助我們舉一反三,思考遇到其他病虫害該如何應對。”鄧中福回憶。
學好知識和本領的同時,鄧中福也在幫助更多人增收致富。一開始,同村村民彭開清不懂病虫害防治技術,也沒掌握套袋技術要領,蘋果產量少,口感也不佳。去年開始,彭開清有空便往鄧中福的果園裡跑。“最近正是夏季拉枝的關鍵時節,我想著來老鄧這兒補補課。”彭開清說,自從有了鄧中福這個身邊的好老師,果子長勢更好,自己的干勁也更足了。
開展蕎麥生產技術培訓,羅曉玲也喜歡將培訓會開在田間地頭。今年3月29日,一場關於蕎麥新品種栽培技術的培訓會在東坪村舉行。培訓現場,羅曉玲不僅發放資料、示范講解,還一一測量新品種試驗田,現場撒種。“在田間示范栽培技術,大家可以隨時交流,效果更好。”羅曉玲說。
“要用真心、誠心、細心,留下一支懂技術、留得住的隊伍。”在談到如何育才時,謝紅江介紹,科技特派團通過建立“省州專家+本地人才+種植能手”的“師帶徒”人才培養機制,為當地培養本土科技人才。去年以來,科技特派團到越西已開展集中培訓28次,培訓農技人員、種養大戶等1198人次。
獻策產業——
“不僅要帶來好技術,還要帶來推動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越西縣委辦公樓八樓,不大的會議室裡,科技特派團半年度工作推進會正在進行。“今天要總結上半年科技特派團工作推進的情況,再安排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會議一開始,謝紅江便點明了會議目的。
按照《四川省越西縣國家科技特派團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科技特派團每季度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每半年還要召開一次推進會,梳理產業發展問題,提出相關工作建議。
“當下,要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等做文章。”會上,謝紅江提出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的具體建議。
提及蕎麥產業的發展思路,羅曉玲也發了言:“結合蕎麥的市場需求,建議加快利用電商銷售蕎麥,培育電商實體和主播帶貨機制。”
…………
一場工作推進會既是總結會,也是集思廣益的討論會。越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羅熱古說:“工作推進會上,好思路接連涌現,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不少有益參考。”
“強化標准化管理,實現提質增效”“逐步實現早熟的紅露等品種佔到50%”“建設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會上,專家提出的相關建議被納入越西縣相關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助力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作為專家,不僅要帶來好技術,還要帶來推動產業發展的新思路。”謝紅江說,國家科技特派團要為產業長遠發展出主意、獻良策,才能更好推動鄉村振興。
得益於專家建議,越西縣果園標准化程度不斷提升,預計“十四五”末可實現優質蘋果年產達30萬噸,商品果率達80%,總產值將超11億元。“我們還計劃引進蘋果深加工企業,嘗試開發蘋果汁、蘋果干等產品。”羅熱古說。
優化政策供給保障,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去年4月,涼山州開始策劃向州內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的工作對接方案,要求每月統計相關工作情況。“縣農業農村局積極響應,成立了協調小組,服務科技特派團開展工作。”羅熱古說。今年3月,越西縣委組織部等10部門還發起成立當地教育、醫療、科技“組團式”幫扶工作協調服務小組,協調科技特派團工作。
月光如水,從葉片的縫隙間洒落﹔清風拂樹,葉子發出清晰的沙沙聲。坐在院子裡,龍定常和丈夫一邊看著蘋果樹,一邊暢想著未來。科技助農的故事正在讓這片土地、讓身處其中的人們煥發新的面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4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