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

四川青神縣:“一領四微”全面推進鄉村組織振興——以高台鎮百家池村為例

四川青神縣委辦

2023年07月13日13: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圖為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縣委辦主任李仕貴在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圓桌論壇上發言。

青神縣隸屬四川省眉山市,全域位於成都都市圈規劃核心區,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央農辦三農政策基層聯系縣。位於青神縣城東北約5公裡處的高台鎮百家池村,幅員面積7.1平方公裡,下轄4個村民小組、農戶1114戶、人口3291人,“老齡化”“空心化”現象突出、村級發展能力不足、鄰裡關系日漸疏遠等問題逐漸顯現,給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挑戰。近年來,百家池村通過以黨組織引領為核心,打造“微陣地”、培育“微組織”、做優“微服務”、開展“微活動”,不斷深化和創新基層治理,夯實治理基石,提高治理效能,全面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一、強化黨建引領,夯實鄉村基層基礎。大力實施“戰斗堡壘”工程,拓展組織設置,優化運行制度,建強黨員隊伍,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一是嚴密組織體系。結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升格村級黨組織為基礎,建立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4個,形成“行政村黨支部(總支、黨委)—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三級組織架構。二是提升運行質效。建立村黨組織書記權責三張清單,開展重點村提級監督,強化“一肩挑”村干部監督管理。建立黨委班子成員黨支部聯系點,縣鄉兩級黨委班子成員挂聯指導村級黨組織,加強村民小組黨支部運行指導。探索建立村干部政治體檢和政治素質考核制度,綜合運用“述、查、談、評、改”工作法,提升黨組織運行效率和工作效率。三是育強黨員隊伍。大力實施新時代村干部提能工程,組織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鄉鎮”“老支書”結對幫帶新任村黨組織書記,提升“頭雁”履職能力。實施農村發展黨員專項計劃,加大從優秀農民工、致富能手、后備力量中發展黨員力度,多源頭多途徑吸納真抓實干的能人參與投身鄉村治理。

二、打造“微陣地”,構筑鄉村“同心圓”。聚焦“陣地行政化、村民不願來”等問題,構建1個村級主陣地、N個村民小組微陣地的“1+N”村級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推動黨群陣地和服務下移。一是建陣地。整合閑置集體土地、農戶廢棄房屋、村民活動廣場,在每個村民小組打造集議事、活動、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鄰裡百家”“村民議事壩”等綜合性黨群“微陣地”,就近就便為黨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活動空間。二是搭平台。搭建“有事來協商”平台,建立“有事公開議”協商議事制度,常態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活動,有效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活載體。創新開展“書記壩壩會”“書記龍門陣”,每月組織村“兩委”干部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及時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矛盾,引導村民熱心聊村事、積極議村事、協力辦村事,發動村民成為鄉村治理主力軍。

三、培育“微組織”,激發鄉村“新活力”。加強農村群眾性、公益性、互助性組織建設,通過組織發動組織、組織帶動群眾,真正把黨員組織起來,把村民凝聚起來。一是建強自治組織。規范建立村民議事會、老年協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自治組織,修訂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等制度,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格局。二是培育群眾組織。成立糾紛調解、養老育幼、產業發展、婚喪嫁娶等多類群眾自組織,構建村民利益表達載體,推動農民素質提升、傳統文化傳承、豐富群眾生活,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三是孵化社會組織。採取“鎮村籌集、鄉賢捐贈”籌資設立5萬元社會組織孵化基金,以政府購買方式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入駐村組微陣地,開展居家養老、留守兒童關愛等服務活動,延伸村黨組織服務手臂,提高基層服務水平。

四、做優“微服務”,深耕治理“關鍵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聚焦村內大小事務,全力推進“微服務”落到實處,不斷提升群眾“三感”。一是網格式服務。創新開展鄉村治理“片長制”,以20—40戶為參考,劃小治理單元,整合縣級職能部門基層輔助人員和鎮村自設輔助性崗位,統籌選任38名治理“片長”,實行片內人、地、事、物、情統歸片區管理,制定“片長”6大類35項服務事項清單,及時服務片內群眾。二是點單式辦理。依托“1+N”村級黨群服務微陣地,健全鎮村干部“接訪日”制度,實行“群眾單點、鎮村辦理、部門協同”便民服務機制,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沉村民“家門口”。實現供需高效對接、問題快速辦結。三是項目式供給。每季度梳理公示“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根據村民需求和可借助資源設計服務項目,經村“兩委”審議申報、鄉鎮黨委評估備案等程序,確定服務項目內容和目標任務,項目化開展服務,實現服務精細高效、整體覆蓋。

五、開展“微活動”,營造鄉村“好風氣”。以提升鄉風文明為重點,開展“百家系列”活動,厚植鄰裡文化,緊密鄰裡關系,促進鄉村文明和諧。一是傳承“百家文化”。發動村民捐獻家庭發展史、老照片、老物件等打造“村史館”,組織村民開展農村文化創意產品創作。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在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開展“牛兒燈”燈舞表演、龍太子搶鴨等主題文化活動,以傳承民俗文化拉近鄰裡關系。二是選好“百家明星”。通過“組織+個人”推薦、村民代表投票、村“兩委”復審,每季度評選“最美庭院”“最美民星”,制作“最美之星”文字圖集,在“微陣地”公示,以點帶面營造積極向上好風氣。三是點亮“百家心願”。聚焦“一老一小”,每月固定一天開展“共唱一首歌、共吃一頓飯、共做一件事”系列生日活動,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志願者開展衛生清潔、心靈慰藉等服務,營造和諧暖心氛圍。

深化“一領四微”的實踐探索,還需久久為功,正確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處理好長期願景和短期目標的關系。鄉村振興不同於脫貧攻堅,是持久戰,不是攻堅戰,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需要保持等一棵樹苗長大的歷史耐心,不求名動一時的轟轟烈烈,但求利及長遠的點點滴滴﹔要立足實際情況,克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思想,干一件成一件,不斷累積發展優勢,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二是處理好縣鄉統籌和基層探索的關系。我國地域遼闊,鄉村類型多樣復雜,不同鄉村之間差異很大,必須遵循鄉村發展內在規律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和“齊步走”。既要縣鄉統籌,又要鼓勵基層群眾積極探索,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三是處理好組織引領和群眾主體的關系。既要注重以政策引導、市場機制和行政力量配置資源、調節供需,一體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又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堅持為農民而建、為農民而興,激發廣大農民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活水平、改變生活方式,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責編:詹偉業、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