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

安徽全椒縣:龍頭驅動 雁群帶動 百村聯動 賦能鄉村振興譜新篇

安徽全椒縣委組織部

2023年07月13日13: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圖為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加兵在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圓桌論壇上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黨對鄉村振興的集中統一領導,努力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根據研討安排,現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這一課題,交流匯報如下。

一、全椒縣縣情概述

全椒縣地處皖東,西漢置縣,古稱椒邑,是 “千年古縣”,屬安徽省滁州市,處於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的疊加區域。全椒是崇文重教的文化之鄉,最為著名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開創了中國諷刺小說的先河﹔全椒是環境優美的生態之鄉,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全椒是交通便捷的樞紐之鄉,境內有四條高速公路(合寧、馬滁揚、明巢、滁州西環高速)、三條高速鐵路(北沿江、京滬、滬漢蓉),距南京祿口機場、合肥新橋機場均在1小時左右車程﹔全椒是產業特色明顯的發展之鄉,擁有皖東第一家上市公司—全柴集團。以全柴、創維、力神電池、南大光電、亞士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智能家電、電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產業已發展為縣域經濟重要板塊。

全縣下轄10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101個村和13個城市社區,國土面積1568平方公裡,人口45萬人。共有基層黨組織1054個,黨員27250人,村“兩委”干部690名。先后榮獲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等國家級榮譽9個,全省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先進集體、平安安徽建設示范縣等省級榮譽23個。

近年來,全椒縣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堅持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全方位、立體式推動鄉村振興,打造全省首個鎮級鄉村振興館,推介縣域內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模式和方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相關特色做法、亮點經驗、工作業績等被中國組織人事報、安徽組工信息、安徽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刊載推送。

二、全椒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龍頭驅動,全面增強“兩大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確指出:“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全椒縣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壓緊壓實黨建責任,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組織保障。細化部署提質。緊扣中央和省委部署,落實市委組織部基層黨建“雙增雙創” 工程(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爭創一流業績、一流品牌),制定《黨的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謀劃“一委一品”特色黨建項目,按照年度目標、工作內容、具體任務三個方面,分類分層下發“年度黨建任務清單”“月度重點工作清單”,以“挂圖作戰”的方式,明確黨建工作抓什麼、鄉村振興怎麼干。夯實基礎提檔。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六亮”行動(亮黨旗黨徽,讓紅色力量“聚起來”﹔亮黨的陣地,讓服務功能“優起來”﹔亮黨的聲音,讓理論武裝“強起來”﹔亮黨的活動,讓組織生活“嚴起來”﹔亮黨的榮譽,讓先進典型“樹起來”﹔亮黨建品牌,讓創新創造“活起來”),分領域制定“六亮”行動實施細則,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制定《全椒縣加強鄉鎮、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方案》,推進114個村(社區)打造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鄉村振興“五個中心”。依托大墅鎮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打造開放型、沉浸式、專業化的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健全“黨建+網格”治理體系,劃分農村網格678個,構建“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新局面。積極探索實踐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模式,形成了鄰裡驛家、黨群積分卡、三治三和(德治、自治、法治和家庭和孝、鄰裡和睦、社會和諧)等一批基層首創的治理經驗,35個村獲評國家和省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8個鎮(村)榮獲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其中2個村(石沛鎮大季村、襄河鎮八波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強化責任提效。健全“周點評、半月談、月調度、季述職、年考核”基層黨建工作機制,通過“一述兩評三看”,將基層黨建工作由會場搬到現場,採取“聽看問查評”的工作方法,提升黨建工作質效。同時,把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納入干部“一亮四評”(亮工作實績、干部群眾民意測評、科級干部互相評價、主要負責人逐一點評、上級領導排名評比)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強化鎮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責任意識。

(二)堅持雁群帶動,全力建強“三支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全椒聚焦加強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致力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水准好的黨員干部隊伍。“書記領航”樹品牌。成立江淮風景道(全椒段)區域聯合黨委和312國道(全椒段)區域黨建聯盟,實施“書記領航”工程,組織基層黨(工)委書記領辦鄉村振興黨建項目,每月組織開展實地觀摩、現場述評、打擂比武,推介典型經驗做法,年底總結驗收,評估工作成效,逐步形成“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青苗接力”長才干。制定“1233”培養計劃,每年抽調100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摔打磨煉,外派2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長三角先發地區跟班學習,分別安排30名鄉鎮和縣直單位年輕干部輪崗交流,推行“領辦項目+導師幫帶”培養模式,讓年輕干部在一線見風雨、挑擔子、長才干,相關做法被《安徽組工信息》刊載。“專家支招”解難題。牽頭整合鄉村振興工作隊、基層農技推廣隊伍、選派幫扶干部等力量,加快推進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行動,選派207名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專家開展“聯百村幫千戶”行動,成功創建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各2家,全年開展鄉村振興技術服務培訓1000余人(次)。2022年“科技特派員”工作考核,我縣位居全省二類縣第3名。

(三)堅持百村聯動,全域加強“四個統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2022年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達6117.3萬元,50萬元以上強村數達61個,其中100萬元以上村達16個。統籌推進村企聯建。按照“黨建引、部門助、村企聯、結對幫”模式,通過組織建設聯“創”、 集體經濟聯“謀”,全縣101個村與75家企業結對共建,110余名村干部到聯建企業學習管理經驗。圍繞“一隻蝦”“一粒果”等優勢農產品資源,依托溫氏養殖、達諾乳業、太禾林業等龍頭企業,實施聯建項目30余個,幫助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千余萬元。統籌推進農業轉型。積極招引北大荒集團、鑫農匯公司、北方國建控股集團等,打造2萬畝全程托管“墾地合作”示范區、發展訂單農業11萬畝,形成調味蝦、速凍蝦尾、速凍蝦仁、蝦殼粉等小龍蝦產品研發和加工銷售,建設休閑體驗娛樂、度假養老、智慧旅游等領域,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典型項目。統籌推進農旅融合。堅持以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積極舉辦“龍蝦節”“採桃節”“櫻花節”“碧根果採摘節”“冬捕節”“羊肉面節”等系列旅游節慶活動,實現“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精彩”。2022年,全縣農業休閑旅游基地接待游客300萬人次、同比增長5.17%,旅游收入達5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830萬元。統籌推進特色產業。聚焦“三區一園”發展格局,打造了“全椒龍蝦”“全椒碧根果”和“全椒菜籽油”3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椒龍蝦”“全椒碧根果”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截至目前,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34.2萬畝、產值30.61億元,碧根果種植8.3萬畝、產值8.48億元。

三、存在問題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基層黨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職能轉變不夠徹底,對於鄉村振興面臨的難題,還缺少針對性的舉措。在大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對重點村傾注精力、政策傾斜較多,導致村與村之間發展的差距較大。

二是鄉村干部能力水平與鄉村振興要求有差距。村干部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部分村干部習慣憑經驗辦事,很少主動的學習政策和文件。雖然鼓勵村干部帶頭發展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但村干部隊伍中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不多。據統計,全縣690名村干部中,具有一技之長或具備致富帶富能力的佔19.6%,但真正發展產業帶領群眾增收的僅有43名。

三是新型經營主體不多。部分村沒有龍頭企業帶動,單純依靠發展傳統種養殖業,分散經營,沒有引入或難以引入新型經營主體,造成一產不大不強,接二連三不足,三產融合發展受限較大,村級集體經濟自主經營性收入佔比不高。同時,結合鄉村的自然稟賦和文化積澱,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方面做的還不夠,沒有形成自主培育的特色產業項目。

四、幾點啟示

(一)組織要健全,要能“戰”。 著力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貫穿鄉村振興始終,抓黨建激活力,強組織樹品牌,走“黨建+”的鄉村振興之路。建立完善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書記的領頭作用,讓黨組織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持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規范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使黨員干部在政治理論、道德修養、發家致富、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走在前列,實現“黨員帶群眾”的良好局面。

(二)產業要發展,要能“富”。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隻有抓實產業,鄉村振興才能持續,農民增收才有基礎。要堅持規模化、設施化、標准化、社會化,瞄准現代農業發展方向,著力做好土地集約整合、商業資本引入、經營主體培植、特色產業壯大等“四篇文章”,推動鄉村產業突破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培育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旅游小鎮等鄉村旅游產品。不斷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大力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快推進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主動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精准規劃建設設施農業產業集群,推動現代農業向高端邁進。

(三)文化要融入,要有“魂”。 著力挖掘利用本地豐富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資源,將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振興。充分利用古民居、紅色村、烈士陵園等,搞好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從細節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彰顯魅力,打造以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多元化鄉村,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建設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同時注意利用好文化陣地,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正能量,提升鄉風文明程度。

(四)政策要保障,要有“力”。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健全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為美麗宜居宜業鄉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強化鄉村建設發展的要素整合,結合規劃建設、資源稟賦、風土人情等,因地制宜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提升鄉村品質。要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強化政策支持保障,大力實施“引鳳還巢”行動,鼓勵、引導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投身鄉村建設,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人才隊伍。

(責編:詹偉業、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