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甘為民仆做“補丁”

——董必武的家書

2023年07月11日08:3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甘為民仆做“補丁”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投身革命后,在聚少離多的情況下,面對家人和親友間的方方面面,董老通過一篇篇家書惕勵自己,教化家人。

對自己:甘為民仆恥為官

“我好比一塊補丁,哪裡有洞洞,黨要我去補,我就去把它補起來。”這是董必武在家書中寫下的一句話。董必武德高望重,備受尊敬。但他從不以老自居,恃功自傲,而是甘當民仆,自比“老牛”。

讀馬列、學毛著,不斷用導師、領袖的革命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行動,是董必武的一貫風格。“五篇六本相連讀,學習當如卒過河。”1972年2月,春節臨近之時,董必武在其《偶成長句一首》中吐露心聲,激勵自己,慰勉家人,這年他87歲。

1950年2月,侄兒董良塤從武漢來信,反映家中生活困難,同時,想請叔叔幫他從供給制換到薪水制的單位工作。看到信后,董老深夜以一封長信回復。其中寫道:“你和良新原來在家中是失業的,要我介紹才找到一個工作崗位,是供給制,你們都不滿意……要解決家庭生活困難問題,一般的隻有靠發展生產,大家都要從事生產。”在談了要立足現有崗位,努力工作后,董必武對侄兒正言說道:“我能對你們幫助什麼呢?我現在應當忙的,不是單想著我們自己家中怎樣生活的問題,而是怎樣組織全國工農軍民人等生產的問題﹔是怎樣解決幾十萬幾百萬災民的生活問題……把一個個人家中生活問題和我上面所說的諸問題相比較,你們就知道家中生活問題是渺小不足道到如何程度了。”在董必武的教育幫助下,良塤、良新后來回鄉動員和組織家人及鄉親開展生產自救,克服困難,改善生活。

1968年12月初,同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去世,董老沉痛悼念。在其《挽徐特立同志》詩中開頭便道:“晚節全持好,堪為我輩師。”短短十字詮釋了董必武懷念故友的真誠和敬重兄長的謙卑。

董必武除自我反省,還主動接受監督。1960年12月4日,董必武在給女兒良翚的信中寫道:“你說我的性子太急,也說得很對,我不僅性子急,對人的態度也過於嚴厲,有使人不敢接近或接近而不敢盡其詞的地方。……參加共產黨以后有些改變,但病根沒有完全去掉,有時復發,你這次揭發我這毛病,我下決心改。你遇見我舊病復發時就提醒我,總會改掉的。”

待妻兒:親情濃郁嚴要求

董老的愛人何蓮芝,是位1933年入黨的老紅軍。何蓮芝同志51歲生日,董老以詩吟懷為老伴祝壽:“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1965年11月中旬,董老去廣州休養。抵達后的第二天,就給“蓮芝同志”寫信。在通報了途中看到聽到的“農業收成比去年好”等情況后,關切地詢問“你咳嗽好些沒有?小胖溫度減低了吧!……良翚要她今后多到家裡看看你”。朴實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老伴的關心和愛。而在調資調級方面,董必武則是嚴格要求。1956年,國家機關干部調資時,人事部門考慮到何蓮芝資歷深,級別低,單位擬定給她提級加薪,董必武沒同意。還特地找有關同志說,還是先提別的同志吧!

董必武從不允許孩子們利用自己的職務和影響謀私利、搞特殊。1957年12月24日,董必武給正在讀書的女兒良翚、兒子良翮去信時寫道:“媽媽要良翚用錢記賬,不簡單是怕你多花了錢,而是要你胸中有數,並借以了解物品在市場上的價格。這樣做,養成習慣,你們將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從實際出發,不至於專從需要出發而要顧及可能了。”

大兒子董良羽,1957年考入哈軍工,1964年3月,專攻雷達專業即將畢業的良羽,收到父親一封題為《祝羽兒二十七初度》的家書。信中寫道:“生日不相聚,家人總念之。世情重骨肉,吾意別公私。學得尖端到,何妨旦暮離。一將分作二,此理切須知。”這首五言律詩,既表達了父親在兒子生日之時的祝賀之意,又傳遞了父親對愛子即將奔赴新的工作崗位的殷殷囑托。

1969年,良翮面臨下鄉務農。董必武態度鮮明:“干部子女不能特殊,良翮還是下鄉插隊去。”按照父親要求,良翮和妻子頓雲潤一起報名下鄉,雙雙決心“做一個普通農民”。董良翮一干就是10年,得到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念親友:關懷呵護不越線

茅廬雖小,重在家風,和在人心。董必武父輩兄弟8人,兄嫂也好,弟侄也罷,但凡來信,或早或遲,董必武都會回復。

1942年9月間,正在重慶參與國共和談並開展統戰工作的董必武,收到胞弟董賢鈺(又名覺生)的一封家書,他很快以《喜得覺弟書及七律一首依韻答之》回復道:“亂離人似九秋蓬,一紙飄然寄自東。且喜親朋多甚健,惟聞吾弟尚微聾。堅持敵后斯為貴,教育青年更是功。我豈為名頻浪跡,故鄉回首月明中。”字裡行間,思鄉念親,飽含深情,令人感動。

堂哥董賢琨因病去世,其妻孫氏獨立撫養兩個孩子。1949年初,紅安城被炸,家中房子被毀壞。當嫂子寫信告知家中相關情況后,剛剛病愈的董必武專門回信。時隔數月,大嫂家中接連出現狀況,董老非常關切。他在給“良俊侄”信中寫道:“今年大旱,你們母子都患病,我們很焦心,不能幫你的忙,渡過今年的難關。茲特寄上人民幣貳拾萬元(那時舊幣一萬元相當於人民幣新幣一元)給你母親用,請轉交為盼!問你和你的母親及其他的人都好!”

大家庭裡,董必武對每個人都關心。他的原則是,對於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的鰥寡老人,自己手頭再緊,都設法予以幫助﹔對於有勞動能力的晚輩后生,則要求他們自食其力﹔對於試圖利用他的地位影響開后門、搞特權、走捷徑的則一律拒絕。

堂弟董獻之是個從封建社會過來的舊式知識分子,在同輩人中董必武與之通信最多。“你在商業廳工作也參加生產,這對於你是很好的鍛煉。每日適當擠出點時間來看革命的書籍……你又參加到革命隊伍裡來了,要好好學習革命的思想和作風。簡單一句話就是學習腳踏實地的工作和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的作風。”1950年5月8日,董必武給“獻之弟”的信中如是說。在董必武的教育幫助下,董獻之后來成為湖北省參事室參事。

(摘編自2020年12月18日《學習時報》 朱廣聯/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