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楊
2023年07月09日08:25 來源:中國軍網
1953年7月13日21時,志願軍第20兵團三個作戰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突然在25公裡的正面戰場上同時發起了進攻。志願軍1100多門火炮,對金城以南敵軍陣地進行了猛烈轟擊,這是志願軍入朝以來動用火炮數量最多、消耗彈量最多的一次。猛烈的炮火,摧毀了敵軍大部分工事,打得敵人抬不起頭來。炮火准備結束之后,步兵迅速發起攻擊,僅用1個小時就全面突破敵4個師的前沿陣地。隨后,各突擊集團先后發起多路猛烈沖擊,迅速向南進攻。這就是史稱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一戰——金城戰役。
一
從1953年5月13日至6月16日,志願軍先后發動了兩次進攻,給敵人很大的打擊,共殲敵4.5萬余人,在北漢江東西岸地區的690.1高地至邊岩洞之間,把“聯合國軍”的防線打開一個12公裡寬、3至6公裡縱深的大缺口,使金城以南之敵突出部更為暴露,對敵極為不利,更加速了停戰談判的進程。到6月中旬,雙方參謀人員最后校訂軍事分界線。停戰協定簽署在即。
6月17日夜,李承晚集團假借“就地釋放”之名,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並狂妄叫囂“單獨干”和“北進”,圖謀破壞停戰的實現,為志願軍提供了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促使停戰實現的良好時機。
金城以南是“聯合國軍”防御陣地的突出部,東有北漢江﹔西有南大川和金化通金城的公路﹔中間有金城川向東南與北漢江會合,把突出部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部因南大川在敵我陣地之間,敵我相距約600至1000米。東部山地起伏較大,敵我相距較近。轎岩山位於“聯合國軍”第一防御地帶前沿,是“聯合國軍”防御陣地東北部的制高點,有中東西三個峰,為橫斷山,山勢陡峭,能瞰制志願軍進攻出發陣地。
志願軍的防御陣地前沿在上甘嶺、塔洞、533高地、官岱裡、栗洞628.6高地、邊岩洞地區。在夏季進攻戰役第一、第二次進攻的勝利形勢鼓舞下,志願軍全體指戰員斗志旺盛,決心乘勝前進,爭取更大的勝利。
二
6月20日22時,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簽字的時間,再給南朝鮮軍以打擊,再消滅南朝鮮軍15000人。次日,毛澤東復電同意這一建議,並肯定地指出,再殲滅李承晚軍隊萬余人極為必要。於是,志願軍領導人決定立即組織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次進攻,以狠狠打擊南朝鮮軍。
22日,第20兵團遵照志願軍首長的指示召開了作戰會議,認為金城正面南朝鮮幾個師已遭到夏季戰役第一、第二階段的打擊,我兵團指揮的各部也有了攻堅作戰的經驗,決定發起金城戰役﹔決心以北漢江西岸地區為重點,繼續給偽8師殘部及偽6師、3師、首都師主力以殲滅性打擊,攻取轎岩山及金城川以北地區,並准備打敵一至兩個二線師的反扑,同時於偽首都師正面攻佔若干點,堅決固守打敵反扑,而后依情況東西夾擊偽首都師、偽6師各一個團的陣地,殲滅守敵,力爭拉平金城正面之戰線﹔戰役步驟是開始先小打,創造條件,而后大打,最后實現上述目標。
23日17時,第20兵團發出指示,決定將所指揮的第60、第67、第68、第54軍組成中、東、西3個作戰集團,在金城以南牙沈裡到北漢江間22公裡地段上實施進攻,並以拉直金城以南戰線,殲滅當面南朝鮮軍8個團另1個營為戰役目標。25日19時,志願軍領導批准了這一計劃,並指示第20兵團放手作戰,情況有利時,向縱深有限度地擴張作戰。
7月5日、6日,第20兵團召開由其指揮的5個軍的師以上干部會議,研究了戰役的具體方案,對3個作戰集團的組成和任務做了部分調整。
10日19時30分,第20兵團向各軍各集團下達正式作戰命令,決心以中、東、西三個作戰集團攻殲金城西南梨實洞、北亭嶺至梨船洞、金城川線以北地區之敵偽6師全部、8師主力、首都師1個團另1個營、3師1個團,並堅決鞏固所佔領陣地,打敵反扑,求得在打敵反扑中給敵二線團師及可能增援之敵以嚴重殺傷。
為取得戰役的勝利,志願軍第20兵團將1.9萬名新兵補充到部隊,總兵力達到24萬人,兵力3倍於敵,火力1.7倍於敵。
三
7月13日21時,濃雲密布,大雨欲來,隆隆的炮聲拉開了金城戰役的序幕。隨后,以第68軍第203、第204師和第54軍第130師組成的西集團分別向芳通裡、月峰山方向進攻。為保証主攻部隊的順利發展,第1梯隊各師組織了滲透迂回支隊,向敵人縱深穿插前進,打亂敵指揮所、炮兵陣地。第203師第609團先頭1個步兵連及1個化裝成南朝鮮軍的偵察班,於二青洞附近奇襲南朝鮮偽首都師第1團(南朝鮮軍稱其為“白虎團”)團部,當場擊斃敵機甲團團長,偽首都師副師長、“白虎團”團長等人落荒而逃﹔以第67軍、第54軍第135師、第68軍第202師組成的中央集團,突破前沿陣地后,集中火力兵力強攻轎岩山。至14日零時44分,志願軍攻佔中、東峰。在攻佔主峰的戰斗中,李家發以負傷7處的身體堵住敵機槍工事射孔,成為又一名黃繼光式的英雄﹔由第60軍、第21軍和第68軍第605團組成的東集團,以第21軍位於北漢江以東擔任防御,牽制正面之敵,以第181師由東向西進攻金城川以北之敵。由於准備時間不足,加上正面狹窄,突破后進展緩慢。至14日下午,部隊迅速佔領金城川以北地區,並以一部兵力渡過金城川與中集團會合。
與此同時,第9兵團第24軍以第72師和第74師向當面之敵發起進攻。18分鐘的火力急襲后,各路突擊部隊分多路向敵前沿發起沖鋒。經過約3個小時的激戰,志願軍佔領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424.2高地,並開始肅清陣地內殘敵,控制金化之敵向東增援的交通要道,保障了第20兵團的右翼安全。
至14日黃昏,各進攻部隊經一晝夜的連續激戰,向南最遠推進了9.5公裡,殲敵1.4萬余人,完成了拉直金城以南戰線的任務,創造了志願軍在陣地戰階段推進速度的最高紀錄。
此時,大雨未停,道路泥濘。第20兵團即令各集團迅速調整部署,要求各集團成梯次縱深配備,同時以一部兵力積極向南發展,繼續擴展戰果。經3天連續進攻,志願軍在金城地區將戰線推進了15公裡,並消滅了號稱“精銳”的南朝鮮軍4個師的大部,為在預定地區組織防御爭取了時間。
為了配合金城戰役,正面戰線其他地段的中朝部隊也對敵連以下的目標發起了廣泛攻擊。其中志願軍第1軍和第23軍同敵人進行了反復爭奪,各殺傷敵軍約3000余人,戰斗一直持續到簽訂板門店停戰協定。
金城戰役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裡,共殲敵5.3萬余人,南朝鮮軍4個師被打殘。毛澤東講到這次戰役時曾說:“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 金城戰役給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以沉重打擊,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對停戰后維護朝鮮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7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致電志願軍總部,祝賀志願軍取得夏季反擊特別是金城戰役的重大勝利。電報指出: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自入夏以來對敵開展有重點的戰役性的反擊作戰,迄今已獲得重大勝利,自5月13日至7月18日兩個多月中,共斃、傷、俘敵90000余人。尤其自7月13日開始的戰役,在金城東西30余公裡的正面,向敵4個多師所據守的陣地,同時進行突破,截至18日止,5日內共斃、傷、俘敵28000余人,擊潰敵4個多師,共攻佔敵縱深10公裡,約170平方公裡的陣地,給了李偽軍以嚴重打擊,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大大提高了我軍對敵斗爭經驗,使我軍在突破敵堅固設防地帶的作戰中獲得極寶貴的經驗。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