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毛澤東的戰爭“游泳術”

胡雨晗 王小靜

2023年07月03日08:46    來源:學習時報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演講時說:“我們必須提倡每個紅軍指揮員變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壓倒一切的勇氣,而且有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指揮員在戰爭的大海中游泳,他們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達到彼岸。指導戰爭的規律,就是戰爭的游泳術。”戰爭“游泳術”是毛澤東在領導指揮中國革命的戰爭實踐中,針對戰爭不同階段的狀況歸納總結出指導戰爭的一系列基本戰略戰術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活學活用,是對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特點的深入揭示和科學把握,是立足當時中國革命實際和敵我態勢對克敵制勝戰法的偉大創造。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牢牢堅持“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一戰爭基本原則,面對強大的敵人,以高超的戰爭“游泳術”在戰爭“大海”中搏擊風浪、迭挫強敵,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軍事奇跡,成為對人民戰爭具有普遍指導作用、對現代戰爭仍具指導價值的智慧寶藏。

以退為進,以舍謀得

1927年8月,毛澤東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制定了分三路合攻長沙的軍事行動。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但因敵眾我寡,起義軍遭受重創。隨后,毛澤東下令部隊向文家市撤退。19日,各路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在文家市會師。當晚,前委書記毛澤東、總指揮盧德銘、師長余洒度等決定召開前委擴大會議,圍繞部隊進軍方向問題,參會人員展開了激烈爭辯。在會上,毛澤東深入剖析了工農革命軍面臨的敵強我弱的形勢,作出“放棄攻打中心城市,到偏遠農村去保存革命力量”的決策。文家市會議支持了毛澤東的建議,放棄攻打長沙,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保存實力,再謀發展。由此,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向鄉村轉移的大幕正式拉開,“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被點燃,這成為黨領導革命斗爭開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歷史性轉折點。

重慶談判結束不久,蔣介石背信棄義,很快撕毀了和平協定,大舉進攻解放區。為打好“延安之戰”,蔣介石親自飛抵延安督戰。一時間,敵軍圍城,大兵壓境,身在延安的毛澤東分析著眼前局勢,作了暫時放棄延安的決定。為什麼放棄延安?這是當時延安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毛澤東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敵人來勢洶洶,我們的部隊又很少,硬拼肯定是會吃虧的,暫時放棄延安,目的是使邊區軍民能夠靈活機動的同敵人較量,直到消滅他們。毛澤東鼓勵大家,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黨中央主動放棄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軍同10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從容周旋,連戰連捷,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並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避實就虛,聚強擊弱

毛澤東十分強調避實就虛,先打弱敵,等條件成熟之后再打強敵。這一軍事謀略貫穿毛澤東帶兵打仗始終,創造了人民軍隊屢次絕處逢生、力挽狂瀾的奇跡。1934年12月,剛剛經過慘烈的湘江戰役、從8萬余人銳減到3萬的中央紅軍途經湖南通道,准備按照既定計劃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然而蔣介石已察覺中央紅軍動向,調集幾十萬軍隊在通道以北多地構筑工事,張網以待,准備全殲紅軍。面對敵我力量懸殊,為解決紅軍何去何從問題,12月12日傍晚,中央紅軍緊急召開了中共中央負責人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分析了當時局勢后認為,如果中央紅軍北上,就鑽進蔣介石重兵布下的“口袋陣”,面臨全軍覆沒危險,於是改變原有路線,打算西進貴州,攻打力量薄弱的黔軍,甩開敵人設計的包圍圈,讓部隊贏得喘息機會,更讓蔣介石在湘西消滅紅軍的計劃徹底破產。

毛澤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戰爭首要目的就是殲敵有生力量,要集中我們的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運用該原則指揮部隊贏得了很多戰例。1946年8月,國民黨抽調14個整編師32個旅約30萬人,企圖鉗擊晉冀魯豫野戰軍,佔領魯西南,打通平漢鐵路。當時劉鄧大軍僅5萬人,裝備也不如敵人,且部隊連續作戰未充分休整。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毛澤東要求部隊,凡與敵正規軍作戰,每戰必須以優勢兵力加於敵人,“殲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個擊破之”。劉鄧大軍採取“示弱引誘、鉗制阻隔、包圍殲擊”的戰法,決定集中4個縱隊5萬余人,4倍於敵的兵力,誘殲整編第3師於定陶以西,再一舉圍殲。在毛澤東的領導指揮下,定陶戰役取得了全殲敵1個整編師、4個旅共1.7萬余人的重大勝利,扭轉了解放區南方戰線的被動局面。

誘敵深入,持重待機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余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毛澤東根據敵我態勢,提出“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11月1日,紅一方面軍總部下達“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的命令,紅軍主力隨之向根據地中部撤退,尋機殲滅敵人。12月28日,國民黨軍總司令魯滌平下令向紅軍發起總攻。張輝瓚率部孤軍向龍岡冒進,紅軍總前委立即下令殲滅。30日凌晨,細雨濃霧。紅一方面軍總部進至黃土嶺指揮。毛澤東對朱德說:“總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也!’三國時,諸葛亮借東風大破敵兵﹔今天,我們乘晨霧全殲頑敵啊!”張輝瓚部向五門嶺推進,剛進到狹窄路段,就遭到紅軍的迎頭痛擊,全殲敵軍近1萬人,張輝瓚被活捉。毛澤東趁機向東揮師,取得東韶之戰的勝利,成功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

1947年3月起,蔣介石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集中兵力重點向陝北、山東發起進攻。華東野戰軍根據毛澤東“誘敵深入”的指示,以極大耐心、示弱的行動,放開正面,縱敵前進,造成了敵戰線中央突出,授我以可乘之隙,尋機殲敵。蔣介石以為華東野戰軍后撤是由於攻勢疲憊,遂下令向博山、沂水疾進。敵整編第74師從垛庄北進,先后佔領楊家寨、佛山角等地。5月13日晚,華東野戰軍以正面阻擊、兩翼揳進的戰法,割斷了整編第74師與其他部隊的聯系。敵預感到有被圍殲的危險,立即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華東野戰軍乘勝猛攻,其余各部多路突擊,對敵整編第74師形成包圍。激戰至16日上午,第74師被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擊斃。這一勝利,徹底擊碎國民黨“魯中決戰”的計謀,並有效配合了陝北和其他戰場作戰。

以走制敵,以長克短

毛澤東從敵強我弱、敵大我小的客觀實際出發,巧妙利用地形、民眾等有利條件,趨利避害,揚長擊短,達到以弱勝強、以小敵大的目的。1929年3月,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入閩,首戰長嶺寨。紅四軍主力第28團、31團搶佔長嶺寨制高點,誘敵進入伏擊圈﹔特務營和軍部敵后迂回,斷敵退路,形成了上下夾擊之勢,敵人2000余人被一舉殲滅,汀州城順勢解放。同年5月,毛澤東率紅四軍二度入閩。23日上午,在閩西黨組織的密切配合下,紅四軍向龍岩守敵發起第一次進攻,殲敵一個營,大批彈藥武器被繳獲,首戰龍岩城取得勝利。紅四軍佔領龍岩后並未留駐,而是撤離,並向近鄰的永定進攻。28日,當毛澤東得知潰逃的敗敵又偷偷摸回龍岩之后,立即下令於6月3日再次分兵進佔龍岩。紅四軍二度攻克龍岩城后,仍然未做停留,而是再度撤離,轉向上杭、連城進行游擊。毛澤東在得知龍岩守敵陳國輝率主力部隊回到龍岩城之后,立即集結紅四軍進行長途奔襲,於6月19日第三次攻佔龍岩。毛澤東指導紅軍巧妙運用游擊戰術,使得陳國輝根本來不及抵抗,化裝成士兵混在逃兵隊伍中落荒而逃。毛澤東運用高超的戰略戰術,開辟了閩西革命的新局面。

毛澤東高度重視在運動中擺脫被動、消滅敵人的運動戰法,提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作戰方針,強調不能跟著敵人轉,為敵所制﹔而應以“我”為主,面對強敵有把握就殲滅,否則就先退讓,在走中掌握主動,贏得勝利。1935年1月,紅軍到達遵義地區,決定北渡長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面對國民黨30萬大軍圍追堵截,毛澤東當機立斷,立即放棄北渡長江計劃,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向川滇黔邊發展,從而甩掉敵人、擺脫被動。紅軍進入滇川邊境后,國民黨調整部署,企圖在長江以南、橫江以東、敘永以西地區圍殲紅軍。為迅速擺脫敵軍的三面夾擊,毛澤東立即掉頭二渡赤水,指揮紅軍向敵兵力空虛的黔北地區殺了一個回馬槍,遵義之戰紅軍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斃傷俘敵5400余人,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士氣。遵義之戰后,蔣介石親抵重慶坐鎮指揮,企圖以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將紅軍圍殲於遵義。紅軍遂轉兵北進,三渡赤水,再次進入川南,當蔣介石重兵再次掉到川南時,紅軍卻又一次向東掉頭,從敵軍間隙中穿過。在蔣介石集結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況下,毛澤東乘敵不備折兵向東北,再渡赤水,從敵軍右翼向南急進,兵鋒直指貴陽,將蔣介石的幾十萬軍隊甩在烏江以北,跳出了敵軍包圍圈。四渡赤水之戰,毛澤東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指揮紅軍在運動中殲滅大量國民黨軍,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