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讓綠色成為美麗鄉村的底色(現場評論)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好經驗好做法①

尹雙紅

2023年06月27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多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聚焦相關經驗做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借鑒、匯聚力量。

——編  者  

重視生態,就能獲得大自然的饋贈。推動綠色發展,歸根結底要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井村村的兩山綠道,返鄉青年林志遠正在道旁茶室裡忙活生意。

門前小河邊,客人正帶著孩子抓螃蟹。“小時候,我們都在這條河裡抓螃蟹。”回想從前,林志遠感慨萬千,“后來,河水變污水,螃蟹幾乎沒了蹤影,我也外出闖蕩了。”污水的源頭是礦山。當地人一度“靠山吃山”,開礦炸山,村裡炮聲不絕於耳。口袋是富了,可環境毀了。“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垃圾池臭味熏天,村裡養不了人,也留不住人,一批批年輕人隻好外出闖蕩。沒了人氣,村子由盛轉衰。村民們意識到,經濟增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改變勢在必行。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謀劃部署“千萬工程”,從全省4萬個村庄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乘著政策東風,礦山關停、村道硬化、垃圾收集、衛生改廁、河溝清淤、雨污分流、村庄綠化……一項項工作漸次鋪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生態美了,村民笑了,年輕人也回來了。

從“待不住”到“舒心住”,得益於藍天碧水擦亮的生態底色。古人言,“天之所覆者雖無所不至,而地之所容者則有限焉”。井村村過去的教訓深刻說明: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重視生態,就能獲得大自然的饋贈。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潺潺溪流映青山,精致小墅美家園”,這樣的村民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安全、衛生、健康,為美好生活夯實了基礎。

從“走出去”到“雁歸來”,歸功於綠水青山提升的幸福成色。前幾年,聽說家鄉環境好了,林志遠動了回鄉創業的念頭,考察時最觸動他的,還是好山好水。“螃蟹又回來了,現在抓螃蟹是我這裡最熱門的親子活動!”曾經的化工廠搖身變為國漫主題咖啡廳,吸引了各地前來的年輕人﹔“空心村”成為“民宿村”,高峰時一房難求﹔音樂節、點茶體驗等文化活動把村庄名片越擦越亮……事實証明,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推動綠色發展,歸根結底要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群眾支持的內生動力,是村居環境改變和產業發展轉型帶來的獲得感﹔群眾支持的有利條件,則是基層治理創新。在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依靠垃圾分類智能設備,村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將獲得積分,可用來兌換各種飲品。各家各戶還有本《徑山村生物多樣性調查圖文集》,科普野生動植物知識。村黨總支書記俞榮華言語中是藏不住的自豪:“以前看到野生動物,村民總想打獵來吃,如今看到都會向村裡主動報告。”理念轉變,帶來行動自覺。在浙江,越來越多村民成為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生態環境的建設者。

從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到自下而上的基層探索,“千萬工程”凝聚起造就萬千美麗鄉村的強大合力,開啟了一場持續20年的美麗接力。漫步浙江鄉村,隻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成為現實。讓綠色成為美麗鄉村的底色,廣袤農村一定會更加宜居宜業,群眾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7日 05 版)

(責編:彭靜、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