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13: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團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委書記王鄭楊能從很多角度証明“工作越來越順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40萬人口小縣城的團委工作人員隻有一兩個人。2021年8月,鉛山啟動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4個月后,團縣委配齊了專職、兼職、挂職干部。
隨后,為破解鄉鎮共青團工作力量薄弱問題,團鉛山縣委想方設法從青年中找幫手,借著團江西省委選培“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的契機,落實各鄉鎮至少選配一名贛鄱鄉村好青年兼任鄉鎮團委副書記的舉措,並給予激勵措施。
一年多來,王鄭楊見証了太多改變:畢業不久的年輕博士費講馳成了鉛山縣紫溪鄉兼職團干部,他聯合十余名高校經濟學、農學博士打造“青年博士團”,線上線下為當地紅芽芋產業“把脈問診”﹔河口鎮檀合村26歲的黨支部書記張敏被選任團鉛山縣委組宣部長(兼職),他將在基層兩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帶到團縣委,開展文明創建、環境整治志願服務,並結合身邊事例耐心向村民解釋政策,對群眾訴求及時反饋。
江西鉛山縣的改革案例並非孤本。
2019年,首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在18個縣級行政區試點啟動,聚焦強化團組織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以干部來源多元化、組織方式多樣化、引領動員網絡化、工作內容項目化、生存資源社會化、運行機制扁平化為主攻方向,著力解決基層團組織一個時期以來普遍存在的“缺編制、缺經費、缺辦公場所、缺工作人員”的“四缺”問題。
保障更充分,破解缺編少人問題
“以前,光事務性工作就夠我們忙的。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更多人員力量,可以為青少年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活動。”團十九大代表、團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委書記劉源在團十九大會議期間,和身邊的團干部交流起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這些年,團茌平區委專職團干部從4人增加到9人。在團茌平區委爭取下,茌平區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成立,含全額撥款事業編制6名,已通過調任、考錄配齊4名。“這非常不易,我們是聊城市共青團縣域基層組織改革以來第一個配備事業單位的縣(市)區。”劉源說。
劉源記得,建設“希望小屋”過程中,在走訪調研時發現,茌平區存在部分家庭貧困、內向的孩子。於是,團區委組織孩子所在學校與大學生志願者開展“陪我長大”活動,大學生與孩子們分享校園生活,小學則通過主題隊日活動號召孩子們給哥哥姐姐們寫信。大學生還給貧困家庭孩子寄來專屬回信,開展長期互動。
團茌平區委還聯合當地公安局團委、學校所在地派出所開展走訪活動,讓孩子近距離感受成為“小小警察”的生活。一些孩子在諸如此類的活動帶動下慢慢變得開朗。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力,沒有精力策劃、開展類似特色活動,也不可能這麼深入了解困境孩子的需求。”劉源說。
王鄭楊也介紹,在黨政部門支持下,團鉛山縣委拿到近100萬元的改革工作經費,可以孵化更多社會組織和活動項目。團屬青年組織、高層次青年人才聯誼會、青年創業者協會、電商協會等組織也相繼成立。
團江西省委副書記李凍生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目前,全省縣域團組織推動1800余名‘鄉村好青年’進入縣、鄉、村團組織任職,社會化籌集資源縣均增長25萬元。縣域團組織人員、經費、資源等保障更加充分,干事的勁頭更足了。”
力量沉下去,讓團的工作如“毛細血管”般遍布基層
今年2月,在一家央企共青團崗位工作的90后青年楊帆多了一個新身份——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一村小區兼職團支部書記。每逢周末和工作日晚上,她便將工作主戰場“搬到”社區和小區裡。
憑借著豐富的團青工作基礎,她很快梳理了小區團支部4個板塊的重點工作。她和志願者收集小區居民關於垃圾桶擺放位置、車輛停放等生活小意見,反饋給社區以便快速解決﹔組織青年開展公益宣傳、青少年科普、獨居老人關愛等活動﹔結合青年愛好和需求的心理健康、花藝、音樂、美食主題興趣小組也成立了。
她還注意到,附近樓宇商圈中青年聚集,她整合自己單位、超市、花店、美食店等資源,依托各類服務中心、青年之家等載體,發散思維策劃活動。幾個月來,外賣小哥、物業青年、個體創業者、企業青年等都成了小區團支部的服務對象。
今年以來,深圳通過組織化推動和社會化動員,健全“市、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志願者組織,試點公開選拔住宅小區團組織書記,重點向小區住戶中的“兩新”青年、大學生、志願者等群體傾斜,吸納有熱情的年輕人施展才華建設、管理小區。
“共青團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和引領青年,團的絕大部分資源和力量應該下沉轉移到基層青年聚集的地方,關心、解決身邊青年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讓青年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團十九大代表、團深圳市委書記高大偉介紹。
長期以來,深圳共青團強力推動“正金字塔”式的工作格局,破解“越往基層資源越是稀缺”的困境。目前,深圳正形成黨委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新三駕馬車”共同驅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團的工作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到基層青年身邊,青年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共青團的服務引領,破解基層團組織資源不足、人手有限的局限性。”高大偉說。
團十九大代表、團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張琴明顯感受到改革給銅仁市各級團組織工作力量帶來的優化與增強。
2021年6月,銅仁市被確定為全國三個之一、貴州省唯一一個全市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的國家試點,隨后又以市委名義出台“一攬子”實施方案文件。“我們堅持把壯大隊伍、確保有人干事作為加強基層的首要舉措。大力選拔事業心強、熱愛青年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市縣團委,明確要求‘市縣團委班子成員出現空缺的,原則上3個月以內配齊﹔對區縣團委班子6個月內未配齊的,由市委組織部統籌安排’。”張琴介紹。該市連續兩年採取公開遴選方式選配市級團委內設部室挂職干部,報名崗位競爭比最高達到7︰1。
改革的活力也向基層釋放。銅仁以鄉鎮黨委換屆為契機,同步推動鄉鎮團委全部完成換屆並配齊班子﹔放活地域、身份、職業、年齡、級別、戶籍等外在條件,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選配大學生到村任團干部。
資源要協作,1加1大於2
每到一個節氣,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的謝祎辰同學准時把當季養生知識發給西崗街道觀梅社區的老人,並定期和同學一起走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這是團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委針對社區老年人健康理療等需求,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團委合作開展的“時間銀行”助老服務項目。
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以來,團棲霞區委深入實施“雙百共建”工程,推動9個街道團工委、45個村社區團支部與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等5所高校65個院系團組織結對,並從政策支持、人力投入、物力配置等多個維度發力保障,制定《棲霞區大學生向社區報到實施方案》。
“我們將大學生實踐計劃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基層團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內容,區—街—社區三級團組織每級各有1名團干部擔任責任人、1名團青骨干擔任聯絡人,確保工作推動中‘有事情找得到人、有任務落得下去’。”團棲霞區委學少工作負責人楊洋說。
“讓每一名努力的大學生都感覺到被認可,干事更有奔頭也更有勁頭。同時通過優化機制確保大學生參與社區實踐‘量、質’雙在線,為基層共青團工作注入新活力。”團十九大代表、團棲霞區委書記王葳薇說。
4年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場關於團教深度協作的改革已常態化鋪開——由區市縣教育工委副書記兼任同級團委副書記、教育團工委書記,高位推動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工作改革。
“學校領域青少年集中,團的工作體系也相對完整,但是一些學校共青團組織在大思政格局中發揮作用不夠,有關要求執行得並不到位。”團十九大代表、團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書記龔雪飛調研得出,隻有協同改革、資源整合才能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果。
服務要實效,改革不是冷冰冰的數字和名詞
近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四鋪鎮芹菜基地蔬菜大棚內,90后張凱強帶著工人們播種。他2016年回到老家后開始著手蔬菜種植。“身邊有很多從事芹菜種植的青年,我一直想將志同道合的伙伴凝聚起來,讓懷揣夢想的濉溪新農人有‘落腳地’。”
2021年6月,團濉溪縣委幫他的願望落了地——成立濉溪縣芹菜種植青年社,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蔬菜種植農村創業青年,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學習、授課培訓、實地考察、學習交流、科學研究等活動。如今,張凱強的家庭農場發展頗具規模,吸納了當地勞動力300多人就業,他還定期張羅組織蔬菜標准化生產和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為青年社11名成員的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2023年年初,部分養牛戶在團濉溪縣委的“青春匯”服務聯盟平台求助,團縣委立即收集這些青年反映的種牛選擇、配料增膘、疫病防治等技術需求,聯合縣農業農村局開展“點單式”培訓。
兩年多來,團濉溪縣委探索成立“芹菜種植”“肉牛養殖”“萌芽種子”等13個團辦青年社團,擴大基層團組織“朋友圈”,為青年群體提供聯絡和解決訴求的平台。“社團組織建立了,若不起實際作用,就隻能是冰冷的名詞和數字。必須下大力氣夯實青年社團的凝聚服務力度,帶動‘新農人’抱團發展,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團十九大代表、團濉溪縣委書記周娜娜談道。
不少基層團干表示,改革過程中,團的組織動員機制更加多元,基層共青團服務力有效彰顯。
牽頭起草四川省級志願服務地方標准、參與四川省志願服務條例修訂……鐘平是一名在志願服務工作領域深耕10余年的“老兵”,她長期關注成都市成華區基層治理工作。2019年的一次調研中,她發現雙水碾街道有兩支青年志願服務隊長期開展撿拾河道垃圾、巡河護河夜跑者主題志願服務,兩支隊伍完全可以通過項目化方式進行人員、力量和資源整合。
在她指導下,“萬人堅守護河崗”志願服務項目應運而生。這個以專業視角重新打造的志願服務品牌項目在資源整合、目標達成、志願者收獲方面“升級提檔”,項目摘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銀獎。
今年4月,為進一步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工作,團成華區委率先在全市選聘“團團指導員”,通過面對面指導、點對點調研助力基層組織改革,鐘平就是其中一員,她說將盡己之力,讓志願服務延伸到基層和青年中去。
團成華區委書記鄭麗說,今年以來,團區委圍繞“團干部選拔覆蓋范圍小、群體類別少,人員身份壁壘”等問題,創新“1+3+5”工作模式,即“統選兼用”1個中心、“校地企業聯動”3方力量、“團團教導員”“團團指導員”“團團輔導員”“團團宣導員”“團團督導員”5員機制,實現兼職團干部快速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杜沂蒙 王璐璐)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