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劉少奇夸贊符竹庭:“軍政兼優的好干部”

賀煜

2023年06月26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符竹庭,江西廣昌人。他15歲投身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6歲參加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符竹庭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濱海軍區政治委員兼中共濱海區委書記等職,是冀魯邊、魯西和山東濱海區等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政治工作的模范

符竹庭18歲就擔任支隊(團)政治委員,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政治工作在軍事斗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深刻。符竹庭一向注重部隊平時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說:“戰士們能不能英勇殺敵,取決於日常的教育。”他經常深入基層,走訪連隊,和干部促膝談心交流思想,和戰士聊家常了解思想動態,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點就是深入調查,聯系實際,和風細雨,點點入心。不僅提高了全體指戰員的思想覺悟,而且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符竹庭還非常重視黨的建設,強調發揮黨組織的作用,特別注重加強連隊黨支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他通過建立健全組織制度和嚴格組織生活,使支部真正成為連隊的核心,黨員真正成為帶領群眾團結戰斗的骨干。

符竹庭常說:“政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軍事斗爭的成敗。”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証,勝利是萬萬不可能的。每次戰斗無論是戰前動員、戰地鼓動,還是戰后總結表彰等政治宣傳工作,他都高度重視,親抓實干,工作扎實深入,所在部隊始終保持了頑強的戰斗意志、昂揚的戰斗熱情。符竹庭還十分重視利用報刊等宣傳工具配合做好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在冀魯邊平原抗日根據地,他領導創辦了《挺進報》和《挺進月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協助津南、魯北特委創辦了《火光報》、《斗爭》和《戰士報》等軍隊和地方報刊。在濱海軍區,指導創辦了《民兵報》。他自己還盡量抽出時間撰寫文章,如《關於平原作戰時的政治工作》《我們生長於人民之中》。這些報刊文章,為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鼓舞部隊士氣,喚起敵后人民的抗戰覺悟,指導部隊訓練和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杰出的軍事才能

符竹庭不僅是一位模范的軍隊政治工作者、黨的優秀領導干部,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1934年2月,時任紅1軍團第1師第1團政治委員的符竹庭和團長楊得志率部在江西黎川縣西南的三岬嶂進行陣地防御作戰,與國民黨軍第94師激戰一天一夜,面對敵人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和步兵的輪番進攻,符竹庭臨危不懼,親赴2營主陣地指揮作戰,打退敵人多次多路進攻,全營打得僅剩100多人,但陣地仍巋然不動。最后協同突擊部隊將敵一個整師全線擊潰,取得戰斗勝利。之后,符竹庭和楊得志指揮紅1團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中的雪山岽、貓嘴峰等守備戰,每次都擊潰了數倍於己、裝備精良的敵人,勝利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紅1團被中革軍委授予“頑強守備”稱號,紅軍總司令朱德在福建長汀大田屋接見並檢閱了紅1團。8月1日,中革軍委發布命令授予符竹庭二等紅星獎章。在授獎事由中寫道:“在五次戰役中,一團擔負著數次的重大守備任務,該員有時雖在病中,但受領任務時能以身作則,不怕艱難困苦地親臨陣地,堅決領導全體戰士完成其任務,符竹庭,紅軍高級指揮員。”

1938年10月,冀魯邊八路軍部隊統一整編為第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部隊整編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協助司令員蕭華指揮各部一方面配合地方黨政機關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相繼組建了津南、泰山、魯北、惠民、寧津、陽信、商河等游擊支隊,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偽軍,鞏固和擴大敵后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底,冀魯邊人民抗日武裝發展到2萬余人,建立了以寧津、樂陵為中心的冀魯邊平原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符竹庭和旅長曾國華運用“敵進我進”的“翻邊戰術”(敵打進我這裡來,我打回敵那裡去),指揮教導第2旅對日軍后方重要的兵站基地郯城發起進攻。經過兩天兩夜的戰斗,斃傷日偽軍400余人,俘日軍7人、偽軍政人員6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冀魯邊、清河區的反“掃蕩”。隨后,教導第2旅又乘勝拔除郯城周邊的碼頭鎮等18處日偽軍據點,並迫使“蠶食”沭河兩岸的日偽軍全線撤退,敵企圖修筑堡壘封鎖線的計劃宣告破產,恢復了濱海區南部被“蠶食”的地區。延安新華通訊社發消息評論道:“我一 一五師駐濱海、沂蒙各部連日襲擊日寇,並一舉攻克郯城,予敵‘蠶食’以重大打擊,實為1943年偉大勝利之第一擊。”

血洒贛榆留英名

1943年3月,符竹庭任濱海軍區政治委員兼中共濱海區委書記,與軍區司令員陳士榘進一步發展壯大了濱海區根據地,將濱海、濱中、濱北連成一大片,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00萬。濱海區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鎮均為我軍控制,為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濱海,領導人民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時任中共華中局書記的劉少奇夸獎他是“一位軍政兼優的好干部”,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羅榮桓評價他是“在軍事上政治上都比較強,很有能力的優秀干部”。

11月,為打亂日軍的“蠶食”計劃,配合魯中、清河區的反“掃蕩”作戰,遵照山東軍區的指示,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政治委員符竹庭決定乘駐贛榆偽軍未出動,先發制人,集中濱海軍區第6、第23團及地方武裝發起贛榆戰役,並確定了“主攻部隊外攻,地下工作內應,共同解決贛榆城”的作戰方針。戰役中,我軍採取裡應外合、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等手段,全殲偽第71旅等部20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及其他軍用物資,而我軍僅犧牲3人、傷37人。此戰粉碎了日寇企圖打通海(州)青(島)公路、“蠶食”濱海區抗日根據地的陰謀,策應了魯中、清河區的反“掃蕩”作戰,是我軍以極小代價換取極大勝利的模范戰例。

11月26日,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偷襲駐贛榆西北馬家旦頭村的濱海軍區機關,符竹庭在組織指揮部隊反襲擊中身負重傷,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時年31歲。符竹庭犧牲后,濱海軍民遵照他生前囑托,將其安葬在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副政治委員黎玉、政治部主任蕭華聯名為他題寫挽詞:“十六年的革命生活,未曾有一日放下殺敵武器,歷盡險山惡水,萬裡長征,艱苦奮戰,堅持敵后,其忠於人民革命事業,彌久愈堅﹔果敢頑強,英勇壯烈﹔確是我黃帝子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