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史一棋
2023年06月19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一段時間,本報收到多封讀者來信,反映一些地方道路停車收費偏高問題:有的地方臨時停車一天要交費上百元﹔有的停車一晚上,第二天收費要90元。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停車設施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停車收費問題也是市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對此,專家和讀者建議,應該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共治的停車收費治理體系,加快路內臨時停車、智慧停車建設,合理統籌城市道路公共空間資源,保障城市生活品質與居民幸福感。
有的地方停車收費較高,收費標准不統一
“停車兩小時,竟然收了80元!”河北石家庄市讀者吳士超開車到外地辦事,沒想到交停車費時讓他大吃一驚,“臨時停車一個小時收費40元,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近兩年常住上海、經常開車出行的讀者周奧博表示,自己交過每小時幾十元的停車費。“在一些大城市,基本都是按15分鐘為計價單位收費,算下來每小時收費都不便宜。而且停車費也是一口價,既沒有商量的余地,也不會說明為什麼收費這麼高,消費者隻能按這個價格付錢。”周奧博說。
除了收費高,吉林長春市讀者羅家林還關注到收費標准不統一的問題。據他介紹,在長春人流量相差無幾的商場地下停車場,個別停車場每小時收取的停車費要比其他停車場高出3至5元。“周末開車出來玩,停車一般都是四五個小時左右,一個小時多幾塊錢,累積下來就比別的地方高上不少。一般市民停車前很少關注停車費是多少,等開走時才發現,這個商場的停車費這麼高,但也隻能交錢。”羅家林說。
因為停車場收費太高,一些車主於是直接把車停到馬路邊。“停車佔道的現象總有,一到節假日馬路邊全是車,雙車道堵成了單車道,影響正常交通,還存在剮蹭的風險。”羅家林說。
有的停車場為了提高場地使用率,讓停車位數量最大化,不但壓縮停車位尺寸,還在不恰當的位置設置停車位。“公司樓下車位設計特別不合理,兩個相連車位的兩側緊挨著柱子,一般這個車位隻能停小車,而且還要壓線停,不然車上的人出不來。”江蘇蘇州市市民李芬說,“有時遇到停車位劃得不規范,再趕上旁邊車主停車也不規范,車勉強停得進去,車門卻打不開,車主隻能側身從兩輛車中間擠出來。”
此外,一些路邊劃定的單排停車位也讓原本並不寬的道路變得更窄。尤其是冬季,雪天路滑,通過這種停車位旁邊的道路更要小心翼翼。有讀者表示:“沒車通過的時候還好,一旦遇到有車輛尋位停車,一邊要留心腳下路滑,一邊還要注意躲讓尋找車位的車輛。停車位劃定不合理給市民出行造成相當不便。”
城市停車設施建設需要長遠系統規劃
一些地方停車收費之所以貴,根源還是車位數量嚴重不足導致供不應求,有限的車位資源和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產生了矛盾。
據重慶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周濤介紹,停車位分為基本車位和出行車位。基本車位是指車輛使用者無出行時,供車輛長期停放、相對固定的車位,一般是住宅停車位,數量基本等同於城市機動車擁有量,理論上每增加一輛車就需要增加一個基本車位,屬於剛性需求。出行車位則是指在車輛使用者出行時,供車輛臨時停放的車位,其數量與機動車使用量直接相關,不屬於剛需,可以調節。基本車位或出行車位不足,都會引發停車難、停車貴的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平均約為1︰1.3。“有的城市規劃建設小區和商圈時,忽略了停車設施的同步建設,隻想到了給游客安排一條路、給商家騰個商鋪,卻沒想到應該留足留夠停車位,沒想到有那麼多人會開車來購物,直到停車難、停車貴問題凸顯出來。”周濤認為,根本原因是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缺少長遠系統規劃。
道路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通行,但隨著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車輛逐漸增多,停車位的稀缺性就更加凸顯出來。“有的道路被各種形式的臨時停車佔用,使得道路原本的通行功能受到限制,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和行人、司機的出行安全隱患。加之其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規情況,或者處於監管的空白地帶,停車收費難以有個公認的標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許澤瑋說。
停車收費過程不透明、不公開也導致公眾對停車收費的合法性、合理性產生質疑。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城市道路機動車停車費屬於行政事業性收費,這樣的收費項目需要依法依規由相關部門執行。即便是委托企業代收,也要經過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進行公開招標、資質審核,並且在收費的過程中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收費合理、規范。
推動建成多方參與的停車治理體系
“停車收費問題是一項重要的城市治理工作,不僅影響著停車資源的供給,還影響著道路的通行效率與安全,需要有關部門密切協調配合,對城區內的機動車停放進行有效的治理,使停車泊位資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從而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廣東廣州市讀者王樂薇說。
對於如何破解停車收費偏貴問題,不少地方進行了相應探索。上海市出台的《關於促進本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提升停車資源集約利用效率、實現停車規范有序為目標,以本市公共停車信息平台為技術支撐,以加強本市住宅小區綜合治理、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以及停車綜合治理為契機,努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個人自律四位一體、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
“推動建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共治的多方參與治理體系,是規范停車收費的總體思路。”周濤表示,除了要讓政府和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外,社會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場的建設運營,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讓市場機制促使停車行業向前發展,提高用戶體驗,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不論是停車位劃定還是停車收費標准的制定,都應該努力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尤其是要充分尊重廣大市民的意見。“一些城市公共停車位的劃定,本意是為了優化道路資源,但到底怎麼劃定、劃定的范圍有多寬,需要廣泛征求市民的意見和建議,決策過程盡可能全程公開,使大家都能夠參與進來。”許澤瑋建議,在制定道路停車收費標准方面,要充分吸納民意,盡可能征求市民意見和建議,平衡停車需求和公共資源收費之間的關系,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共性、公益性,避免因為一些企業參與運營導致公益性喪失,使得公共資源變成個別企業謀利的工具。
為緩解停車難、停車貴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合理增加停車用地供給。馬亮教授認為,可以建設集約化程度更高、適應性更強的立體停車樓,實現停車空間的縱向合理分布,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車容率”。“一個平面車位平均佔地面積為27.5平方米至35平方米,而立體車位隻需0.9平方米到7.5平方米,優勢明顯。”馬亮說。
同時,智慧管理系統也能在規范停車收費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馬亮建議,應加強智慧交通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形成統一停車信息管理、查詢平台,減少因排隊或尋找車位產生的擁堵。一些地方積極推進“互聯網+”基礎上的智慧停車發展,停車者可以享受“先離場,后付費”“一次綁定,全城通停”等服務,避免因等待交費而降低泊位的使用效率,同樣可以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減少安全隱患。
(李冠儒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9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