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瑞
2023年06月17日08:39 來源:學習時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成立紀念碑位於浙江省瑞安市湖嶺鎮板寮村,始建於1993年。紀念碑高1.68米、寬0.9米,為花崗岩材料制作,立於六柱石亭的正中間。紀念碑正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浙南游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龍躍題寫碑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成立紀念碑,背面刻有《碑記》,全文如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浙南人民長期堅持武裝斗爭道路,創建游擊根據地,成為我國南方的重要戰略支點。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反對(動)派發動內戰,為了民主革命的最后勝利,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共)浙南特委在駐地板寮奉命宣布: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龍躍任司令員兼政委。先后解放泰順、玉環、溫州、文成、瑞安、樂清、平陽、青田、景寧、溫嶺、黃岩,並配合野戰軍解放福鼎、柘榮、壽寧。歷經大小戰斗一百九十余次,殲敵一萬五千余人,部隊發展到一萬余人。一九四九年八月,改編為浙江軍區第一警備旅和第五軍分區,完成歷史使命。
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緬懷先烈,特立此碑,永志紀念。
中共瑞安市委
瑞安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碑文簡要記載了浙南游擊縱隊成立背景,戰略意義以及在解放戰爭中取得的戰績。敬讀碑文,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戰爭場景浮現眼前,多少英雄血染河山,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肅然起敬。
浙南游擊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
1935年3月,粟裕、劉英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浙南游擊縱隊正是由挺進師在此播下的種子而成長起來的。1947年夏,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轉折,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此前不久,經華東局批准,浙南特委歸屬閩浙贛省委領導,浙南的游擊戰爭迅猛發展。為了配合即將到來的全國大反攻,浙南特委提出擴大革命武裝力量,把武裝斗爭和發動群眾推向一個新的階段。為此,於1947年10月3日至29日,在瑞安縣高樓區梅山長灣召開浙南特委第八次擴大會議,明確提出:組織與動員一切力量,發動武裝斗爭,配合前線作戰等任務。為了加強對游擊戰爭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部隊作戰,會議決定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
根據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大好形勢和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規定,1948年9月27日,閩浙贛省委報經華東局批准,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在瑞安縣桂峰鄉板寮村正式宣布成立,龍躍被任命為司令員兼政委,副司令員鄭丹甫、政治部主任胡景瑊、參謀處主任張金發。浙南游擊縱隊的成立,標志著浙南游擊戰爭進入了戰略進攻階段。
打出了解放浙南的全新局面
為加速游擊戰爭的勝利進程,有力配合大軍南下作戰,浙南游擊縱隊在甌江南北兩條戰線發起強大攻勢,打出了解放浙南的全新局面。
在甌江以南戰線,以游擊縱隊第一支隊為主力,各部隊全線出擊,連戰連捷,在泰順取得了攻城打援的重大勝利。1949年2月17日,浙南游擊縱隊第一支隊和浙南第二、第三縣隊從距離泰順縣城10余公裡的大崗背村出發向縣城挺進,並於深夜發起攻城戰斗,敵軍負隅頑抗。至18日拂曉,浙南游擊縱隊控制了城內國民黨縣政府、警察局、郵局、電台和軍火庫等,而大部守敵龜縮在城牆東南北3個碉堡,頑抗待援。18日下午,國民黨浙江保安第二團第三營、第二營第六連1個加強排及團直迫擊炮連的1個排共計300余人,從文成大峃鎮出發趕往泰順救援。接到情報消息后,攻城游擊部隊撤離縣城,找准時機設置埋伏。與援敵周旋至22日早晨,在離泰順縣城10公裡的南山嶺頭,敵人終於進入游擊隊設置的埋伏圈。上午8時戰斗打響,敵行進受阻,組織數次沖鋒,都被游擊隊消滅於陣地前沿,敵營長被打傷,幾名連長被擊斃。激戰2個小時后,敵大部被殲,余敵100多人全部投降。攻打泰順的戰斗歷時6天,共斃、傷、俘敵360余人,繳獲大量槍支以及其他軍用物資。這一重大勝利,受到縱隊首長高度評價,中共華東局和閩浙贛省委也來電嘉獎。這次戰斗的重大勝利,逼使甌江以南的敵人主力收縮到溫州城區和瑞安、平陽、文成3個縣城少數據點之中。
在甌江以北戰線,浙南游擊縱隊第三支隊向敵人發起強大攻勢,攻克一批敵人據點,后渡海解放玉環縣城,全面控制了括蒼山和雁蕩山脈。
由於浙南游擊縱隊攻勢猛烈,解放大軍渡江南下又迫在眉睫,國民黨溫州專員、第二〇〇師師長葉芳為尋求出路,於1949年3月下旬,通過民主人士,表示願意棄暗投明舉行起義。5月4日,達成和平解放溫州協議﹔6日,浙南游擊縱隊主力數千人向溫州城開進﹔7日晨,宣告溫州和平解放。
浙南游擊縱隊歷經大大小小戰斗190余次,殲敵1.5萬余人,解放了溫州(永嘉)、玉環、泰順、文成、瑞安、樂清、平陽、景寧、青田、溫嶺、黃岩和福建的福鼎、柘榮、壽寧等14座縣城,奪取了解放浙南全境的光輝勝利,在解放戰爭的歷史上書寫下輝煌的一頁。1949年8月,浙南游擊縱隊奉命改編為浙江軍區第一警備旅和第五軍分區,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浙南游擊縱隊和浙南優秀兒女,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游擊戰爭環境中,拋頭顱、洒熱血,面對敵人的“圍剿”沉著堅定,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潘廣海、孫紀芳、潘德金、杜寶池、李毓芳等一批浙南游擊縱隊烈士,以血肉之軀和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