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城鄉“一盤棋” 美景入畫來 

 ——遼寧省盤錦市城鄉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2023年06月14日08:15    來源:農民日報

村裡5G信號全覆蓋,校車、公交、銀行進村,24小時供水供電供氣……在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村民享受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甚至有更多幸福感。現在,大堡子村已經成為周邊城市居民,特別是退休人員、社會賢達到新農村居住生活的首選之地。

城市有城市的吸引力,農村也有農村的感召力。大堡子村是全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范村,還整合資源建設大堡子鄉村影視拍攝基地,立足大影視、大旅游觀念,以影視帶動旅游。大堡子村的悅庭民宿、國風堂、醉風堂、然之趣等精品主題民宿已經實現連鎖化運營,吸引城市居民來到美麗鄉村游玩。

近年來,盤錦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動產業融合、城鄉融合,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轉化、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轉型,奮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城鄉融合發展典范,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

城鄉產業一體化發展

盤錦大米聞名天下,紅海灘是盤錦著名的旅游景點,基於此,盤錦將“錦稻109”水稻品種更名為“紅海灘1號”,進行品牌推廣。

“對品種名賦予城市名片宣傳優勢,更利於打造品牌,從而推進盤錦大米產業升級發展。”“紅海灘1號”是盤錦市著名水稻育種專家許雷培育的優質品種,具有優質、高產、抗病等明顯綜合優勢,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去年我們合作社種了260畝‘紅海灘1號’,並推廣成蟹扣蟹套養技術,河蟹、大米價格雙雙提升。”盤錦田忠河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忠告訴記者。

盤錦河蟹產業聯盟理事長李曉東向記者介紹,聯盟推廣河蟹新品種,實施稻田“養大蟹”工程。建立優質大蟹養殖標准化示范基地20萬畝,重點推廣“光合一號”優質品種,推廣面積達20余萬畝,通過工程改造、科學養殖,2兩以上成蟹佔比達到70%,實現了畝產千斤米百斤蟹,畝收益雙千元。

如今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品牌價值分別達到570.08億元、314.94億元,分別位居全省區域品牌價值榜首、第三名。盤錦大米成為全國第一個糧食類、遼寧省首個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先后進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保護清單,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入選全國商標品牌建設優秀案例。盤錦稻谷產業鏈因此也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

盤錦立足特色農業資源,組建成立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產業聯盟,以“精品打市場、市場保訂單、龍頭結聯盟、聯盟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模式,實現土地規模化、品種優質化、生產標准化、品牌系列化,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依托特色優勢資源,盤錦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以農業全產業鏈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融合發展。

二產方面,圍繞盤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大窪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產業園和遼河流域優質粳稻產業集群、大豆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高升、遼濱兩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吸引中儲糧、益海嘉裡、匯福糧油等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落戶。202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86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4︰1。

三產方面,借助東北快遞物流產業園、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平台,做大農產品商貿流通、批發交易等服務業﹔連續成功舉辦三屆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累計參展企業1200余家﹔盤錦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是全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依托濕地資源,充分挖掘“紅海灘”“遼河口文化”等鄉村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發展農業觀光、濕地旅游、民宿經濟等產業,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0個,年接待游客230萬人次,盤錦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盤錦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增值環節更多留在農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創新“產業聯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盤錦大米河蟹產業聯盟與77個合作社、24個家庭農場、172個種養大戶合作,直接帶動農戶5000多戶、輻射帶動農戶6萬余戶,加上用工優先雇佣流轉土地農民,大米聯盟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河蟹聯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760元。同時,農事體驗、觀光採摘、鄉土美食、特色民宿等新業態成為全市農民增收新動力。截至2022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34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低於全國2.5:1的平均水平。

盤山縣縣長劉鵬飛認為,城鄉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在保証鄉村特色的前提下,推進一體化發展。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家樂等新業態,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大窪區新興鎮於崗子村孫桂蘭家的庭院整潔,門前放了3個垃圾筒,她向記者介紹:“這是政府給我們分發的垃圾筒,按照可降解垃圾、不可降解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每天都由村裡的保潔員來清撿。”孫桂蘭家水電燃氣等設施一應俱全,“六七年前就安裝了燃氣,做飯特別方便,一年費用200多元。”

在崗子村建設的無害化衛生廁所,通過吸糞車、連接污水管網等方式統一收集、集中處理,改善了農村環境和村民生活生產條件,有效預防疾病,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村裡的垃圾由環衛工統一拉到盤錦市垃圾處理廠處理,在盤錦京環固廢綜合處理園區記者看到,全市拉來的垃圾已經廢物利用,進行焚燒發電。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盤錦市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被住建部授予人居環境范例獎,盤山縣、大窪區被評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盤錦推進城鄉人居環境一體化建設,通過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深化“無廢城市”建設,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成效。建立“戶集、村收、環衛公司統一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實施農村戶廁改造,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以上,農村戶廁運維體系實現全覆蓋﹔建設農村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鄉鎮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7%以上﹔累計完成鄉村植樹970萬株,創建國家級美麗宜居村庄4個、省級美麗示范(宜居)村217個,呈現出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鄉村美景。

盤錦城鄉聯系緊密、融合度高,城鎮化率達到78.1%。市政府積極回應農民對建設美麗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現代文明向鄉村傳播,盤錦農村已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形成城鄉共同繁榮新局面。

在公路建設上,盤錦市2007年實現了行政村全部通油路,2014年實現了屯屯通油路,2015年實現全市農村公路黑色路面全部覆蓋。行政村通客車率100%,自然屯通客車率90%以上。2022年盤錦被評選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

在農村供水上,“十三五”以來,全市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目前興隆台區、雙台子區全域及大窪區、盤山縣的部分地區達到城鄉供水一體化。通過配套、改造、升級、聯網等措施,惠及農村居民16.57萬戶、59.91萬人。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達到100%。

在農村供電上,盤錦持續加大鄉村配電網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積極打造電網側“城鄉融合一張網”,滿足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充電賦能。“十三五”期間,農村配網總投資約15億元,“十四五”規劃投資約20億元,加快農村電網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服務一體化管理

2022年大窪區共招聘68名教師,為優先保証農村教育,有63名分配給農村學校。大窪區新興學校分到3名,這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去年從鞍山師范學院畢業的張立坤是其中之一,吸引她來盤錦農村中學任教,首先是因為“區管校聘”的制度,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打破了城鄉管理界限﹔另一重要原因是盤錦對教育的重視。“我老家是朝陽縣,從小就知道盤錦升學率高重視教育,來到這裡也能實現我教書育人的夢想。”張立坤說。

新興學校的硬件設施一點不輸於城裡學校,新興學校校長梁玉成向記者介紹,學校建設有多媒體教室、錄播室各1間,微機室3間共配有電腦150台,生機比達到7:1的優質均衡要求。班班配有多媒體,實現班班通、人人通。

2019年以來大窪區教育局共為學校補充教師17名,學校教師年齡結構不斷得到優化。新教師需要在農村工作滿5年,才可調動,有效保証了農村師資。農村教師差別化、鄉村補貼使教師每月可增加收入800元,農村教師待遇得到有效保証,班主任費由2017年的幾十元增加到300元,實現城鄉一致。

盤錦市積極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城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城鄉公辦園在園幼兒率、普惠率一致,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送教下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

採取多種措施,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水平。申報副高級執業醫師必須在基層醫療機構執業1年以上,加大對口支援、定向培養力度,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農家書屋村村建,常態化開展文化下鄉、戲曲進鄉、百姓“村晚”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滿足村民精神需求﹔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險制度和社會救助模式,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低保標准分別達到171元/月、776元/月,覆蓋全民、城鄉統籌、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在於崗子村驛站,記者看到公交車司機邢小龍在朝車后面的貨倉裝東西。為了方便城鄉交通帶貨的需要,盤錦定制了帶貨倉的農村公交車。他在盤錦市客運公交集團工作,有了城裡人的身份,但是他家在新興鎮,晚上仍是回到農村的家裡居住。

盤錦市堅持“大交通、大公交”發展格局和打造交通服務生態圈的“雙輪驅動”戰略,統籌推進客運公交一體化、城鄉一張網體系建設,以客貨兼顧、運郵結合、融合發展為原則,依托盤錦全域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改造提升,積極探索交郵融合“1+1”(即:客運公交+郵政快遞)創新服務模式,以提高農村物流服務覆蓋率和服務品質為目標,以交通運輸企業為支撐,促進農村物流和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大力推動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和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全市共開通18條村村通公交線路,覆蓋了全市34個鄉鎮及鄰近油田作業區,惠民人數達到70余萬。購入新能源車輛,承接42條郵政市區主線路運輸任務。日均下派快遞5萬余件,上行農產品6000余件。此舉還暢通了農產品上行渠道,利用客運公交場站、村村通公交、物流配送等運輸產業鏈多渠道銷往全國其他城市,激活農村市場活力,讓盤錦的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直達全國百姓餐桌。(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於險峰 張仁軍)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