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分論壇舉行

推動文化繁榮 建設文化強國

本報記者

2023年06月09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8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舉行8場分論壇,來自各個領域的從業人員和專家學者圍繞繁榮文藝創作、發展數字出版、促進電影業高質量發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建設人文灣區、促進文化貿易、共建互聯網版權新生態、加強國際傳播創新等展開充分討論。與會人員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大家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一定要牢記囑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在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表示,攀登文學高峰需要凝聚多方合力,“隻有用好機制把各方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實現多方聯動,才能讓更多的種子長成大樹。”

  在中國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分黨組書記陳涌泉看來,思想是戲劇的靈魂。他表示,希望藝術家能用自己最真實的生命體驗對生活作出有溫度的感悟、鞭辟入裡的演繹、獨特而深刻的闡釋,對人類生存狀態作深沉思考,對人類精神家園表達終極關懷。

  一段時間以來,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爆款”頻出。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在改變,現實題材創作也需要不斷創新、努力出新,才能體現文藝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行的特點,起到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

  近年來,網絡文藝蓬勃發展。2022年,全網共上線網絡劇171部、網絡電影380部、網絡綜藝431檔、網絡紀錄片318部、網絡動畫片220部。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文藝網總裁郝向宏表示:“要加強對受眾心理接受規律、藝術創作欣賞規律和正能量傳播規律的把握,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大流量帶來強效果。”

  今年春節檔以來,我國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強勁。今年前5個月國內票房達到221億元,同比增長45%,為電影業全面復蘇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冬表示:“要更加關注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更多關注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打造出富有人文關懷和藝術思考的作品。”

  保護文化遺產,共建人文灣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為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文化遺產保護分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軍認為,要完善法律法規,實現應保盡保,進一步全面加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將其留下來,還要讓它回到生活,實現活態傳承。”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林繼富說。

  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挖掘、保護、傳承好我們共同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粵港澳大灣區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流匯聚的區域,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在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上,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說:“用文化融合促進人心相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深受多元文化影響,關鍵是如何利用多元文化資源,推動融合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建議,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拓展港澳的世界敘事視野、經驗和能力,充分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功能,講好中國故事。

  發展數字出版,加強版權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數字出版新技術正在顛覆傳統的內容生產方式、存儲方式、傳播方式、閱讀方式。”數字出版前沿技術發展與應用分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魏玉山表示,為適應技術變革,出版業應與技術企業加強合作,加快出版融合標准體系建設,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合作建設技術研發中心或搭建技術型高水平實驗室,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張東生認為,出版行業正在全面擁抱數字化,華為雲將助力出版企業在內容生產和消費端進行全球布局。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認為,人工智能產品深刻改變了內容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藝術、數字動漫等新型業態不斷涌現,極大提升了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也給版權保護帶來了挑戰。

  在共建互聯網版權新生態分論壇上,專家們立足挑戰與機遇,探討解決互聯網版權保護的中國方案。

  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邱國棟表示,不斷加強互聯網版權保護,既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聲音。

  “推動數據確權是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重要措施。”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寶林建議,大力推進大數據服務平台建設,為文化數字化提供版權支撐﹔加快構建版權新應用體系,激活文化數據要素價值﹔探索建立以數據確權為核心的數字版權標准,提升文化數字化標准化水平。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傳播好中國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

  在新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創新分論壇上,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國際輿論場的格局之變、話語之變、攻守之變在深度演進,置身新媒體時代,創新國際傳播拼的往往是平台、比的往往是技術、爭的往往是流量,更加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要切換主賽道,推進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堅持內容為王、移動優先,讓更多高品質抓人心的產品破圈出海。要擁抱新技術,加強前瞻性研究和應用,用技術賦能國際傳播。要相信年輕人,讓年輕人挑大梁、當主力,讓最有“網感”的人到海外講中國故事。要構建大格局,共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在新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創新分論壇上,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在致辭中表示,國際傳播工作是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關鍵一招,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當前,新媒體跨時空、大容量、開放性、交互性等傳播特點,極大改變了國際傳播的面貌。我們應當准確思變、應變、求變,堅持守正創新,在新時代展示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重塑國際輿論格局,”在新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創新分論壇上,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陳贄表示,應注重理念創新、話語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致力於發揮內容優勢、構建敘事體系、用好渠道平台、聚合各方資源,做好國際傳播。

  在促進文化貿易分論壇上,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建議,應樹立文化自信,支持和鼓勵文化的業態創新,增強語言服務和話語體系的支持,圍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打造國際傳播的品牌,推動中國文化產品進入世界的知識體系。

  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文宏武認為,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緊緊圍繞中華文化的根和魂,把中國精神表達出去,傳播出去。同時善於吸收,貼近海外受眾,真正能夠讓這些受眾容易接受這些文化產品,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劉陽、辛本健、賀林平、曹雪盟、程遠州、吳艷麗、強薇、姜曉丹)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9日 04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