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羅炳輝:被毛澤東譽為“一心追求真理的將軍”

王鄰農

2023年05月29日08:35    來源:學習時報

1897年,羅炳輝將軍出生在雲南彝良,1946年,於山東嶧縣指揮作戰時病逝。羅炳輝戎馬一生,毛澤東評價他“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1989年,羅炳輝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

從模范士兵到北伐勇士

1915年冬,羅炳輝千裡跋涉到達省城昆明,幾經周折,加入了滇軍炮兵隊。入伍后,他刻苦訓練成為模范士兵,因此被營長推薦為唐繼虞參謀長的隨行軍士。1921年2月,滇軍首領唐繼堯被逼辭職后赴香港,羅炳輝作為他的隨行副官掌管財務。年輕的羅炳輝看到軍閥們貪腐奢侈的生活,認定這些不是自己的追求,於是留信辭別。

羅炳輝聽說孫中山在廣東准備北伐,1921年4月,他取道貴陽赴粵。途中又聽說北伐軍在桂林誓師,他便改道趕到桂林,加入滇軍朱培德部。1922年6月,朱培德派羅炳輝到平定陳炯明叛軍的前線觀察,他發現前方軍隊換防時失誤潰散,滇軍有被叛軍圍攻的危險,於是疾行190裡,趕到韶關報告朱培德,救滇軍於危亡。羅炳輝因勞累過度而昏倒,朱培德對他很是贊賞,提拔他當中尉排長。1923年4月,朱培德部改編為“拱衛軍”,護衛孫中山,羅炳輝任連長。

1926年5月,羅炳輝在國民革命軍第3軍任營長。9月,在總攻南昌的戰斗中,他率部攻佔牛行車站。在3晝夜的反復爭奪戰中,全營400多人隻剩不足80人,羅炳輝也受了傷,滿身是血。1927年1月,羅炳輝所在的第3軍第9師歸程潛指揮,出江西入安徽,3月24日佔領南京。隨后,羅炳輝部開往安慶駐防。此時,羅炳輝從軍13年,軍事才能已經比較成熟。朱培德欲提拔他為團長,卻受到一些軍官的排擠。1928年11月,蔣介石開展“陸軍編遣運動”,屢立戰功的羅炳輝再遭排擠,和300多滇軍士兵一起被遣散。流落社會后,他更深切地感受到時局的黑暗與不公,苦苦思索著新的人生道路。

“一心追求真理的將軍”

1929年1月,國民黨吉安縣政府為進攻東固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五市聯防”大隊(后改為吉安縣靖衛大隊)。羅炳輝經人推薦,任吉安靖衛大隊隊長。1929年7月,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11月率部起義。靖衛大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5團,羅炳輝任團長。毛澤東高度評價吉安起義是“英雄壯舉”,稱贊羅炳輝是“一心追求真理的將軍”。參加紅軍后,羅炳輝不斷摸索和實踐游擊戰術,他率領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很快從團長升任紅12軍軍長。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圍剿”戰斗中,羅炳輝率紅12軍35師承擔誘敵任務。部隊邊打邊走,故意丟掉大刀、水壺、草鞋等假裝潰逃,把敵人誘入龍岡伏擊圈。是役,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關門打狗”,活捉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毛澤東稱贊羅炳輝是“牽牛鼻子的能手”。

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羅炳輝率紅12軍首戰九寸嶺,次戰白沙,三戰中村,四戰廣昌,五戰福建建寧,能走能打,行動迅速,被戲稱為“羅炳飛”。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羅炳輝率紅12軍偽裝主力,引誘敵轉山半月,使敵人精疲力盡。1932年10月上旬,羅炳輝任紅22軍軍長。10月16日,紅1、3軍團相繼攻佔建寧、利川,余敵向泰寧潰逃。羅炳輝率部追擊,攻克泰寧縣城,殘敵再潰逃到邵武。他率部追敵140多裡,連克兩座縣城,朱德稱贊他們是“兩腳騎兵”。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羅炳輝率部一戰黃陂,殲敵2個師,二戰草台崗,殲敵1個師。由於羅炳輝在歷次反“圍剿”斗爭中戰功卓著,獲得1枚二等紅星獎章。

長征路上拱衛中央紅軍

1933年10月,紅9軍團成立,羅炳輝任軍團長。長征開始后,羅炳輝率部渡過漳水,佔領烏徑圩,惡戰延壽圩,攻佔江華和永明,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突破敵軍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1934年12月15日,紅9軍團攻佔老錦屏(同古),解除黎平背面敵人的威脅,保証了黎平會議的順利召開。黎平會議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方針,為遵義會議糾正“左”傾軍事冒險主義錯誤,做了重要的准備。1935年1月2日,紅9軍團渡過烏江后連克湄潭、鳳岡、綏陽,構成遵義的東北屏障,保衛遵義會議召開。遵義會議后,羅炳輝率部北佔習水,南下土城,掩護紅軍主力渡河。2月11日,羅炳輝又率部在威信縣大灣子與滇軍激戰,掩護紅軍主力撤出扎西。

3月26日,掩護主力紅軍南渡烏江后,因浮橋被拆,紅9軍團被阻於烏江北岸。形勢危急,羅炳輝決定單獨向西北行軍。1935年4月3日,紅軍行至金沙老木孔,知悉黔軍3個團從鴨溪鎮追來。羅炳輝分析地勢、敵情,部署了菜子坳伏擊戰,大獲全勝,遲滯了敵人對中央紅軍的追擊。此后,羅炳輝率部巧渡金沙江,一路牽制和殲滅敵人,宣傳紅軍政策,壯大隊伍。1935年8月6日,紅9軍團編入左路軍,改稱紅32軍,羅炳輝任軍長。1936年10月中旬,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羅炳輝率領的紅32軍歷盡千難萬險,終於回到黨中央身邊。在長征過程中,羅炳輝的政治軍事才能已充分展現,成為主要的紅軍將領。

抗日英雄英年早逝

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9月,羅炳輝奉命到新四軍工作。在此期間,羅炳輝勤研戰術、治軍嚴明、愛民如子,在淮南抗戰中,面對日、偽、頑的夾擊,他帶領淮南軍民浴血奮戰,三打來安、保衛半塔、開辟淮寶,為淮南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1年4月10日至17日,羅炳輝指揮“反點線連續作戰”,創造“梅花樁點式糾纏戰術”,打得日偽軍首尾不能相顧。抗戰勝利后,羅炳輝率部離開淮南北上。11月3日,羅炳輝和陳毅共同組織並指揮了“界河戰役”,殲滅吳化文部4000余人。1946年4月,山東軍區成立,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由於長期的艱苦作戰,羅炳輝積勞成疾。6月21日,羅炳輝在轉送后方臨沂治療的途中去世,年僅49歲。

羅炳輝歷經中國革命洪流的洗禮,在戰爭中不斷學習與實踐,最終成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家,為革命鞠躬盡瘁,貢獻了自己的智慧與生命。2009年9月14日,羅炳輝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