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走進焦裕祿的精神世界

魏建平

2023年05月22日08:24    來源:學習時報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一共工作了475天,但是這475天,焦裕祿同志一直在風裡、在雨裡、在沙窩裡、在激流裡、在老百姓中間……焦裕祿同志親自到最困難的地方蹲點調研,發現和培育了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壩子的風格五個先進典型,抓典型樹樣板,迅速掀起治“三害”高潮。在蘭考,焦裕祿同志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肝病。475天,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生命給蘭考人民換來了新生的希望。我多次赴蘭考參觀焦裕祿紀念館,瞻仰焦裕祿同志事跡,但每一次都是心靈洗禮,每一次都陷入久久的沉思——那一幕幕場景、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圖片已經穿越時空,超越具象,成為永恆的精神豐碑。

2023年2月28日,我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參加第53期中青班培訓報到。甫一下樓,焦裕祿同志的半身塑像便聳立於眼前,讓我肅然起敬。腦海裡像過電影一樣回放著當年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內澇、治鹽鹼的感人畫面:在漫天風雪中,焦裕祿同志忍著肝痛走村串戶、訪貧問苦,給群眾送去救濟糧款,安排做好雪天“六項工作”﹔在洪水暴發時,焦裕祿同志抱病察看災情,觀看洪水流勢和變化,繪制排澇泄洪圖﹔在風沙肆虐時,焦裕祿同志帶頭下去查風口、探流沙,掌握風沙規律﹔在群眾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焦裕祿同志動員共產黨員出現在群眾面前,為群眾送去關心和溫暖﹔在臥病在床時,焦裕祿同志仍然囑托家人“死后把我埋在沙堆上,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每每想到這些情景,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回到宿舍,心情依然不能平息。我又重溫了穆青同志當年的報道,從焦裕祿同志的工資單、自行車、舊藤椅再次走進焦裕祿同志的精神世界。

焦裕祿同志的工資單:飽含著他一心為民的公仆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隻有40多元錢,一斤豬肉才幾毛錢。焦裕祿同志因級別比較高,一個月工資有130多元錢。盡管領著這樣的“高工資”,焦裕祿同志去世時,除了常年佩戴的手表外,沒能給家人留下什麼物質遺產。焦裕祿同志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補丁,褥子上有36個補丁,同志們勸他換床新的,他說:“我的被子破了,是需要換新的,但應該看到,災區的群眾比我更需要。其實,我這就很好,比我要飯時披著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強多啦!”焦裕祿同志的衣、帽、鞋、襪都是拆洗很多次,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的。但是,焦裕祿同志赴任蘭考第一天,在冷清破敗的街道上被飢餓的孩子們圍追時,他將自己的全部食物分給了孩子們﹔當林場的老場長因糧食不夠、長期缺乏營養得了水腫病,但仍堅持在治沙工作一線,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蘭考時,焦裕祿同志哭出聲來。由此我又想到了在洛陽工作時參觀焦裕祿同志事跡展覽館看到的一個細節: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人劉輔臣妻子生了小孩,想喝點小米稀飯,焦裕祿把家中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們家中……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焦裕祿同志的自行車:傳承了我們黨調查研究的“傳家寶”。焦裕祿同志從到蘭考第二天起,就蹬著一輛破舊的“二八”自行車,深入田間地頭、鄉村農戶開展調查研究: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跑遍了120多個大隊,跋涉5000余裡,終於摸清了蘭考“三害”底細,全縣大小風口84個,一個一個查清,編了號﹔大小沙丘1600多個,也一個個經過丈量,繪了圖﹔全縣的各條河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泄洪圖。正是在大規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縣委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規劃,一場群眾性的除“三害”斗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焦裕祿同志治“三害”的過程,就是扑下身子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科學施策、真抓實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和腳踏實地的求實精神。

焦裕祿同志的舊藤椅:彰顯了他頑強斗爭的精氣神。困難最能考驗人、鍛煉人、成就人。面對蘭考風沙、鹽鹼、內澇災害嚴重的情況,焦裕祿同志對縣委的同志說:“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煉人的革命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在與“三害”斗爭的過程中,他的肝病越來越嚴重,有時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就用一個硬東西一頭頂著椅子,一頭頂住肝部,天長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這是需要何等的意志和勇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於克難制勝,敢於在困難面前逞英雄,成為焦裕祿同志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

焦裕祿同志的“十不准”:體現了他清廉朴素的純潔性。焦裕祿同志以崇高的黨性情懷,為黨的作風建設確立了一個標尺、一個高度。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朴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面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縣救災辦看到焦裕祿同志穿的棉襖實在破得不成樣子,悄悄給他撥了3斤救濟棉花,當女兒拿著棉花票高興地嚷著要給爸爸做新棉襖時,焦裕祿同志疼愛地對孩子說,這些棉花是國家用來救濟災民的,公家的便宜不能佔﹔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后想到縣機關當打字員,焦裕祿同志則要求女兒到一線去參加勞動,最終焦守鳳去供銷社咸菜廠當了腌咸菜的工人﹔當得知大兒子沒有戲票去看戲后,焦裕祿同志十分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一遍,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后來,焦裕祿同志又專門起草了一個《干部十不准》文件,規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為了在孩子的心裡打下勞動光榮的烙印,焦裕祿同志經常帶著孩子們在收獲過的大田裡拾麥穗、復收紅薯和花生,然后全部交到生產隊。焦裕祿同志優良的家教塑造了良好的家風,也給蘭考全縣黨員干部樹立了榜樣。

最后,謹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對焦裕祿精神的崇敬和做焦裕祿式好黨員好干部的篤定信念。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摘自2023年4月8日《新鄉日報》,原標題為《再謁焦裕祿》)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