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5日08:20 來源:法治日報
近日,天津市委政法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體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市政法機關貫徹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全力抓好天津“十項行動”在該市政法系統的落實執行,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實際成效,奮力推進新時代新征程天津政法工作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貢獻政法力量。
《措施》共十個部分38條,分別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法治濱城建設、人才強市、港產城融合、鄉村振興、低碳發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方面展開。
聚焦重點任務
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筑牢首都安全屏障,是《措施》內容的重中之重。圍繞京津冀審執聯動、檢察協作、警務協同機制、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的持續深入,該《措施》明確,繼續落實三地政法系統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發布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典型案例,推動三地執法司法標准統一、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風險共同防范化解。
《措施》把專業化擺在突出位置,旨在推動天津全市政法隊伍在貫徹落實“十項行動”過程中,不斷提升法律運用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真正練就擔當的鐵肩膀、成事的真本領。
《措施》聚焦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數字產業、中醫藥、種業等重點領域精准切入。
律師王曉關注的是,《措施》中關於“聚焦港產城融合發展,為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注入法治力量”的表述。她認為,構建海事海商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完善商事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操作規程,體現了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特點。
天津市濱海新區司法局海濱司法所所長關穎注意到《措施》中關於“強基工程”的表述。《措施》明確規定,加強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與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推動政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這為持續提升基層政法工作效能、更好地將政法工作融入基層治理體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關穎說。
保障高質量發展
《措施》的出台,有著很強的時代背景。
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從思想觀念、工作體系、工作能力三個方面對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提出明確要求。
幾乎同步,天津市委、市政府圍繞高質量發展,部署了“十項行動”,要求政法機關協力打造更高質量的法治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為深入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十項行動’,市委政法委立足政法機關職責使命,經過3個多月的時間,深入調研、充分論証,幾易其稿,最終出台上述《措施》。”天津市委政法委辦公室副主任馬鳳崗說。
新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用制度保障創新成果,用系統科學的體系形成政法系統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合力,是《措施》出台的出發點。
《措施》的制定,既是天津政法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職責所在,又是全市政法系統對標政法工作現代化的工作要求,在思想觀念、工作體系、工作能力層面開展的一場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
凝聚各方智慧
為使《措施》的內容更符合實際,天津市委政法委組織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有關人員成立了起草工作專班。市委政法委與天津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十項行動”牽頭單位主動溝通對接,先后5次深入市政法各單位與部分企業進行調研,邀請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法律顧問、專業律師進行座談。
天津市委政法委辦公室主任呂韜介紹說:“在文件的制定過程中,工作專班累計收到各方意見建議280條,內容涵蓋政法機關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定期深入基層了解市場主體需求、創新服務模式、制定服務企業計劃、助推企業健康高質發展、全面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工作等方面,部分建議對《措施》科學性、規范性、精准性起到了積極的提升作用。”
天津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志鬆認為,《措施》的制定,體現了五個“突出”:天津市政法系統全面對標“十項行動”的部署,找准切入點,突出了全局意識﹔既注重強化貫徹落實工作的整體協同,又有重點任務、關鍵舉措,突出了系統思維﹔緊盯企業與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精准對接有關職能部門的法治需求,突出了問題導向﹔有機融入當前與今后一個時期的全市政法重點工作,突出了政法職能﹔對涉及執法、司法的內容進行嚴密論証,突出了務實精神。
關鍵在於落實
《措施》出台前后,在天津市委政法委的統籌推動下,天津各政法單位、各區相繼制定了配套措施,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服務與保障。
天津法院系統出台了50條舉措,切實提升司法服務保障效能﹔天津檢察機關啟動專項行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天津市公安局制定22項措施,方便企業群眾辦理相關業務﹔天津市司法局細化33條舉措,制定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
西青區主動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制定了《政法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動全區政法各單位制定落實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舉措,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河東區開展“律企同行·法護營商”專項活動,解答企業對外合同簽署、經營風險防范、內部法律合規等方面法律問題,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雲賬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暉點評道:“《措施》緊密結合天津政法領域的應用實際,每一條都由各政法單位統籌協調,都是聚焦‘十項行動’的實招,讓我深切感受到,天津為企業做優做強營造的最優法治化營商環境,也是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天津的一張亮麗名片。”(本報記者 張馳 范瑞恆)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