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渭華起義中的劉志丹

章世森

2023年05月14日08:32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解放軍報客戶端

秦皇逞凶強,百姓橫遭殃。

老蔣欲稱王,殺戮北伐將。

旗上烈士血,遺志豈能忘。

他日傳捷報,祖國浴朝陽。

1928年夏,劉志丹同唐澍、謝子長等人領導發動了著名的渭(南)華(縣)起義。這是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后,我黨在西北地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后,劉志丹滿腔悲憤地寫下這首《高塘述懷》,詩中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殘暴,抒發了繼承先烈遺志、誓奪革命勝利的斗志豪情。作為主要組織者和重要領導者,劉志丹參加了渭華起義的全過程,為領導和發動這場起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大革命的洪流涌入西北大地。在共產黨人影響和幫助下,西北軍閥馮玉祥率部策應北伐,於綏遠五原舉行誓師,接著揮師西進,破解西安之圍。之后,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成立,許多共產黨人在其中擔任重要崗位。中共陝西省委還創建了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革命干部。當時,劉志丹就在中山軍事學校任政治教官。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恐慌與仇視。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革命形勢急轉直下,白色恐怖籠罩陝甘大地。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實行反共“清黨”。他令共產黨人史可軒率國民軍聯軍政治保衛隊和中山軍事學校開赴河南前線待命,妄圖伺機將其消滅。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史可軒率隊開赴陝北,尋機建立革命根據地。途經富平縣美原鎮時,史可軒慘遭地方軍閥殺害。之后,共產黨人許權中接任總指揮。幾經輾轉,這支部隊接受國民革命軍南路軍整編,編為新編第3旅,許權中任旅長。

其時,渭南、華縣一帶土豪劣紳愈加猖狂起來,他們辭退了一批隱蔽在當地樂育高級小學的共產黨員教師。這些黨員后來進入宣化初級小學任教,並把學校改名為宣化高級小學,黨的區委秘密機關就設立在此。

1928年春,樂育、宣化兩校同時開學,農會子弟紛紛進入宣化高小,樂育高小學生所剩無幾。反動豪紳惱羞成怒,於2月28日下午,糾合一伙暴徒闖進宣化高小,砸壞校牌、損毀桌椅,驅走教員、毆打學生,把學校搞得烏煙瘴氣。

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激起師生和當地革命群眾的極大憤慨。中共渭南縣委認為這不僅是兩校之間的沖突,更是反動勢力對革命勢力的猖狂進攻。當天晚上,縣委召開緊急擴大會議,決定組織反擊。29日黎明,當地農民、學生六七百人,手持木棍,高呼“打倒劣紳!”向佔領學校的反動分子發起沖擊,重新奪回宣化高小。

一石激起千層浪,“宣化事件”發生后,陝西省政府公然宣布“二二九”群眾革命斗爭,“實屬反革命之行動”。渭華地方當局派出大批軍警,勾結地主豪紳,四處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不少學校被封閉或解散。“宣化事件”揭開了渭華地區革命武裝暴動的序幕,成為渭華起義的導火索。

八七會議后,中共陝西省委召開擴大會議,通過農民斗爭和軍事運動等9項決議案,提出共產黨員要“到國民黨軍隊中去”,爭取國民黨軍隊起義、倒戈和嘩變,以“借水養魚”“培植革命的軍事基礎”。

1928年1月,新編第3旅進駐陝西洛南。唐澍、劉志丹、謝子長、廉益民、吳浩然等陸續被派往該旅加強領導工作,劉志丹任司令部參謀主任。

劉志丹等到部隊后,立即著手進行組織整頓。他們首先肅清了部隊內部的壞分子,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舊軍官,提拔中山軍事學校中的優秀黨團員為基層領導。通過整頓,內部組織更加純潔,官兵軍政素質得到提高,部隊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劉志丹率工作組深入駐地農村,積極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開展反對土豪劣紳的斗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當地農民協會得到恢復,大量革命干部和武裝骨干成長起來。

1928年3月,中共陝西省委鑒於渭南、華縣地區革命形勢的發展,決定首先在該地區舉行武裝起義,指示新編第3旅迅速開往渭華地區,配合農民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4月初,根據陝西省委《關於渭華暴動行動大綱》,中共陝東特委擬定了起義的具體計劃,加緊進行武裝起義的准備工作。隨后,劉志丹、唐澍等率領新編第3旅部分隊伍撤離了軍閥混戰的潼關前線,開往華縣高塘,途經瓜坡鎮時,部隊宣布起義。起義部隊在高塘與暴動成功的農民起義隊伍會合。按照省委決定,隊伍編為4個大隊,改稱西北工農革命軍,成立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唐澍任總司令,許權中任總顧問。

為了慶祝西北工農革命軍誕生,高塘鎮舉行了盛大的軍民聯歡大會。大會發布了劉志丹等署名的《西北工農革命軍布告》,鄭重宣告了工農革命軍的性質和任務,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擁護和支持工農革命軍的行動。

此后,劉志丹與唐澍等領導和指揮著這支隊伍,幫助農民群眾開展反對地主豪紳的斗爭,推動革命運動迅猛發展。工農革命軍與渭華農民運動相結合,聲勢浩大的革命風暴席卷整個渭華地區,很快形成了以高塘、塔山為中心,東起少華山、西至臨潼縣、南靠秦嶺北麓、北至豫陝大道,縱橫約200平方公裡、擁有數十萬人口的紅色武裝割據區域。

渭華地處豫陝交通要道,北跨渭水,南接秦嶺,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起義爆發后,國民黨反動當局為了扑滅這一武裝革命烈火,調集重兵進行“圍剿”。

6月8日,劉志丹與唐澍等領導和指揮起義武裝,在渭南塔山、華縣高塘地區同敵重兵進行浴血奮戰,連續打退敵人兩次進攻。隨后,劉志丹立即召開會議,深入分析敵我形勢:“我們雖然已取得兩次勝利,但仍處於敵軍四面包圍之中,敵軍數十倍於我……我們如與敵人硬拼下去,勢必糧盡彈絕,全軍覆滅。我們應立即作轉移到陝北的准備,到那裡建立革命根據地。”

19日,敵人調集3個師兵力,在地方反動民團配合下,分左中右三路向起義武裝發動第3次大規模進攻。劉志丹、唐澍等指揮部隊奮勇抗擊,與敵展開浴血奮戰。血戰竟日,因寡不敵眾,起義武裝遭受重大損失。劉志丹下令部隊向秦嶺以南撤退。7月初,轉移至洛南縣兩岔河、保安鎮地區的工農革命軍,遭到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的襲擊,大部被打散,唐澍壯烈犧牲。隨后,劉志丹參加了中共陝東特委召開的軍事會議。他以對黨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總結起義失敗的教訓。他果斷決定暫時收起紅旗,將部隊交由許權中率領。許權中率部開赴河南鄧縣時,被地主武裝包圍,慘遭失敗。劉志丹、謝子長等冒險潛回西安,向省委匯報渭華起義的情況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而后北上陝北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

渭華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造成了一定的革命聲勢,猶如一把尖刀刺向敵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革命斗志。渭華起義讓劉志丹深刻認識到槍杆子和根據地對於革命成功的重要意義,他明確提出“向井岡山學習”,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后來,劉志丹等經過艱苦努力,成功創建了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將星星之火燃遍西北大地。這塊紅色沃土也發展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紅軍長征之后的落腳點和八路軍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責編:萬鵬、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