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創始中國紅軍的指導者”

—走進廣東中山楊殷故居

邱會生

2023年05月12日08:27    來源:學習時報

對於很多人來說,楊殷這個名字可能並不太熟悉,或許是因為楊殷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原因。在綠意盎然的三月,我來到楊殷故居尋訪,走近這位短暫而光輝一生的革命先輩。

從廣東中山市區出發,往東南方向行駛約20公裡,來到了孫中山的家鄉——翠亨村。楊殷與孫中山同村,距離孫中山故居不足百米,有一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民居“翰香堂”,坐西向東。和煦的陽光透過木棉花照射在斑駁陸離的舊居牆面,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滄桑。這就是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楊殷的故居。

來到故居前面的小廣場,放眼望去,這是一幢嶺南地區典型的“三間兩廊”式磚木結構建筑。廳堂三間加左右兩間廊屋,兩側臥室用木板分作上下兩層,廚房及糧食加工間建於右邊。整幢建筑用花崗岩石板鋪牆角、用青磚砌牆,屋頂採用的是硬山頂結構。屋檐前有精美的木雕檐板,採用西式的柚木百葉窗,窗頭有精美的以嶺南特色水果荔枝、佛手、楊桃等為內容、帶西洋風格的灰塑裝飾。大門兩側挂有“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殷故居”“廣東省黨員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四塊牌匾,這裡成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進入故居正廳,擺設有清代全套的酸枝木扶手椅,牆上的神樓木雕精美,髹金光亮,富麗堂皇。神樓正中間挂有一幅楊殷的畫像,眉宇間透露著一股浩然正氣,神情剛毅,英氣逼人。正廳左邊挂有楊殷母親和家人的照片,右側挂有孫中山回鄉省親以及楊殷父親的照片。

1892年8月,楊殷出生於翠亨村。楊殷的祖父楊啟文,早年在美國做苦工,因挖到金礦而致富,發達后榮歸故裡,在家廣置田產,成為翠亨首富。楊殷的堂叔楊鶴齡、堂兄楊心如都是孫中山的追隨者。耳濡目染,楊殷從小就受到革命的影響。1911年黃花崗之役后不久,19歲的楊殷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先后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秘密從事傳遞情報及運送武器等革命聯絡工作。1917年9月,護法運動爆發,楊殷受聘擔任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護法軍政府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成為孫中山的“衛士”。但是護法軍政府很快被南方軍閥把持,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到上海。楊殷厭惡軍政府內部爭權奪利,也辭去了參軍處職務。

進入正廳右邊的房間,是楊殷的臥室。楊殷的妻子李慶梅出生於名門望族,嫁給楊殷時娘家嫁妝豐厚,加上楊殷祖上留下不少田地房產,家境殷實。楊殷1918年辭去參軍處職務后,由妻舅推薦,在廣州西關鹽務稽查處任高級職員(專職查緝鹽商走私漏稅)。本可以過上悠閑富足的生活,但楊殷胸懷苦難的祖國和勞動群眾,探求救國救民之路。五四運動后,各種思潮在嶺南廣泛傳播。通過《新青年》《共產主義ABC》等書刊,楊殷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逐漸發生變化。在同鄉胞族楊匏安、楊章甫的啟發幫助下,楊殷堅信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1922年,楊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開展工人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的中心工作,1923年夏,楊殷在廣州從事工人運動,開展宣傳活動,團結進步工人,發展工人黨員,組織產業工會。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楊殷參與領導了省港大罷工,成為當時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部的斗爭非常激烈。1925年8月,廖仲愷被暗殺。“廖案”的發生,使中共意識到建立情報保衛機構的緊迫性。楊殷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注意到情報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著手進行了大量工作。1925年12月,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由楊殷、傅烈負責情報工作,楊殷為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為中共情報保衛工作的一位重要開拓者。1927年12月,楊殷與張太雷等共同領導廣州起義,負責起義總指揮部的參謀團工作,是起義的“有力指導者”。1928年夏,楊殷在莫斯科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六屆一中全會上,楊殷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候補常委(1928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后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參與負責黨的軍事工作。他致力於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對各地武裝斗爭的指導,成為黨的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稱他為“創始中國紅軍的指導者”。后因叛徒出賣,1929年秋楊殷在上海龍華壯烈犧牲。就義前,楊殷坦然地對獄中難友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慷慨從容,英勇就義。

臥室左邊靠牆放有一張書桌,桌子上有一張楊殷女兒楊愛蘭小時候的照片,眉清目秀,青春可人。楊殷育有四個子女,長女楊愛蘭、次子楊民皓、三女兒楊秀蘭和四子楊民滔。桌子上面還有一封楊殷1928年寫給女兒楊愛蘭的書信,這是楊殷留存不多的文字材料。信中對女兒的諄諄告誡表達了父親對女兒成長的殷殷關切之情。為了革命事業,楊殷殫精竭慮,無暇顧及家庭,他把四個子女寄托在親戚朋友家代為照顧。但他疼愛兒女,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因少見面而疏於教育。楊愛蘭回憶道:“與父親一起生活隻有三年,雖然短暫,卻是我的永恆記憶。父親那堅毅挺拔的脊梁,是兒孫們做人的准則和精神支柱。”楊殷到上海工作以后,還寫信再三叮囑女兒:除讀書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閑游、看戲等尤萬不可做。用錢要省,須知留得一文錢,亦可於無錢時應用,切不可為了要面子,就可多用幾塊錢,青年人最要不得的事情。穿衣尤須朴實,與人來往要謹慎。

從楊殷臥室出來,穿過正廳,在正廳左邊是楊殷胞弟楊熙樂夫婦的臥室,靠近房間后面窗子處擺放著一張楊殷贈送給楊熙樂的花鳥柚木婚床,牆上挂有楊熙樂夫婦晚年的兩張照片。從照片上看,楊熙樂和楊殷在相貌和神韻上還頗有幾分相似。楊殷雖一人干革命,但獲全家支持。楊殷不僅把家產錢財貢獻給黨組織作活動經費(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時,楊殷變賣部分田產和妻子李慶梅的金銀首飾,捐給組織作為三大召開的活動經費﹔1927年,楊殷又把在廣州文德路的一處房產和僅剩的50畝田產變賣折現作為廣州起義經費),而且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支持過他,或幫忙照看子女,或在經濟上資助,或做義務交通員。

走出故居,回望這座誕生過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的嶺南民居,沐浴在怡人的春光中,心潮澎湃。斯人已去,丹心一片,浩氣長存。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正是有一大批像楊殷這樣的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理想和信仰,不惜散盡家資、毀家紓難,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才換來今天美好生活的新天地。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