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分享

海關裝上智能“千裡眼” 進口冰鮮“閃電”通關

貨物“船邊直提” 百姓嘗鮮提速

2023年05月09日08: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這幾天,一批漂洋過海的進口冷凍豬肘剛剛運抵天津港,就“體驗”了一把“閃電”通關。

碼頭上的吊臂穩穩“抓”住裝滿凍品的集裝箱,准確無誤地放入等候在一旁的無人卡車。卡車開動,依次通過機檢設備,海關“千裡眼”——智能審圖系統隨即啟動,掃描貨物圖像並開始自動分析。僅3秒鐘,智能審圖即判斷“未見異常”,經人工再次確認后,貨物放行。

長長的運輸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被耽擱,都會直接影響產品品質,這對冷鏈行業而言至關重要。申報這批凍品的金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洪亮曾多次對來企業調研的海關工作人員談起凍品行業最關心的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凍品保鮮”。收到貨物放行信息后,他放下心來:“速度更快了!”

天津口岸是我國凍品進口第一大口岸,這裡的通關效率在全國口岸領先。

“我們不僅要監管,更要便利通關、提供服務,這是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的環節。”天津海關所屬北塘海關關員多年與冷鏈行業打交道,一直在想各種辦法,借助多種科技手段,不斷提高通關效率。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年關員學思想、重踐行,在此前長期調研的基礎上,更頻繁深入轄區企業,一對一大走訪、大調研,聚焦問題導向,與行業從業者一同探討發展難題的破解之道。

“今年天津海關提出,要將凍品通關時長再壓縮。”北塘海關關長張濱從辦公室窗戶望出去,就是位於渤海灣的中心漁港。中心漁港是天津市首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擁有京津冀最大的冷鏈倉儲群。這個“城市大冰箱”的運轉情況,直接影響著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市民餐桌上菜品的鮮美程度。

站在緊鄰海岸線的地方,北塘海關的關員們可以直接感受到中國進出口市場的冷暖。那些不斷變化的進出口報關貨品數據是中國外貿最精准的“晴雨表”,裡面有全球貿易的風雲變幻,也事關中國成千上萬個進出口企業的發展壯大。

與普通貨物不同,冷鏈產品全過程需要保持低溫,凍品到港后如果不能馬上提貨,就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為了提高通關效率,天津海關在全國首創“船邊直提”模式,貨物可直接從船邊卸貨裝車,從碼頭到天津中心漁港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僅用時1.5小時。就在貨物抵達冷庫的同時,海關已完成合格評定並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証明》,貨品可以直接上市銷售了。

“我們公司進口的凍品直接從船邊卸貨裝車,貨物到港當天就可以送達北京、河北的冷庫,物流更快了,成本也降下來了。”中農批(天津)國際凍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經理董乾說,企業進口的凍肉、海鮮、乳制品等凍品主要輻射京津冀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得益於海關的便利化措施,“我們的貨物通過京津冀鮮活農產品物流圈可以第一時間送達客戶”。

北塘海關青年李亞靜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她負責海運集裝箱的機檢審像工作。在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將最新型集裝箱檢查設備與自動化碼頭自動引導車合二為一,就是李亞靜和同事的創新成果。他們優化機檢雙人審像機制,利用智能審圖替代1名審像關員,人機協同作業,無須停留即可自動掃描生成圖像,實現海關監管對物流“零干擾”。“目前人工智能審圖已基本達到具有2-3年審像經驗關員的圖像分析水平了”。

優合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冷鏈食品進口商,因為看好京津冀冷鏈消費市場,選擇在中心漁港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興建了8萬噸級的冷庫設施。

“我們也想打造境外凍品生產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海外倉’,讓世界各地的凍品走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優合集團有限公司經理王麗說,這也提高了對冷庫倉儲的要求。

海關工作人員在調研中了解到,眼下一些規模較小的冷庫出現低價競爭,而凍品進口商對成本和費用特別敏感,容易造成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北塘海關查驗二科科長黃杰和同事們思考,能不能通過保稅倉儲的方式,幫助優質企業緩繳進口關稅、增值稅,享受找到合適買家后再申報進口並繳納關稅的政策。

與中農批公司工作人員交流時,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保稅倉庫建設審批流程不了解,北塘海關第一時間成立了工作專班,由專人對接企業,提前介入建設方案規劃、監管設施建設和管理制度制定等環節。從幫助指導企業完善設立保稅倉庫的申請書、平面圖和位置圖,到手把手指導企業完成申請資料准備工作,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

調研中,海關關員們也發現了冷鏈行業更深層次的發展問題。張濱說,目前轄區冷鏈企業主要以凍品倉儲為主,凍品深加工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如何把產業鏈延長,讓產業業態更豐富,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目前北塘海關成立了凍品產業鏈專題調研組,一方面引導企業開展“保稅+直提”“保稅倉儲”“保稅加工”等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推動凍品深加工基地建設,扶持企業開展深加工業務。他們提出把“通道經濟”轉向“港口經濟”的目標,力求把貨源留下,提高產品附加值,並通過釋放改革創新的紅利,促進更多新興貿易業態發展壯大,更好地服務天津乃至京津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