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2023年05月09日08:2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當前,按照黨中央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線,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把脈問診、解剖麻雀,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需要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難摸清摸透,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尤其要避免浮在表面,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實踐中,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時有發生,有的調研講排場,來時隊伍長、走時一溜煙,習慣於“隔著玻璃看,坐著輪子轉”,被老百姓稱為“鐵掌水上漂”﹔有的熱衷走“經典路線”,習慣看“樣板間”、照“腳本”過……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調研,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不僅了解不到真實情況,影響科學決策,也給基層增添負擔,干部群眾很反感。
調研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雖然大量表現在基層,但仔細推究,源頭往往在上面。歸根到底,是因為少數干部為了調研而調研,把調研當作應付任務,而不是聯系群眾、發現問題、科學決策的重要途徑。調研是扎扎實實還是搞形式主義、花架子,反映的是干部的黨性問題、群眾觀念問題、實事求是態度的問題。人們可以從調研的過程和結果中看到,誰是真調研、實調研,誰是假調研、被調研。總的來說,那些深入調研后形成的決策,能夠解決問題,也受群眾歡迎﹔那些浮於表面的調研,得來的隻能是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容易造成決策失誤,被群眾詬病。
調研貴在實。防止和克服調研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求真務實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和單位走走看看,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此前,江蘇省紀委監委圍繞群眾關切的“挂號難”問題開展調研,深挖“號販子”頑疾背后成因,推動公安、衛健等部門協同開展專項整治,嚴查“醫販勾結”腐敗,保障群眾就醫需求。四川省成都市開展村級監督調研,實地走訪13個鎮街、25個村(社區),詳細收集分析近年來村級監督組織建設和履職情況,出台制度織密村級監督網絡。實踐証明,群眾反映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離不開扎實有效的調研。
做好紀檢監察工作,必須更加重視調查研究,做到在調研中深化學習、在調研中狠抓落實、在調研中創新工作。紀檢監察干部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調研,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深入一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准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舉措,不斷提高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的水平。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