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聶榮臻詩中的鬆柏氣概

吳耀明 王永燦

2023年05月05日08:22    來源:學習時報

聶榮臻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在革命生涯中,聶榮臻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堅持原則,顧全大局,襟懷坦蕩,被毛澤東譽為“厚道人”,又被稱為“福帥”。《尚書》雲“詩言志,歌詠言”,聶榮臻留下的詩歌充滿著革命、愛國、奮斗的氣概,言的是堅決革命的斗志、熱血報國的意志和奮力拼搏的壯志。

(一)

1899年,聶榮臻出生於重慶江津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艱辛,從小養成了勤奮的品行和堅定的意志。聶榮臻讀小學后,更是發憤學習,他在課桌刻上“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的詩句自勉,還經常讀書到深夜,因而成績優異。1917年,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逐漸萌發了“科學救國”的思想,在接受《天演論》《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影響的同時,也常吟誦古詩。1918年端午節,聶榮臻與同學一邊觀看劃龍舟,一邊吟誦屈原《離騷》中詩句:“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寄托了對屈原的懷念與敬意,還提出了“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立功名”的遠大志向。

五四運動爆發后,聶榮臻積極參加學生愛國斗爭。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他考入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寫道:“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這封家書標志著聶榮臻思想上的重大轉變,認識到隻有通過革命才能救中國,他已經把通過革命救同胞出水火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事業。1922年,聶榮臻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2月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同年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並領導了南昌起義與廣州起義,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

1978年,聶榮臻寫了《八一興懷》二首,此詩還在建軍五十一周年首都軍民聯歡晚會上朗誦。其一曰:“江漢驚濤咒右機,南昌斬拔蔣家旗。五十一年懷舊事,千秋定國賴戎衣。英明領袖三軍勇,革命人民斗志齊。今朝同慶建軍節,喜待健兒射熊羆。”首聯描述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的驚濤駭浪,共產黨人在南昌打響奮起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而走上了獨立自主的武裝斗爭道路﹔頷聯回顧建軍五十一年的光輝歷程,指出人民軍隊是安邦定國的堅強柱石,是祖國安定千秋大業的可靠保証﹔頸聯和尾聯贊揚了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高昂的革命斗志齊心協力、再創輝煌,表達了對人民子弟兵建立新功的殷切期待。

長征途中,聶榮臻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1935年,劉伯承和聶榮臻率先頭部隊來到大渡河畔安順場,這裡水急山陡,敵人嚴密布防,紅軍隻找到一條船,組織17勇士強渡大渡河,但由於水深流急無法架橋,大部隊短時間不能渡河。毛澤東在此做了兩路夾擊的部署,劉伯承和聶榮臻率右縱隊繼續渡河,沿大渡河東岸北上,大部主力組成左縱隊從河西岸北上,奔襲瀘定橋,兩路相互支援、夾河而上,兩天趕完340裡路程。在右縱隊的策應下,左縱隊的22名勇士奇絕驚險地飛奪瀘定橋,紅軍得以安然渡過大渡河天險,粉碎了蔣介石的企圖,中國革命再次轉危為安。時隔40多年后,作為強渡大渡河的指揮者之一,聶榮臻先后兩次為四川安順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題詞:“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大渡河水險,我非石達開。一舉強渡勝,三軍大步前。”兩首詩短小精悍、語言凝練,而又形象生動、氣勢磅礡,既描繪了當年紅軍搶渡天險的英勇戰斗場面,又高度贊揚了飛奪瀘定橋的不畏犧牲精神,充分肯定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重大歷史意義,展現了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革命的頑強斗志。

(二)

七七事變爆發后,聶榮臻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斗,這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士氣。

198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聶榮臻憶崢嶸歲月,寫下《憶平型關大捷》:“集師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東渡黃河第一戰,威掃敵倭青史流﹔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前四句採用虛實結合、夾敘夾議的寫法,后四句對此役給予評價和回顧,展現了八路軍將士殺敵報國的愛國意志。首聯敘述為平型關戰役做准備的情形,一個“敢”字充分展現了八路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暴的抗戰決心﹔頷聯描繪了平型關戰役的戰斗過程,戰士們以誓死報國的信念,頑強不屈的抗敵愛國意志,冒雨戰寒、前仆后繼、勇往直前,戰斗環境的惡劣與戰士們斗志旺盛,形成了鮮明對比﹔頸聯高度評價了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這是我軍“東渡黃河”以來的“第一戰”,“威掃敵倭”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后來“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還寫進了《八路軍軍歌》,平型關大捷永遠“青史流芳”﹔尾聯撫今追昔,抒發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朽革命情懷。

(三)

聶榮臻是新中國科技事業的卓越領導人,長期主管科學技術工作和尖端武器研制工作。聶榮臻指導組建研究機構、組織研究隊伍、建立試驗基地,參與制定和實施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總結了《科學工作十四條》,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國科技事業、國防科技事業特別是“兩彈一星”的研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一直關心支持科技事業的聶榮臻賦詩《攀高峰 爭朝夕》祝賀大會召開:“華旸出谷天下明,陰霾一掃九洲通。昂首趕超新距差,頓足狠批四幫凶。廿余滄桑足堪訓,奮起攻關新長征。且喜《沁園春》意好,今朝更待《滿江紅》。”7月,還為《北京科技報》創刊題詞《報春》詩一首:“東風百花開,雨后春筍繁。九州本沃土,害除見豐年。近抓兩千載,遙望珠峰巔。洛陽紙又貴,自當報人間。”這兩首詩都熱情謳歌了“科學的春天”的到來,對全國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奮勇攻關,進行科技新長征,盡快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熱切期待,表達了聶榮臻對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鼓勵和心系科技事業發展的雄心壯志。

1979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的80壽辰,他自題聯句“喜鬆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上句展示聶榮臻元帥一生的氣度和人格追求,要像鬆柏那樣挺拔屹立、威武不屈,保持忠誠正直堅定的品格和為革命奮斗不息的氣概﹔下句是對祖國發展的良好祝願,表達了願為祖國實現四化繼續奮斗的雄心。1980年1月,聶榮臻又即興寫下四句詩:“八旬在廣州,好似更年輕。行行重行行,長征復長征。”表達了自己愉悅暢快的心情和在新長征路上繼續奮斗拼搏的豪情,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暮年壯志。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元帥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生前遺願和家屬的意見,把骨灰一部分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另一部分安葬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展現了他心系航天、情系國防科技事業的凌雲壯志。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