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蔣麗金:為國爭光的女光化學家

王維

2023年05月03日10:17    來源:學習時報

蔣麗金,有機化學家,我國光化學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19年4月15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杭州。1944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46年輔仁大學研究院化學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后任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化系助教。195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博士學位。1951—1955年先后在美國堪薩斯大學藥化系和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做博士后研究,1955年底回國。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曾從事可的鬆衍生物的合成以及維生素D合成的部分工作。回國后從事中國大漆漆酚的研究,硼氮化合物的合成,特種膠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1978年以后開展了光化學的研究,推動了光化學學科建設,在我國天然光敏色素——竹紅菌素的結構與功能、光療機制和藻類光合天線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關系等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蔣麗金是我國光化學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她率領的團隊多次完成了國家交辦的重大任務,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贊譽。她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化學家,更是一位愛國者。她為我國光化學學科的蓬勃發展、為光化學研究的人才培養,付出了畢生心血。

寧折不彎 為國遠航

1919年4月15日,蔣麗金出生於北京,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由於耳濡目染,蔣麗金從小就對書本充滿了熱愛,這為她未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很早就定下了自己人生的目標:“那個時代女子很少從事職業,但我想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或許當醫生,就能夠實現這個目標。”1935年,蔣麗金前往北平貝滿女中求學。懷揣著對醫學的理想和抱負,她刻苦學習了3年,順利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系。1941年,她又考入北平協和醫學院。正當蔣麗金准備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醫學事業時,戰爭的硝煙卻打破了她的醫學夢。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協和醫學院被迫關閉,北平不再是一個能夠安心讀書的地方,蔣麗金輾轉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繼續學業。但由於身體原因,1942年,她不得不返回北平。當時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日本人辦的北平醫學院繼續學醫,另一個是去輔仁大學學習其他學科。蔣麗金雖然非常渴望繼續學醫,但出於對民族自尊心的強烈堅持,她不願意去日本人辦的大學,最終與曾經的夢想失之交臂。雖然學醫的道路被堵住了,但蔣麗金沒有放棄她的學業,她下定決心用另一種方式為國家作出貢獻。於是,她轉學到了輔仁大學化學系,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化學學習中,並於1944年獲得學士學位后考入該校研究生院,兩年后取得了碩士學位。通過自身的努力,她不斷調整著人生的航線,走上了有機化學的科研道路。1946年,蔣麗金成功獲得了北京大學醫學院的助教職位。然而,當時的北京大學醫學院並沒有足夠的條件供她進行研究,她的研究一直沒有取得進展。但蔣麗金並沒有放棄,她決定去美國留學,以獲得更好的學術資源和條件。然而,在當時通貨膨脹急劇攀升的情況下,蔣麗金的家庭收入並不足以支持她前往美國深造。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蔣麗金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不得不節衣縮食,將每月的工資用來購買面粉,並儲存起來,然后再找機會將面粉換成外幣,積攢留學費用。

1948年,蔣麗金收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藥學院的入學通知書,她靠著節衣縮食換來的外幣,購得了去舊金山的船票,踏上了漂洋過海的旅程。然而,沒過多久,由於國內戰局混亂,蔣麗金甚至無法收到家裡的匯款。盡管面臨種種困難,蔣麗金卻堅定地選擇留在美國繼續學習深造。她說:“專業還沒有學成,我怎麼能回國呢?”雖然她帶來的錢遠遠不足以支付一個學期的費用,但她從沒想過要放棄。蔣麗金努力克服困難,學習之余抽出時間做零工,開始了一段半工半讀的艱苦生活。盡管生活清貧,但這並沒有阻止她在學術上前進的腳步。終於,1951年蔣麗金順利畢業,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后,她曾在美國堪薩斯大學藥化系和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做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間,蔣麗金邂逅了同在堪薩斯大學的許國志(運籌學家和系統科學家,中國系統工程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兩人於1954年8月喜結連理。

摒棄名利 攜手歸國

新中國成立后,蔣麗金身在異國他鄉,但時常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祖國建設的最新進展,也一直懷揣著回國工作報效祖國的信念。她多次向美國政府提出回國申請,然而卻屢屢未獲批准。蔣麗金夫婦出國留學時,他們內心深處的信仰就是科學報國。時光荏苒,到了1953年,蔣麗金和許國志再次向美國移民局申請出境返國。然而,當時正值中美在朝鮮戰場上兵戎相見,他們的出境申請被美國移民局長期扣壓。盡管歸國的道路充滿艱辛,蔣麗金和許國志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科學的追求。蔣麗金選擇了當時國際上一道難題——維生素D的研究工作,她不僅是從事該領域研究少有的女性,更是在科研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而許國志則在大學一邊教書一邊從事正交函數的研究,他以敏捷的思維和創新的意識,展開了運籌學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他如魚得水般投入工作中,事業有了成就,榮譽、地位和金錢都隨之而來。

然而,他們魂牽夢繞、念念不忘的,始終是生養他們的祖國。他們深知,學術上的成功和物質生活的改善,僅僅屬於個人,祖國的強大和繁榮才是更重要的人生追求。為了回歸祖國的懷抱,他們甘願付出一切。1954年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馬拉鬆式的談判,直到1955年秋,美國政府放棄其阻撓中國留美學生回歸祖國的行動。聽到這一盼望已久的佳音,蔣麗金夫婦立刻購買了“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的船票,他們買了當時能買到的時間最早的船票。他們沒有討論,更沒有半分猶豫,收拾打點好行裝,放棄了國外優渥的生活,於1955年9月15日,毅然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回國。郵輪載著多位中華民族的杰出兒女,經過十幾天的漫長航行,穿越了浩瀚無垠的太平洋,緩緩地駛靠香港九龍,經羅湖橋,蔣麗金和許國志踏上了朝思暮想的祖國熱土。

國之所需 我之所求

1956年,蔣麗金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開始了對大漆的研究。她深知大漆是中國涂料之王,是無可比擬的天然材料,但卻發現其研究在成分和成膜機理方面遠遠落后於日本等國家。這讓她內心充滿了遺憾,她決定專注於這一課題的研究,經過艱苦的實驗和無數次的嘗試,蔣麗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成功地撰寫出《天然漆(生漆)》這本專著。但蔣麗金並沒有止步於此,她偶然發現了硼的化合物具有防輻射的能力。這一重要發現讓她意識到硼氮化合物的合成課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於是,她毅然選擇了這一具有挑戰性的課題,並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蔣麗金對硼、磷、氮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有機氟化物的合成以及微量有機化合物的剖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965年,蔣麗金響應國家需求,參與了感光材料研究的攻堅任務,她負責剖析國外同類膠片中的有機助劑。她和團隊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任務,為國產膠片的研制打下了堅實基礎。1967年1月,蔣麗金所在的研究室承擔並成功完成人造衛星甲乙膠片(160膠片)的實驗室研制任務。這一成果於1975年12月和1976年11月兩次成功裝載到“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上。160膠片的研制成果先后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1978年)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完成160膠片研制任務后,蔣麗金又投身於彩色膠片的研制工作。她專注於合成和研究構成彩色膠片基礎的成色劑。在她的領導下,1975年,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率先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引入了核磁共振技術,為有機化學和后來光化學研究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自1978年起,蔣麗金先后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等職務,並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擔任化學部常委。

蔣麗金率領團隊投身於國家“八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還承擔了多項國家基金研究項目,在生物光化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竹紅菌素的光療機制、藻類光合天線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關系等方面,為我國光化學學科的建立和光化學研究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多年的研究和積累,使她主持的竹紅菌素光化學、光物理和光生物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加拿大Al-tachem Pharma Ltd.公司對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是光化學和光生物領先研究單位,是竹紅菌素光動力治療腫瘤和病毒的頂級研究中心。這個研究所在光生物和竹紅菌素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同時,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也成為國內凝聚態光化學研究最為集中的地方,成為國際公認的幾個著名光化學研究中心之一。

學高為師 德高為范

蔣麗金不但是卓越的光化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有機化學教育家,她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優秀科技人才。她是一位嚴謹而勤勉的導師,深知科學研究不容許一絲馬虎。蔣麗金對學生要求嚴格,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並以身作則。每一次實驗,她都認真審核實驗數據,力求准確無誤。每一篇研究論文,她都不厭其煩、仔細推敲,追求完美。為了滿足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需求,她積極接納不同專長的人才,虛心請教他人,包括向自己的學生學習。據蔣麗金的學生趙井泉回憶:有一次,在實驗結果的分析中,蔣先生和學生的意見有點兒不一致,這在我們眼中是“一件小事兒”,但她卻不忌煩勞請教專家,回來后坦誠和學生說:“這個事兒你是對的,我錯了!”受她的影響,整個實驗室也養成了嚴謹的科學研究風尚。

蔣麗金的人生哲學是“學習永無止境,奮斗永不停息”。她用自己的一生踐行這一宗旨,不斷追求科學的真理,不斷努力為科技事業作出更多貢獻。盡管在世人眼中她已功成名就,但她一直保持誠實為人、嚴謹治學的態度,白發不改赤子之心。年過七旬時,蔣麗金依然堅持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授課,並對備課極其認真。雖然年老體弱且飽受眼病困擾,但她依舊堅持審閱學生的論文,常常加班到深夜。有時為了驗証一個問題,她甚至要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了給相對年輕的科技人員提供更多機會,蔣麗金主動辭去了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和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委員會主任職務。她總是心系后輩,積極為年輕科研人員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盡管在一般人看來,作為院士她應該生活優越,但實際上,她對物質的需求非常低。她的家中,除了堆積如山的圖書、奢華物品一樣也沒有。但她對別人卻慷慨大方,當學生、同事有困難時,慷慨解囊、無私相助。蔣麗金嚴謹認真的作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她的學生銘記和傳承。

(責編:劉圓圓、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