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春到塞上萬象新

——朔州市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線見聞

2023年04月24日08:40    來源:山西日報

桑干河畔,春潮澎湃。

千億級硅芯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內陸港建設勁足提速、“雙碳”之路穩步前行……乍暖還寒之時,行走在塞上朔州,處處可見搶機遇的希望在升騰、謀發展的熱潮在涌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朔州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科學謀劃和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積蓄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朔州實踐。

奮斗作答,培育轉型發展新動能

4月7日,門神故裡,旌旗獵獵。平魯區2023年項目集中開復工啟動儀式在朔州低碳硅芯產業園區山西立晶碳化硅項目施工現場舉行,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低碳硅芯產業園區是朔州落實“雙碳”戰略,全力推進的千億級現代化綠色低碳產業園區。此次山西立晶碳化硅項目入駐園區,計劃投資建設600台6英寸碳化硅長晶爐,打造第三代半導體及復合新材料生產基地。

在立晶碳化硅項目不遠處,海泰新能2GW異質結光伏組件項目、海泰新能全產業鏈條項目、林科煤機制造及智能化改造項目、東立20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項目同日開工。

“從半導體生產、煤機制造,到200億元高純度多晶硅項目、千億級低碳硅芯產業園,煤電大市邁出了從未有過的新步伐、大步伐。”朔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玉奎介紹,僅東立多晶硅項目,建成后就能實現年產值400億元以上,對補齊我省光伏產業鏈短板、構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鏈集群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為王,產業為基。去年以來,朔州結合自身資源和產業情況,找准比較優勢,確定了新材料、高端陶瓷、現代煤化工、綠色食品深加工、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低碳硅芯等重點產業鏈,舉全市之力推動產業鏈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目前,低碳硅芯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1家,煤制烯烴項目扎實推進,前期手續完成80%以上,煤炭、電力、陶瓷等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鞏固,一大批新興產業加速成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初步構建。預計到2025年,七條重點產業鏈規模效應初步顯現,總產值突破700億元。

以夢為馬,激蕩開放發展新活力

開放是朔州骨子裡的基因。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就誕生於這座城市。

進入新時代,朔州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桑干河生態經濟帶等一系列戰略機遇,不斷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造勢。

在應縣經緯通達物流園區,集裝箱裝卸作業隔段時間就會增加人手。隨著復工復產穩定,這裡每天都會發運50個左右裝滿煤炭、陶瓷、雜糧的集裝箱。

經緯通達物流園區是朔州產品走向東亞、東南亞、中歐等地的重要窗口。隨著業務擴大,公司今年計劃新建2條裝車線、1條3.7公裡鐵路正線。項目完成后,預計每日發運貨物量將由目前的80萬噸增至500萬噸,日發運集裝箱數量增加到200個。

在距離經緯通達90公裡遠的朔州機場高鐵樞紐區,這幾日同樣激戰正酣。朔州機場也進入了通航沖刺階段,兩條大動脈集大原高鐵和朔山聯絡線開足馬力推進。按照計劃,朔山聯絡線今年5月正式實現與准朔線、大秦線相接。屆時,朔州內陸港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西煤東運、向海圖強多了一條過朔通道。

開放需要新基建,更需新理念。朔州持續創優營商環境,出台各類優惠政策措施,制定招商引資計劃,利用多種平台和契機,吸引外部企業“走進來”。

2月22日,香港誠豐集團與華朔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52億元氫能源產業項目。此項目一月份對接、二月份簽約、三月份開工。4月7日,朔州推動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懇談會召開,簽訂39個項目,總投資272.5億元。這些項目將享受市級和落戶地“雙重優惠福利”。

據統計,2022年,朔州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96個,總投資1627.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11268萬美元,增長72.7%,位居全省第二。

“雙碳”引領,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

朔城區太平窯水庫在春日暖陽的映照下,水波蕩漾,上千隻漂亮的天鵝悠然自得地在庫區“游走”。

太平窯水庫是桑干河上游的一項重要工程。隨著朔州生態環境改善,這裡成為了候鳥遷徙路上的重要補給站和攝影愛好者的固定打卡地。

近年來,朔州矢志不渝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守護好“一泓清水入京津”的桑干河上游,高標准打好沿線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美麗山西”“美麗中國”增添絢麗風景。

除了建設好生態環境之外,朔州還把目光瞄准“雙碳”,以工業技改推動產業升級,賦能高質量發展。

走進懷仁陶瓷工業園區恆源瓷業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車間,現代化注漿、制粉、成型、修坯工序在生產線上一氣呵成。公司總經理孫雪峰告訴記者,“80%的制瓷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過去整個車間需要1000多人,現在隻需一半人就夠了。用了機器后,行業固廢100%循環利用。”

兩年前的2021年5月,懷仁恆源瓷業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元,新增全自動生產線16條、半自動生產線6條、96米節能烤窯生產線2條。兩年過去了,公司智能化、規模化、綠色化優勢凸顯,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城市及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朔州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要求,編制完成《朔州市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同時,全力支持重點行業開展節能降耗改造、零碳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等工作。全市建成區公交車、出租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清潔取暖改造23萬戶,9家水泥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建筑節能標准執行率100%,推進零碳機場、零碳高鐵建設,打造全省零碳樣板。

當“綠色低碳”成為發展主流,節能環保理念貫穿到每個環節,推動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就更足。依靠綠色發力,朔州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的“好生態”不斷綻放異彩。

幸福加碼,繪就民生發展新畫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朔州始終牢記囑托,不斷推動各項民生事業取得新進展,交出人民滿意答卷。

4月12日,朔州市大醫院博士服務團工作站啟動,標志著該院正式拉開與省級、國家級各大醫院之間多維度、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帷幕。工作站首批設置口腔、病理、消化、肝膽胰外科、皮膚、中醫等6個博士專業科室,每周定期安排專家出診,免費讓朔州人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眼下,備受山陰人民關注的會展、文化、體育三個組團場館項目正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河陽大道西側的這一區域將成為山陰縣最大的公共服務集聚區,滿足群眾文化、教育、參觀等需求。

近年來,朔州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先后新改建公辦幼兒園14所,改造建設寄宿制學校18所,建成全民健身場地48個,“五個一批”文化惠民工程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在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中,一大批為民工程加碼推進,一幅幅暖心畫卷徐徐展開,一件件惠民實事推動實現。

“實現美好夢想,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大家匯聚力量一起想、一起干。”近段時間,應縣下社鎮石庄村村委會主任王良存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村庄更加美麗、農民更加富裕、產業更加興旺。

應縣下社鎮石庄村牽頭聯合14個行政村成立集體經濟聯合社,總投資1501萬元,創響“下社淨土”蔬菜品牌,每個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7萬元,帶動全村村民每戶增收5000元,探索出了一條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

不僅是石庄村,朔州還涌現出了平魯區西易村,懷仁市西小寨村、海子村、南小寨村及山陰縣北周庄村等眾多不同發展類型的典型村、億元村。截至2022年底,朔州市農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較上年增長23.6%,有經營性收入的村佔比92.88%。

朔州,正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奮力前行!(本報記者任永亮 本報通訊員 符燁邦)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