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艷麗 馬蘇薇
2023年04月1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光輝歲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主題創作展”上的石雕《下黨新貌》,作者陳禮忠。 |
![]() |
“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上的陶瓷《木石系列》,作者康青。 |
![]() |
“第一屆天津高校工藝美術作品展”上的玻璃·大漆《春曉》,作者栗瑤、梁青鬆。 |
春風作序,輕啟各地工藝美術展覽的大幕。近期,多個工藝美術展接連舉辦,既展現了能工巧匠的思想智慧和多元實踐,也呈現了振興傳統工藝的新成果。如何更好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如何推動工藝美術融入現代生活?這些展覽,提供了有益啟示。
立足傳統
賡續文化精神
中國工藝美術深蘊中華民族的造物智慧、文化精神。近期各地舉辦的工藝美術展覽,力求從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闡釋工藝美術創作傳統與文化內涵。
透過展覽,可以直觀感受工藝美術鮮明的文化特質和地域特色。正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展出的“文脈華滋——中國工藝美術基本陳列”,匯聚玉雕、金屬工藝、陶瓷等品類,運用新媒體互動、增強現實等技術,彰顯工藝美術的文脈之盛和技藝之美,喚起大眾文化記憶和情感共鳴。正在雲南紅河州博物館展出的“溢彩流光——建水窯青花瓷器燒制及裝飾藝術特展”上,歷史文物與當代佳作匯聚一堂,以時間為序,呈現了建水青花瓷器燒制技藝的薪火相傳,便於觀者在古今對比中感受建水青花的獨特韻味。這些展覽,既展示了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對工藝美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的回顧性總結。
工藝美術的世代相傳,離不開人才支撐。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工藝美術產生興趣,並加入傳承隊伍。近觀一件件展出的工藝美術作品,不少出自年輕工藝美術創作者之手,與時代相和的審美情趣蘊藏其中,展現著工藝美術在新時代煥發的新活力。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展出的“藝海揚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藝術作品系列傳承展”上,7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及其6位學生的50余件作品同台亮相,勾勒出八閩工藝美術的發展活力。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展出的“器惟求新——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則在邀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參展的同時,又有設計師、高校教師等工藝美術人才加入,從意匠出新、藝技求新、道器生新三個方面,展示工藝美術的生機。
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制作,使工藝美術擁有工業化生產不能替代的特性。在全面振興傳統工藝時代背景下,尊重民族傳統和地域文化特點,弘揚傳統工藝美術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價值,讓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交織共生,有助於激發工藝美術的創造活力,既出精品,也出人才。
創新發展
彰顯時代氣韻
新意盎然,是近期工藝美術展的亮點。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所說:“創新是工藝美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聯結傳統工藝文化、工藝生活、工藝業態的橋梁。”
為實現工藝美術的當代表達,不少創作者在恪守傳統工藝文化品格的基礎上,運用新材料、探索新技法,使其突破原有實踐范圍和技藝范式,面貌為之一新。這在中國工藝美術館展出的“新征程 新工藝——第六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暨新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邀請展”中得到明顯體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推動工藝美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創作也反映著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水平。此次展覽匯聚59位新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近170件/套作品,涵蓋玉雕、漆器、金屬工藝、織染繡等多個門類。無論是大膽創新技法的各類根雕作品,抑或是在跨界融合中追求藝術化表現的景泰藍《印象》、洛陽三彩《晨曦》等,都力求開辟工藝美術審美新境。
注重內容和形式創新,充分展現時代精神,工藝美術迸發與時代同行的創作活力。比如在天津濱海美術館展出的“第一屆天津高校工藝美術作品展”上,不少作品立足時代社會發展,融入現代審美趣味,以傳統工藝美術語言講述新時代故事。像趙康林漆畫《5G時代》,以浪漫化的想象,巧構科技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栗瑤、梁青鬆的作品《春曉》等,以廣採博取的綜合性和不囿成規的實驗性,表達創作新觀念。正在浙江美術館展出的“花間世界——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藏庫淑蘭作品研究展”,不僅呈現了“剪花娘子”庫淑蘭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求新求變的藝術風貌,還展出了以庫淑蘭作品為元素設計的現代文創,凸顯民間工藝美術的藝術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傳統工藝美術形式之下的深層文化內涵引人深思。
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從民間文化中找尋創作靈感等,也成為工藝美術的創新路徑。對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於一體的工藝美術來說,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要重視物的設計和形式的更新,更要關注其內蘊的生命意識、生活觀念以及審美追求,進而賦予工藝美術更強的發展動能。
活態傳承
連接現代生活
在傳統工藝振興之路上,廣大工藝美術工作者積極面向時代、面向生活、面向世界,從價值理念、文化內涵、藝術審美等層面,努力推動工藝美術向前發展,讓工藝美術引領國潮。
與純美術創作不同,源自生活的工藝美術以服務生活為旨歸。從家居裝飾、生活器具到服裝配飾,千百年來,一件件匠心之作遵循“文質彬彬”的造物理念,不僅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更美化人們的精神世界。當下,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從物質轉向精神、從功能轉向情感。回歸生活並服務於高品質生活,成為工藝美術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生產性保護理念不斷深化,使工藝美術形成師徒傳承、行業傳習、學校教育、社會傳承等多種傳承體系,尤其使民間技藝得到更好保護和發展,同時助推工藝美術走出收藏、陳列領域,向著新的實用理念轉變,其內涵也不斷豐富。
讓工藝美術連接現代生活,是近年來工藝美術展上集中體現的價值導向。連接現代生活,重在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工藝美術盡顯文化關懷和情感溫度。像“文脈華滋——中國工藝美術基本陳列”中的“美好生活”單元,以遼闊北國、燕趙大地、豫魯沃野等12個部分,充分展現各地工藝美術的獨特風韻和融入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動人圖景。還有一些創作者以現代設計語言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轉譯”,使其更好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求。像在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主題設計展”、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等展覽中,傳統工藝、傳統圖案、傳統元素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案例精彩紛呈。這些作品皆以富有原創性、情感化的審美追求,深化現代工藝美術的人文內涵,彰顯其時代價值。
從瓷器到絲綢,在中國歷史上,工藝美術也是溝通世界、傳遞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載體。當代,隨著全球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如何更好地彰顯中國文化精神、以交流互鑒推動本土工藝美術傳承創新,是創作者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立足漆藝這一頗具中華民族文化特質和世界性的藝術形式,作為中國漆器藝術重鎮的湖北,已連續舉辦五屆“湖北漆藝三年展”,旨在推動中國漆藝走向世界、助力當代漆藝創新發展。正在湖北美術館展出的“大漆世界:變·通”展,匯聚國內外147位藝術家200余組作品,探討漆藝如何在傳承中啟新,進一步拓展漆藝創作和研究視野。
傳統工藝振興,振興的不僅是技藝,還有其深蘊的價值理念和美學追求。不論何種形式的傳承創新,都需要堅守中華美學精神、把握工藝美術文化特質。期待工藝美術創作者持續展開“入古出新”的探索,推動中國工藝美術進一步融入時代、融入生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6日 0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