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3日08:27 來源:農民日報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日前,隨著氣溫日漸回暖,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在積極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的同時,結合春播備耕、產業振興、創衛工作,讓佳音在平安大地處處綻放。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連日來,平安區平安街道組織各村提前謀劃,積極做好春耕備耕農資供應工作,助力春耕生產,為建好平安“米袋子”“菜籃子”添磚加瓦。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趁著大家伙兒都在田間春播,上灘村黨支部書記馬杰德便在田埂上宣講起了全國兩會精神。村民們一邊聽,一邊干勁兒十足地犁土、施肥、撒種、壟土,互相協作,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播種。
春播期間,平安區將春耕任務層層落實到村組、田塊,重點加強生產所需的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農資的儲備調度,積極對接種子公司、供銷聯社,全區儲備各類農作物種子1056.805萬公斤,調運儲備各類肥料841噸。目前,化肥、農藥和地膜等春播物資已配送至各鄉鎮(街道)15個銷售服務網點,以便種植戶就近購買。
“不負春光爭朝夕,揚鞭奮進馬蹄疾”。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記者在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平安街道白家村看到,幾台裝載機正在項目施工現場忙碌地作業,建設項目涉及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街道、村“兩委”成員正在召開碰頭會,各單位齊頭並進加快項目“進度條”。
白家村鄉村振興項目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依托,把休閑垂釣綜合園項目與鄰村沈家村“詩與遠方農場”場景化田園綜合體項目有機融合,把“大農業”與“大旅游”有機融合,傾力打造農事文化體驗一條溝,實現城鄉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為環境的文旅休閑新地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為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乘著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東風,沿著全國兩會的宏偉藍圖,白家村鄉村振興項目今年將用前期布好的‘施工圖’,加快項目進度,讓鄉村振興加速推進,讓我們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富起來。”平安區平安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志堅介紹。
走進沈家村溫室大棚,小西紅柿已悄悄探出了枝頭,開心農場的租戶們正興致勃勃地咨詢著租賃土地的相關事宜。平安街道沈家村依托富硒資源優勢,投資300萬元實施以溫棚建設、基礎設施改造等為主要內容的沈家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項目,去年已開始運行。通過土地租賃進行特色農作物、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採摘等服務業,提高富硒產業發展水平,增加富硒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
走進平安街道上庄村,整齊劃一的院落村牆、干淨整潔的水泥道路、庭院路邊的桃花肆意綻放,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風景畫,讓人心曠神怡。上庄村的良好人居環境,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志願者、保潔員的共同努力以及全體村民的積極參與是分不開的。
全國兩會指出,要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平安區結合創衛工作,充分調動黨員干部、青年志願者的積極性,層層發動、示范引領,以解決人居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改善等整治行動,徹底革除農村衛生陋習,努力提升鄉村振興形象和成色,使農村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同時,通過“美麗庭院”“綠色家庭”評選,形成家家戶戶比清潔、比美麗的良好氛圍,使群眾自覺參與到活動中來,真正達到了全民動員、全員參與。
春日裡,隨著海東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步伐的加快,平安區各鄉鎮(街道)、各村和社區黨員干部群眾在黨建“紅”引領下,一幅綠意掩映、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產業振興的畫卷正在古驛大地徐徐展開。(祝美甲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海玲)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