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懷揣“新打法” 爭相返天門

“服二代”帶火服裝電商產業

2023年04月12日09:17    來源:湖北日報

紡織服裝是天門市支柱產業之一,全市相關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其中市外近20萬人,主要集中在廣東等地。

上世紀80、90年代,一批又一批天門人南下廣東打工,從最早從事服裝加工到經營檔口、企業,幾十年沉澱下來,成為廣州服裝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及疫情等多重影響,數以萬計“服二代”返鄉創業就業。不同於父輩的是,他們懷揣新理念,專注於服裝電商領域。

數據顯示,去年天門服裝電商發貨量2.9億件,交易額200億元左右。在眾多電商平台女裝銷售排名中,天門位居前三。各大平台“店小二”頻頻赴天門走訪座談,大批廣州、杭州服裝主播到天門找款帶貨。

今年3月,天門市被授予“中國服裝電商產業示范基地”稱號,天門服裝電商已成為現象級產業。

服裝街“一鋪難求”

天門侯口街道長灣社區一棟三層民房裡,一樓大廳擺滿各式女裝貨架,臥室改成的辦公室裡,鍵盤聲此起彼伏,這是42歲的服裝電商老板曾莉紅租用的“運營中心”。

曾莉紅18歲從天門到廣州務工,為了方便照顧小孩上學,2019年她帶著家人返鄉創業,在拼多多開了兩家女裝店,銷量穩定在每天500單左右。

從進廠當制衣工,到自立門戶開辦服裝加工廠、批發檔口,電商興起后,搶抓風口及時轉型,曾莉紅的經歷在天門服裝從業人員中非常典型。

2019年,該社區原本規劃了一條美食街,因為落戶的服裝經營主體越來越多,這條街變成了服裝街。目前,該社區已聚集各類服裝經營主體226家,社區門面爆滿,尤其今年春節后更是“一鋪難求”。

侯口街辦位於城鄉接合部,區位優勢明顯,返鄉人員青睞有加。該街辦黨工委書記劉娟介紹,從最初3家服裝作坊起步,短短3年內,轄區內已形成長灣服裝街、華泰電商城、天佳物流直播基地三大集中區域,共有服裝電商354家,帶動就業4000多人。“75后到85后這個年齡段是返鄉主力,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照顧家庭是返鄉的主要原因。”

2021年4月,80后青年費文關掉廣州公司,回到天門創立起點服飾,他看中的是天門的成本優勢。

費文算了一筆成本賬:在廣州,場地租金每平方米35元左右、人工工資6000元起、加工費每件10元起,而這些費用在天門僅為7—8元、4000元起、7—8元。“天門的綜合運營成本比廣州低50%左右。”

費文在天門一口氣租了3萬平方米的場地,他坦言,這在廣州根本不敢想。

數據顯示,近幾年,天門承接服裝行業返鄉創業就業人員近2萬人,現有服裝企業4000余家,其中服裝電商3284家。去年,天門市快遞量位居全省第六,增幅全省第一,其中85%為服裝。

“爆單快反”催生10倍增長

晚上十點半,位於小板鎮的一家3000多平方米的倉庫裡堆滿包裝好的衣服,三輛貨櫃車停在門口,十余名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進行分揀、打標、貼單、裝車。

與此同時,在抖音、快手等直播間,50多位主播熱情推薦“萊依窕”女裝的新款春裝。在廣州,運營人員則同步密切關注店鋪銷量,從商品的瀏覽量、點擊量、下單量中總結流行趨勢,精選第二天上新款式。

這是天門泰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工作日常。“直播間的數據當天就能出來,數據指導一切,”公司老板熊飛翔說,新款三到五天就能決定“命運”,數據好的具備爆款潛質,數據不好的直接淘汰。

2016年,熊飛翔接手家裡的服裝生意后,開始嘗試服裝電商,從貨架電商轉型直播帶貨。2019年,他將生產、倉庫、物流等業務搬回天門,運營、客服分別放在廣州、武漢,主攻女裝電商銷售,在各大電商平台開店20多家,合作的主播高峰期數以萬計。2022年,公司銷售額暴增10倍。

“傳統生產模式下,訂單從接單到出貨周期一般需一個多月,但電商領域新款首單出貨隻需5—7天,追加訂單出貨則更快。”費文說,這對生產效率和協同生產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包括上游面輔料的穩定供應,中游制造端的高效產能,下游品牌端、銷售端的數據及時反饋等,最終目的是實現“以銷定產”的柔性生產模式。

“銷售端在我們手上,本土生產能力不足時,將訂單分散出去。目前,合作廠家已覆蓋周邊孝感、潛江、仙桃等地。”費文說,有了大批貨源,也吸引很多廣州、杭州等地主播到天門找貨,有望形成“全省為天門生產,全國替天門賣貨”的格局。

完善鏈條助推產業升級

在天門國投產業園新同發服裝輔料門店裡,拉鏈、紐扣、吊牌等600余類輔料琳琅滿目。

老板彭平波從事服裝輔料生意十多年,在廣州有3家門店和一家工廠。2020年返鄉創業,成為入駐國投產業園的首家服裝輔料企業。

“剛開始心裡沒有底,不知道天門能不能承載這樣一家輔料店。沒想到生意非常火爆。”彭平波說,回來3年,他在天門及周邊新增門店8家,單家門店銷售額突破百萬元。目前,新廠房正在裝修,等裝修完就把廣州的產線全部轉移回天門。

天門市委書記易先榮介紹,該市著力打造配套設施完善、產業鏈條齊全、輻射帶動有力、品牌特色鮮明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統籌設立2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物流、稅收、租金、用工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天門服裝人回歸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以前天門服裝產業以大型加工廠為主,配套企業少,如今隨著越來越多服裝加工廠和面輔料供應商回歸,天門服裝產業分工越來越細,裁剪、印花、復合、尾部等都有專門的工廠,一粒紐扣、一個吊牌、一根拉鏈等都能在本地供貨,產業鏈的完善使得整個產業流程均可在天門完成,為電商企業扎根生長提供沃土。

去年,天門市把國投產業園定位為承接服裝產業發展的專業化園區,建設標准化廠房,科學設置倉儲、加工、物流等區域,配套食堂、人才公寓、商業街等,讓企業快速入駐、輕裝上陣。

“園區目前已入駐服裝企業100余家,申請者絡繹不絕。”國投產業園經理倪巍介紹,今年已新入駐8家頭部服裝電商企業。

“回來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身邊年輕人越來越多。以往隻有春節期間能見到天門火爆的夜市、眾多外地牌照的車輛,現在每天都能見到。”

熊飛翔感慨地說:“年輕人都回來了,還愁家鄉發展不好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吳述明)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