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廣西柳州司法呵護助企大顯身手

2023年04月11日08:27    來源:法治日報

螺螄粉、五菱神車、柳工機械……廣西柳州,一家家企業發揮才智顯神通,創造出一個個火遍神州、驚艷世界的知名產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建國近日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柳州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國兩會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樹牢“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對企業多理解、多包容、多服務,以力度大、尺度准、溫度好的法治護航助力高質量發展。

精心呵護保持力度

螺螄粉是柳州特色美食,近年成為大眾追捧的網紅食品。為保証該產業健康發展,柳州市出台《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條例》,推動“柳州螺螄粉”地理標志証明商標保護,引導企業依法合理使用相關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申請自有注冊商標和外觀設計專利權,對配料配方等技術進行商業秘密保護。

對螺螄粉企業的司法需求和涉訴情況,政法部門及時回應與反饋。柳州市公安局派出業務骨干到相關企業走訪,與市工商聯聯動,創新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共同服務企業。檢察機關還在螺螄粉企業聚集區建立檢察服務站,主動靠前為“小米粉大產業”提供法治保障。

柳州市委政法委針對性出台《柳州市政法機關聯系服務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實施辦法(試行)》《柳州市政法機關服務國資國企活動方案》等,推動法治服務企業走深走實。

柳州市法院與市工商聯開展法官進商會、進協會、進企業活動,破解企業急難愁盼,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合理規避法律風險。目前,參與法官383人,覆蓋經濟主體276家,扎實開展“一對一”法律服務。柳州市司法局為180家“高、精、尖”重點企業提供“訂單式”法律服務,線上線下並舉,還適時進行法治體檢。同時推出企業公証顧問制度,為股權轉讓、招標投標等重大生產經營活動的法律行為當參謀。

依法經營才能行穩致遠。柳州政法部門精心呵護企業成長,幫助企業強化法治思維,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知名品牌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全身問診”式知識產權服務,及時出具法律診斷報告書。強有力的護企行動讓企業吃了“定心丸”,他們更加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柔性執法把握尺度

民營企業家王某涉嫌偽造公司印章案發后,柳州市法院嚴格區分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避免把經濟糾紛當刑事犯罪,挽救了王某及其企業。

某採石場未繳納水土保持費案發后,柳北區人民檢察院考慮其實際困難,提出分期繳納的檢察建議,既保証了費用繳納到位,又有益企業有序發展。

柳州對企業厚愛有加,既要求遵規守法,又不求全責備,推行柔性執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自首個免罰清單《柳州市交通運輸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處罰免強制清單(試行)》在2021年10月發布后,柳州市迄今已實施17個領域398項免處罰免強制清單,免罰案件達17.9萬件。通過對輕微違法容錯免罰,運用勸導示范、警示告誡、指導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督促市場主體依法合規行事。

對企業而言,時間就是效益。柳州市推出“一証開工”改革,實現“免証可開工”“承諾即開工”,推動建設項目提前兩個月到1年施工。2022年,有13個項目享受這一政策紅利,開工面積約41萬平方米,涉及投資額約11億元,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4萬戶,同比增長22.6%。

柳州市檢察機關堅持少捕慎訴慎押,每案均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涉企案件不捕率61.67%、不訴率36.08%。公安機關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辦案對企業的影響。

柳州市狠抓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落實,全市開展營商環境專項執法監督,圍繞行政執法是否公正、有無選擇性執法等損害營商環境問題查找線索68個,限期糾正。全市行政執法機關深受觸動,同向同行讓各項支持營商政策落地開花。

綜合施策傳遞溫度

去年1月至11月,柳州重整成功企業5家,涉及資產11.4億元,化解債務29.1億元,安置職工541人,釋放土地和建筑面積合計43.4萬平方米。5家重整成功企業的平均用時255天,債權人回收率超過90%,均遠高於優化營商環境評估的標准。

破產難,重生更難。柳州對企業不輕易搞一破了之,通過精准識別、分類施策,一案一思路、一企一方案,對陷入財務困境仍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通過適用破產重整程序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轉型升級,變破為立,以破促興。

“預重整實現債務解決市場化”,這是柳州在立法層面尚屬空白的情況下,創造性運用預重整拯救危困企業的實踐樣本。某公司破產預重整時,柳州市法院審查認為該公司產品技術成熟、知名度高,具備持續經營的能力與條件。為避免進入破產程序對該公司的負面影響,法院採取預重整和競爭方式選任臨時管理人。債權人代表和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共同參與評分,確定了一家預重整經驗豐富的機構為臨時管理人,有利於實現預期目標。

柳州市法院運用存續式重整為破產企業“保殼”,“騰籠換鳥”激活企業資質,最大程度發揮無形資產效益,以便投資人接手后發揮資質效用。某集團破產重整時,考慮其擁有市政一級總承包資質、曾獲“魯班獎”,法院指導管理人保留公司名稱,保証“公司注冊地、納稅地、統計關系及相關資質10年內不遷離本市”作為重要招標條件並納入重整計劃。

柳州還採取出售式重整,把破產企業主要營業事業轉移到新設主體並繼續經營,避免出現員工下崗、供應鏈受影響等后果。在柳工集團一級供應商某公司破產案中,政法部門幫助尋找維持正常生產經營、解決流動資金問題的突破口,促成復工復產。當其經營有起色、投資吸引力提升后,又指導管理人制定將公司生產經營場所、機器設備、職工團隊、銷售渠道等整體打包出售給投資人並由其新設公司承接的方案。這次重整全額清償了該公司破產前700余萬元欠稅,且投資人新設企業承接原公司營業事業后繼續為柳工集團一級供應商,實現穩企保民生。(本報記者 馬艷 本報通訊員 江波 桂晨博)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