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貫徹新發展理念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2023年04月10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庄少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 仇保興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錢智民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張兆祥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孫洪水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彭 勇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裴岷山

履行生態文明建設主責

貢獻自然資源力量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庄少勤

自然資源部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責部門之一。2018年,黨中央從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出發,組建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

自然資源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著力從“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工作職責出發,實施了一系列新舉措。

在嚴守資源安全底線方面,以“三區三線”(農業、生態、城鎮空間,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為基礎,劃定自然安全邊界和底線,在空間上對經濟社會活動進行合理限定,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在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方面,結合“多規合一”的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著力優化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強化各類自然資源的節約集約,通過優化城鄉用地結構,盤活存量低效用地,鼓勵土地混合開發和空間復合利用,引導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發展。在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方面,健全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調查評價監測體系和碳匯核算方法,建立自然資源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加快培育自然資源碳匯市場,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我們還積極投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為全球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注重可持續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  仇保興

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的長遠責任。

第一,“雙碳”目標路線圖的設計和制訂,需要跨學科團隊艱苦持續的創新研究﹔第二,加強政策與科技支持力度,希望更多政策工具和科技手段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第三,“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更新固有知識,突破傳統思維﹔第四,“雙碳”行動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參與力量越多,主動性越強,成功率越高﹔第五,城市落實“雙碳”行動,不僅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更有助於形成靈活有效的碳中和能源新體系。

從可持續發展分析,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不能以全額購買綠電、CCER(國家核証自願減排量)來代替自主減碳。“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積極進行節能減排,或者發展可再生能源來使自身的碳排放得到削減或中和,這才是可持續的方式。

合理利用原有水庫建抽水蓄能電站。可利用現有適合的中小型水庫改裝成多功能抽水蓄能電站,不僅能解決新增可再生能源儲能問題,還可對病險水庫進行加固。

科學認識電動汽車的儲能調峰能力。從目前趨勢看,2030年我國將會有1億輛電動汽車,目前每輛電動汽車的儲電能力平均是70度電,按每年每輛電動汽車充放電100次計算,全年儲能調節能力相當於將7個三峽電站改為抽水蓄能電站,這樣巨量的儲電能力若合理調配,能使未來電網得到穩定運行。

保障各類能源安全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錢智民

2019年我國新增新能源裝機5484萬千瓦,佔裝機增量的49.88%。2022年,我國新增新能源裝機12280萬千瓦,佔裝機增量的65.92%。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各國都將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利益的重要關切點。全球能源發展由柴薪到煤炭,由煤炭到石油之后,開始過渡到非化石能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和研究新能源的本質特征,重新認識新能源對我國能源安全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新能源資源的特征是“風光無限”。我國傳統能源資源是“富煤貧油少氣”。油氣和煤炭資源儲藏於地下,勘探和開發成本高,對環境污染大,且越用越少,而“風光”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都處於地表,勘探開發成本低,還具有正面生態效應。

其次,開發新能源主要依靠技術研發和創新。國際能源競爭將從爭奪資源轉向爭奪技術制高點,誰掌握了新能源高效開發、轉化和利用技術,誰就能掌握能源的未來。

另外,新能源將推動各類產業融合發展。“新能源+”涉及能源、農林、電子等多個學科,與工業、農業、交通等領域深度融合。

我們還要更加積極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雙碳”進程。國家電投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發電企業。我們願與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貢獻更大的力量。

聚焦綠色建造發展

帶動行業低碳轉型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張兆祥

建筑業節能降碳將帶動相關行業共同節能減排,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作為工程建設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建集團正帶動產業鏈上下游60余萬家企業共同發展,協同全產業鏈共同減碳,發布企業碳達峰行動方案。

我們堅持創新驅動,主導或參與制定多項國家及行業綠色低碳標准,建設了一大批標杆項目。打造綠色產品,將綠色低碳理念落實到設計、投資、建造、運維全過程,積極打造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園區。助力生態改善,投資建設海綿城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生態工程,承建了一批以核電、光伏發電、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工程。

未來,我們將從以下方面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一是積極踐行央企責任擔當。我們將緊跟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等戰略部署,大力服務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參與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二是推動建筑行業低碳轉型。積極助力建筑行業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建造方式變革。

三是努力當好建筑產業鏈“鏈長”。立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強與行業上下游企業聯動,協同建材、能源、施工、運營等全過程節能降碳。

四是持續提供綠色低碳產品。我們將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爭做建筑行業低碳發展的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綠色低碳產品。

五是深入拓展綠色發展新賽道。積極拓展生態修復、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新領域,打造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聚焦“雙碳”轉型升級

助推經濟綠色發展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孫洪水

“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堅持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多行業、跨行業聯動和融合。

中國能建積極踐行“雙碳”目標,成立了氫能、儲能、數字科技、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等專業平台和研發機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重點在五個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一是堅定踐行國家戰略。把服務能源安全新戰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發展機遇,支持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定建設綠色世界。全面推行建筑本體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管控系統、行為節能等標准、產品和服務,加快推動低碳、零碳、負碳等關鍵技術攻關。

三是堅定實施數字智慧。強化數字賦能與融合,全力攻堅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走好管理數字化變革主路徑,深入挖掘能源大數據綜合價值,全面提升“數智生產力”,為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能建答案。

四是堅定引領融合發展。以能源融合發展為結構框架,以融通融合為底層邏輯,推動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利網、生態網等深度融合,強化示范引領,催生新興產業創新平台。

五是堅定提供系統方案。橫向推動能源供需兩側協同互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總體效率,提供“產供儲銷”“源網荷儲”等解決方案﹔縱向依托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維等全要素優勢,提供規劃咨詢、項目策劃、模式設計、融資落地、“投建營”一體化解決方案。

建立多能互補體系

推進能源綠色發展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彭  勇

通過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與推進節能降耗並舉,目前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總量已超過煤電,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能源電力行業是節能降碳的主要領域,能源電力央企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應在加快推進綠色轉型上走在前、作表率,集中精力建好三大工程,即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海上風電、建立多能互補體系。

中國大唐作為能源電力央企,以打造“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成為美麗中國建設領軍企業為願景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在綠色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聚焦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加快綠色轉型發展。中國大唐著力構建多元清潔能源體系,托克托“風光火儲”耦合發展示范工程成為國內首個以清潔高效先進煤電為支撐的多能互補項目。

二是聚焦發展質量提升,全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中國大唐科學有序發展先進煤電,建成東營電廠等清潔高效煤電示范性項目。“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煤電全面轉型和技術升級,推動煤電由常規主力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並重轉型。

三是聚焦科技創新,大力開展綠色發展創新實踐。“十四五”時期,中國大唐將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集成應用能力。

促進綠色低碳建造

引領基建行業轉型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裴岷山

中交集團始終以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新助力。

堅持以服務大局為統領,完善綠色低碳戰略布局。中交集團明確了“成為全球交通基建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引領者”的願景,將動態優化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聚焦產業、金融、科技等領域,全力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堅持以產業升級為牽引,促進各大產業協同降碳。中交集團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推進全產業鏈全流程綠色發展,前端著力能源結構調整,重點布局風電、光伏、水電領域,開展海上風電、抽水蓄能、生態修復等新興業務﹔中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建造和智能建造產業協同發展,打造智慧工地新模式﹔后端聚焦資源循環利用與碳匯建設,碳交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中交集團將推進以綠色化、智能化為牽引的轉型升級,打造國內領先的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堅持以技術標准為支撐,打造綠色科技創新高地。中交集團推動“雙碳”前沿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獲國家專利218項。中交集團將發揮院士團隊的高端智庫作用,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強化標准制定和輸出,全力打造綠色科技創新高地。

堅持以共享共贏為目的,推動綠色發展成果普惠。中交集團堅持推動綠色低碳成果惠及更多民眾,將持續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0日 11 版)

(責編:彭靜、王欲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