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0日09:09 來源:寧夏日報
隨著農村高效節水灌溉的大面積推廣,每到秋收季,使用過后難以降解的大量滴灌帶便成了農民眼中的“黑色垃圾”,或焚燒或掩埋。但回鄉創業的蔣偉智,卻將這些“黑色垃圾”變廢為寶,造福桑梓。
“最近種植量大,我們公司急需的1萬卷滴灌帶,能保証連續供貨吧?”
“我們在加班加點生產,而且庫存有2萬卷,供貨沒問題,您放心。”
近日,記者來到海原縣曹窪鄉曹窪村的寧夏佳稼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時,負責人蔣偉智正忙著接單洽談。他說:“最近春耕春播,正是我們產品的下單高峰期,這1萬卷滴灌帶的20萬元訂金已經打過來了,我們必須確保首先為他們供貨。”
走進車間,機器忙碌,生產線上工人熟練地操作著設備。一堆堆廢棄的“黑色垃圾”經多道工序后,被生產成一條條柔軟黑亮的嶄新滴灌帶。
今年44歲的蔣偉智是海原縣賈塘鄉馬營村人。曾在銀川一家管道生產企業務工,后又到一家滴灌噴灌設備生產企業任技術總監。想著家鄉十年九旱的農業生產狀況,2020年,一技在身的蔣偉智返鄉創業,決心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帶動家鄉群眾改變生產方式,讓鄉親們種地更省錢、更輕鬆、更有效益。
了解蔣偉智的想法后,海原縣及時給予80萬元惠民擔保貸款幫助他建起工廠投入生產。在他的宣傳引導下,農民群眾紛紛將以往或燒或埋的廢棄滴灌帶、地膜回收,送到蔣偉智廠裡以舊換新,既變廢為寶又防止造成環境污染。
曹窪村60多歲的王克讓種地15畝,其中一半是坡地。近年來,在蔣偉智的指導下,王克讓使用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精准滴灌后,玉米畝產超過1000公斤。
“過去用機井水澆一畝地的水量,精准滴灌能澆六七畝地。滴灌帶能把水准確地滴到庄稼根上,省水省錢、效果好,產量還高。”王克讓說,過去有機井水以后每到澆水季節,他都穿著雨靴提著鐵鍬下地去堵水、引水、放水,經常弄得一身泥。“現在不用進地裡,把地頭上出水口的閥門一開就行了,省事多了。”
蔣偉智介紹,對農業殘膜、廢舊滴灌帶進行無害化環保處理再利用,可為農民節約很多成本。“群眾每回收2公斤廢舊滴灌帶,能換500米新滴灌帶。這就為他們節省了年年支出、重復購買的生產成本。”
目前,佳稼旺公司年產滴灌帶500噸、銷售額300余萬元,服務海原縣的耕地面積達6萬余畝。其“省錢又增產”的滴灌帶和“旱澇保收”的灌溉技術,有效激發了當地群眾的種地熱情。在賈塘鄉種植4000多畝青貯飼草的田喜鑫說,以前種地看旱情,越種越沒信心,現在收成已經翻番。
佳稼旺公司生產一線女工馬利杰是當地村民,從建廠之初就來務工。如今,她已成長為技術工,月薪6000元。“廠子離家近,收入也好,干這份工作全家人都支持。”
蔣偉智帶動員工增收致富,並為當地村民購買滴灌帶每卷都給予價格優惠,讓廣大群眾享受到真正的實惠。“我的想法並不僅僅是做好一款產品。海原縣肉牛產業發展迅猛,飼草種植有很大缺口,我希望在3年內力爭實現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民坐在家裡通過手機就能控制澆地,不用在太陽下暴晒了。”蔣偉智說。
海原縣高級農藝師蔣儒齡表示,鄉村要振興,農業廢物的回收、再加工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塑料滴灌帶廢棄資源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有效助推了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本報記者 王文革)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