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0日08:52 來源:南方日報
2023年廣東立法工作“路線圖”出爐。日前,廣東省2023年立法工作會議召開,披露了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共安排審議法規項目18項,其中繼續審議的法規案3項,初次審議的法規案15項。此外,安排預備審議項目24項。
記者梳理計劃發現,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強高水平法治供給,是2023年度廣東立法工作的“重頭戲”。另一方面,也有多部法規對老百姓民生關切作出積極回應,例如制定或修改家政服務條例、母嬰保健管理條例等,以“小切口”立法推動做好民生大文章。
強化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
今年廣東立法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等強化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著眼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進立改廢釋工作,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根據立法工作計劃,南沙深化粵港澳合作條例作為新制定法規案之一,擬於今年7月進行初次審議。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圍繞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省人大常委會將制定科技創新條例和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以立法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記者注意到,修改森林保護管理條例被列入了今年的繼續審議項目。在初次審議的法規案中,包括制定生態環境教育條例,修改城市綠化條例。其中,生態環境教育條例擬於今年5月進行初次審議,修改后的城市綠化條例擬於今年9月進行初次審議。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今年將持續推動設區的市立法能力整體提升。具體而言,繼續健全工作機制,增強省市立法工作合力﹔同時,指導各市圍繞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把准立法方向,選好立法項目﹔另外,嚴把合法性審查標准,進一步指導各市強化地方特色,力求法規務實、精細、管用﹔再者,支持各市積極探索,不斷豐富立法形式,通過“小切口”“小快靈”精准立法,立足實際開展協同立法。根據立法工作計劃,修改后的地方立法條例擬於今年9月進行初次審議。
另外,今年將適時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部署開展法規專項清理,及時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修改和廢止的具體項目根據部署要求確定。
以高質量立法增進民生福祉
立法有溫度,民生總關情。今年立法工作計劃緊貼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對法治建設的呼聲期盼,緊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用法治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
家政服務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據統計,廣東全省從事家政服務的企業已達2.7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但仍然存在家政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家政企業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家政服務各方合法權益有待進一步明確和保護等問題。日前,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廣東省家政服務條例》。根據《條例》,廣東將建設全省統一的“南粵家政”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為按規錄入信息的家政服務機構和人員生成家政服務碼,鼓勵家政服務機構、服務人員主動向消費者“亮碼”,讓更多優質家政服務惠及千家萬戶﹔同時,支持家政服務機構、家政服務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相互進行客觀評價。
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圍繞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今年將制定危險貨物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修改安全生產條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燃氣管理條例、法律援助條例,為將廣東持續打造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提供相應法規支撐。
為民立法,重在細微處聽民聲、匯民意、聚民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健全立法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擴大代表對立法工作的參與,充分聽取代表對法規草案的意見建議,健全法規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及採納反饋機制,利用和挖掘大數據為立法服務,提高征求意見的針對性和質量,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發展最真實最直接最管用的民主,確保立法工作在立項、起草、審議、調研等各個環節上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同時,將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召開全省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推進會,更多深入聯系點開展立法調研,充分發揮其作為民意“直通車”的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龔春輝 陳嶸偉 實習生 傅倩影)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