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創新轉型上“強賦能” 要素保障上“引活水” 服務環境上“塑品牌”

江都持續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

2023年04月10日08:44    來源:新華日報

2023年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名單日前公布,揚州市江都區的民營企業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嶸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實現了江都該項榮譽零的突破。去年,江都獲批江蘇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區)培育地區后,立即出台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全面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截至2022年底,江都共有125439家民營企業,佔經營主體總數的99.95%。

“江都民營經濟發展根基深厚、活力強勁,一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表示,江都將自覺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持續擦亮民營經濟發展這張“金名片”,在創新轉型上“強賦能”、要素保障上“引活水”、服務環境上“塑品牌”,讓民營經濟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搭建“科技人脈”,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新跨越

去年江蘇省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入庫企業名單中,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多年來,該企業與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10多家知名高校開展產學研用合作,不斷進行產品研發迭代更新,數控折彎機產品銷量穩居全國第一、全球前列。

為幫助企業搭建“科技人脈”,江都區2021年將產學研合作補貼政策從10%提高到最高25%,當年促成產學研合作簽約150項以上,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超40億元。兩年來,隨著“百校聯百企,千博匯龍川”行動以及“江淮客廳”“麒麟創新學院”等平台合作協同,江都企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41家。

江都還積極開展專項巡診服務,制定企業發展升級路線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得以在各自細分領域精耕細作。“2022年江都45家企業獲批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獲批高企186家,獲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數量創歷史新高,已逐步形成‘以創新型領軍企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支撐’的創新企業梯隊。”江都區發改委主任林永貴介紹。

用好“金融活水”,民營企業勇敢擁抱未來

2021年,深耕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市場多年的嶸泰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兩年來公司通過融資和並購穩步跟進一體化壓鑄發展趨勢,勇敢擁抱新能源未來。“企業即將上馬3套9000T超大型壓鑄設備,意味著我們正式向新能源車大型一體化壓鑄市場進軍、向輕量化方向轉型升級。”嶸泰股份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邢鷹高興地告訴記者。上市過程中,企業不僅在資產重組、股份改制等方面獲得相關部門“綠色通道”服務,還獲得市、區兩級專項獎補資金共850萬元。

積極培育民營企業上市梯隊,用好財稅金融等一攬子政策,江都切實落實好國家各項政策措施,助力企業蝶變發展。“去年,落實高企所得稅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減免政策6.23億元,覆蓋企業650家。”江都區科技局局長黃景禧告訴記者。同時,該區還通過創新融資工具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去年底,江都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服務中心挂牌成立,8家銀行機構選派金融服務專員,為滿足制造業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打造了靠前服務窗口。

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江都先后推出生態貸、水權貸,幫助企業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換。亨達(揚州)水務是一家位於江都區南水北調源頭區域的供水企業。去年底,企業啟動自來水深度處理和供水管網等一系列改造工程,但資金投入成為發展瓶頸。江都區金融機構主動上門對接,量身定制水權貸,該企業最終獲得500萬元貸款。

推動“助企三爭”,力創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助力企業“爭要素、爭市場、爭龍頭”,今年春節節后一上班,江都區四套班子領導便分赴各區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和企業發展需求,全面開展“助企三爭”春江行活動。“目前通過走訪調研匯總整理的179條主要事項工作清單,已‘點對點’發放到25家單位,交辦事項原則上要求一個月內辦結。”江都區工信局局長衛國文說。

年初,江都連續第四年舉辦“江都杯”創業大賽總決賽,10個項目獲得最高2000平方米免費場地、1000萬元基金首投、100%人才貸貼息等扶持。為把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產業發展“最大增量”,江都著力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強基提質”工程、新一輪“高企倍增”計劃,精心打造“江都杯”創業大賽等科技招商品牌。同時,以龍川科創核心區建設為先導,揚州航空發動機風扇復材葉片實驗室、長青農化研究院等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科創平台載體得到升級或引進。

“百企境外招商合作行、百家行業領軍企業拜訪行、百名鄉賢還巢創業行”的“三百行動”是今年江都區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的重頭戲。春節后,江都各地各部門鉚足干勁,招引一批高質量、高成長性的標志性項目、產業鏈關鍵節點項目落戶。“力爭到2024年,全區工業銷售總量突破1800億元、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突破40%,成功建成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朱莉莉說。(本報記者 汪瀅 通訊員 江萱)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