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鄉村產業興 百姓日子富

2023年03月29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微雨點染,山花爛漫。天山腳下,伊犁河谷,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裡,工人們熟練操作著機械吊臂等設備,一網又一網捕撈起肥美的三文魚。這些三文魚經過冰水降溫等流水作業后完成封箱,當日發往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部分甚至遠銷至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餐廳商超。

深山裡還能養魚?這是因為其所處的位置——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喀什河水在深邃峽谷間靜靜流淌,這裡氣候冷涼、水體潔淨,由於冷水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冷水養殖的優良自然條件。

在自治區指導下,尼勒克縣決定圍繞“做好水文章”、大力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來“破題”。2014年,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的特色冷水魚養殖基地建立,如今已達到年產6000噸、年銷售額4億元的規模。尼勒克縣冷水魚產業蓬勃發展,不僅在國內佔據了一席之地,在國外也有了名氣。

“過去尼勒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很多地方干旱少雨,隻能種植耐旱作物,缺乏脫貧產業始終困擾著我們。”尼勒克縣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桂源對記者說,在引入冷水魚產業的同時,縣裡大力發展農牧民勞務分包、漁家樂多種經營,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現在公司裡本地農牧民佔到員工總數60%以上,月工資都有四五千,140多位農牧民‘變身’為天山腳下的新漁民。”基地加工廠廠長鄧金干接過話茬,“今年,我們還要向東南亞、中東歐國家繼續拓展市場,打造尼勒克縣冷水魚外貿品牌金名片!”

冷水魚養殖紅紅火火,傳統養馬產業生機勃勃。3月底,天氣轉暖、草木回青,伊犁州昭蘇縣被圈養了一個冬天的馬兒,終於能回到草原上吃草撒歡。作為我國本土馬種——伊犁馬的培育地和核心區,昭蘇縣有著悠久的養馬歷史和深厚的育馬基礎,當地群眾不斷拓展馬產業鏈延伸發展空間,走上了靠馬致富的路子。

“從傳統的騎乘、肉食,到如今採集孕馬尿提煉藥用雌激素等新項目開發,以及和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伊犁馬上中下游的產業鏈不斷完善,是我們增收致富的新‘法寶’。”夏特鄉琢爾戛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伙人塔力哈提·努爾別克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養殖了300余匹伊犁馬,上個冬天僅出售孕馬尿就有40余萬元收入。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預計,今年全縣馬產業的產值將達到10億元左右。

馬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建設。在察汗烏蘇鄉新烏蘇村,“昭蘇御馬人”初級馴馬工馬業人才技能培訓班吸引了大批農牧民參加。類似的培訓班,昭蘇縣技工學校已開展4期,培養出200余名初級馴馬工。該校副校長呂微蓉表示:“今年學校將繼續開辦騎乘教練、修蹄、馬獸醫、馬匹飼養等方面的培訓,持續提高群眾就業創業能力,實現就近就地多渠道就業。”

“目前,新疆薄皮核桃、庫爾勒香梨、新疆葡萄、伊犁馬、新疆棉花和新疆褐牛6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均突破100億元,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鏈,我們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機制,累計撬動地方和社會資本投資30余億元,帶動了20余萬農戶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和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未來,我們還將努力打造一批綜合產值超千億元的農業產業集群和超百億元的重點鏈。”新疆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張虎說。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伊犁州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鎮克熱格塔斯村村民木沙江·海拉特到處奔走,與老鄉們分享參加全國兩會的所見所聞,“今后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要一起努力,發展好產業、建設好村庄,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產業旺則農民富,鄉村興則國家興。新疆的廣袤大地上,正在編織一個鄉村生活“富美樂”的五彩夢。

(本報記者 趙明昊 尚杰)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