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08:31 來源:大吉網
春意盎然,一派生機。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談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指引更加清晰、部署不斷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也令長春理工大學廣大教職員工歡欣鼓舞,大家更加堅定了信心,前進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智能AR消防面罩、會語音報警的智能播種監控器等多種設備的光譜芯片……走進位於淨月高新區的長春芯光產業園,創新的氛圍格外濃郁。
長春芯光產業園是由長春淨月高新區和長春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以學校科研優勢為依托,與淨月高新區優質創新資源緊密融合,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服務主導產業發展。2022年,僅建成一年的產業園便培育和孵化企業31家,年產值達到1.5億元,已成為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在科技攻關中主動作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全面推動科研工作。”長春理工大學校長楊華民表示,作為一所具有鮮明光電特色的省屬重點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科集群優勢,推動與行業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在全國兩會精神的指引下,未來,學校參與共建的長春芯光產業園也將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需求,集聚優質資源,培養優秀人才,孵化優質項目,為吉林省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不論是在校園、實驗室,還是在田間地頭,許許多多的科技工作者正在為科技創新而不懈努力奮斗著。
坐標,吉林省四平市。農忙正酣,一台台播種機在田間呼嘯往來,拖拉機時快時慢、停停走走,扒開土,種子的間距分毫不差。“距離設定多少就是多少,出現問題機器會自動報警!”剛剛完成播種工作的農民們興奮地說。
每年農耕季,裝有長春理工大學農業物聯網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研發的智能免耕農機,就會在東北大地上轟鳴作業。而在中心產品研發實驗室的智慧雲屏上,農機總量、各地區農機數量、工作農機數、待機農機數、異常農機數等數據一目了然。來自長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的教授楊宏偉及其科研團隊則會在屏幕前,時刻關注這些設備的總體運行狀態,並及時協調解決故障。
楊宏偉說,每當看到農民們增產增收的喜悅挂滿臉龐,大家心裡特別滿足,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那種踏實的感覺是什麼都換不來的。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對農業科技發展的信心更足了!”楊宏偉表示,自己和團隊將用現代農業技術幫助廣大農戶解決更多農業發展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牢。
責任在肩,唯有實干。接下來,長春理工大學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動全國兩會精神落地見效,凝聚起不斷前行的磅礡力量,開創新時代教育工作新局面,著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吉林省自主創新高地建設添磚加瓦。(本報記者 張鶴)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