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7日08:17 來源:中國婦女報
投入24億元建成109所公辦普惠性幼兒園,托幼一體化達80%以上﹔建立收養兒童“一人一檔”,為散居孤兒每月生活補貼1988元/人,居全省縣級市前列……這些都是浙江省金華義烏市圍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正在做的事情。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聚焦‘一小’和共富富裕,以數字賦能、整體智治為重要路徑,堅持系統謀劃、有序推進、多元參與,力爭到2025年基本實現兒童友好城市總體藍圖,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領域形成國際化多元化的‘義烏樣板’。”義烏婦兒工委辦主任、婦聯主席傅春春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義烏市兒童友好城市LOGO正式發布。全國兩會剛結束,義烏市馬上加快成立兒童友好合唱團的步伐,遴選組建“義童觀察員”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
立足“一米高度”視角,以建設“義路童行”兒童友好城市為目標,義烏通過創新沉浸體驗法、主動嵌入法、需求導向法,切實優化“一小”服務,初步形成全社會支持兒童友好建設、共推兒童友好發展、共享建設成果的生動局面。
沉浸體驗法 打造“一米”空間
“接下來聽我指揮,我們一起來拍拍手、碰碰腳……”3月15日上午十時許,江東街道雞鳴山婦女兒童綜合服務驛站內座無虛席,六對親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做游戲。據悉,每周三上午,該驛站都會定期開展親子繪本閱讀、親子運動等早教課程,切實豐富親子家庭的文化生活。
“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學習、活動?”“對於社區發展,孩子們有話要說,怎麼反映?”……婦女兒童綜合服務驛站給出了答案。
“這裡不僅可以讓兒童學到東西,還是一個兒童說了算的地方。”江東街道黨工委委員、雞鳴山社區書記何文君說,驛站佔地360平方米,採用“驛站+書苑”的運維模式,場地分為兒童閱讀區、兒童議事區、兒童活動區三個主要功能區,由兒童主導、社區支持成立了兒童理事會、初心小讀者、兒童成長公益小組、文明小先鋒四支社團隊伍,充分尊重不同國籍和民族的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需求。
為全域提升兒童零距離沉浸式的“空間友好”,義烏市完善社區兒童學習、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兒童友好生活圈”,建成標准化的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88個、兒童早期發展驛站100個,兒童公園提升項目獲評“十四五”婦兒發展規劃示范項目。建設第一批義烏市兒童友好成長空間試點單元32個,促進城市建設體現兒童視角,推動兒童全方位參與融入城市社會生活。
主動嵌入法 聆聽“一米”聲音
在福田街道福田社區辦公樓附近,一條色彩斑斕的斑馬線給人帶來陣陣暖流。原來,這是社區“兒童議事會”的小朋友打造的一條特殊斑馬線,也是義烏首條針對兒童設計的暖心斑馬線。
這是義烏市重視兒童參與的一個縮影。城市關愛兒童,兒童承載未來。在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過程中,義烏廣泛傾聽兒童的聲音,科學運用主動嵌入法,給孩子們搭建參與城市建設、社會生活的良好平台,推動兒童參與成果落地落實。
為讓更多兒童的心聲和建議被傾聽、被尊重、被接納,推動兒童全方位參與融入城市社會活動,全市申報首批兒童友好空間試點單位61家,收到兒童友好城市相關建議830條,兒童友好LOGO、宣傳語、兒童畫876件,報名兒童友好合唱團人數187人﹔開展“義童小小觀察員”社會實踐、駱賓王國際兒童詩歌大賽、“小小傳承人”非遺體驗、“點亮書房 照亮童年”行動等,營造共建共享兒童友好城市的強大聲勢。
“當我知道我參與設計的兒童友好LOGO被選中后,太開心了,這說明大家和我的感受是相同的——我們搖動著‘撥浪鼓’,向五大洲的小朋友們發出了邀請,我們微笑著、期待著,一起參與著義烏未來的建設。”就讀於義亭小學的11歲學生姜天真說。
需求導向法 匯聚“一米”關愛
“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義烏干部中引發強烈反響。義烏市婦聯在貫徹落實中,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婦女兒童。
“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不僅要促進人民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也要同步促進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日前,家住赤岸鎮的單親小學生芳芳(化名)收到了一個“彩虹包”,打開這個特別的包,裡面放著一封滿載希望的信件,信上寫道:“每個人都有一株屬於自己的向陽花……你不孤獨,你還有我……”
為給予困境家庭兒童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早在去年,義烏市開展了“幸福義家·彩虹橋”行動,招募了23名志願者,通過書信,向8~18周歲單親或隔代教育且性格內向、不願意與外界交流的困境兒童送去關懷和溫暖,彌補缺失的家庭教育。
活動中,除了書信,還給孩子們送了書包、保溫杯、種子等,全年共計開展25場活動,書信往來305封,參與人次達360人。
“我想考取醫科大學,救死扶傷。”“我想考軍校,保家衛國。”“我爭取下一次考試能超過80分。”……在一次次情感表達中,孩子們越發自信、陽光,找到了人生方向。
在建設兒童友好城市過程中,義烏以兒童情感需求為導向,推動服務鏈路全貫通,增強兒童及其家庭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李爽爽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改改)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