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3日08:51 來源:青海日報
拉司通村古色古香的街道。本報記者 程宦寧 攝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事不畏難、行不避艱,要求以實干踐行承諾,凝心聚力抓發展……”
連日來,全國兩會精神如春風細雨,滋潤著春日裡的嘉塘草原。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高質量發展”,成為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各部門關注的重點話題。聚焦稱多縣高質量發展之路,文旅融合無疑是一股強勁動能。
3月15日,沿著通天河畔蜿蜒前行,一個古藏鄉村映入眼帘——玉樹州稱多縣拉布鄉拉司通村。
拉司通村位於鄉政府所在地,在當地小有名氣,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生態環保之鄉”“中國最美民俗古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站在高點俯視,拉司通村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峽谷中,走在村巷裡,腳下踩著用石板鋪成的石路,抬眼望去皆是棱角分明的石房、石走廊,規劃整齊的小巷,讓整個村庄看來更加古色古香,別有一番韻味。
拉司通村是典型的高原康巴古藏鄉村,玉樹地震后,重建工作按照“修舊如舊”和“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以人為本”的文化遺產保護搶救指導原則,使民居外觀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別具一格的藏式建筑,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游客。
拉布鄉黨委書記加吾尼瑪說:“最近全鄉干部都在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報告中提到‘幫扶旅游業發展’,這對於正在發展旅游產業的我們來說無疑又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動力。”
近年來,接續鄉村振興戰略,拉司通村這個古村落也開出了“新枝”,以生態和人文歷史文化旅游作為主導產業,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打造獨具魅力的拉布古藏小鎮。曾經的青山綠水家園,如今變成了打卡景區,超過2億元的投資,讓拉布鄉走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底氣更足了。
要想做大做強拉布古藏小鎮,那就必須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行走在拉布鄉,來到拉布河北面居高地勢之處,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碉樓——蘭達百長碉樓,迄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是稱多縣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百長碉樓,在拉布鄉眾多古藏村歷史遺址中最具文化氣息和標志性建筑。
加吾尼瑪說:“蘭達百長碉樓是通天河流域旅游線路上極具價值的人文景觀。為此,拉布鄉政府以拉司通村為中心,將蘭達百長碉樓、莫洛天險、郭吾古堡等自然人文景點連成一線,打造出了‘九點一線’的旅游景區。”
春日的暖陽,照耀在拉布鄉政府門前的廣場上,幾名身著藏式服裝的姑娘,正在認真練習拉布鄉傳統歌舞“曲卓、卓舞、伊舞”。
牧民看卓說:“這些是我們的特色、也是我們的文化,等今年夏天游客們來了,我們就可以給他們表演了,不僅可以豐富景區的活動內容,還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傳播出去。”
而此時,在拉布鄉政府的會議室裡是一番熱鬧景象,加吾尼瑪說:“全國兩會強調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正是我們今年想要做的工作,大家正在討論今年春耕文化節的事宜,希望通過今年第一個‘節’,實現拉布古藏小鎮旅游開門紅,讓更多的牧民群眾享受到旅游資源帶來的紅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挖掘特色優勢生態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拉布鄉已經正在實現“保護與開發”“傳統和現代”的融合。
然后要做好拉布古藏小鎮項目,光靠政府是不夠的。拉布鄉政府,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從中探尋拉布古藏小鎮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匯聚智慧,積聚力量。”加吾尼瑪說,“打造拉布古藏小鎮,我們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把鄉村振興作為抓手。通過小鎮的建設,引導村民全面參與到景區商業運營、特色旅游產品的定制和售賣等工作,把拉布鄉打造成集‘游、學、研、造、娛’為一體的青海古藏文化風情旅游名片。同時,利用好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這一良機,將生態有機農畜產品通過多種方式營銷出去,並結合拉布鄉特色手工藝項目,將泥塑、藏香、藏式家具等傳統工藝以手工坊的形式進行推廣,帶動就業,為當地牧民群眾營造持續不斷的發展‘活水’。”
走進村民久美才仁的古藏村家庭賓館,隻見古朴的石牆、雕花的門窗充滿了康巴建筑風格,院落房屋主體為凹字型三層建筑,共有21間房。
久美才仁說:“自從賓館營業以后,間接帶動了9戶農牧民致富,解決剩余勞動力30余人,而賓館的收益也很可觀。”
而像久美才仁這樣的牧民在拉布鄉還有很多。
才仁等16名回鄉的本地大學生,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下,組建了青海古藏村大學生旅游專業合作社,在為家鄉旅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的同時,也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帶動了更多年輕人﹔傳統家具手工藝人羅鬆龍珠、索南葉西、尼奔等人接受了系統專業的民族藏式家具手工藝培訓,在今年年初,接到了18萬元的大訂單,延續千年的傳統民族手工藝再次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拉司通村部分村民更是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本地砌石工匠的自身優勢,為家鄉建設出力,也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
“全面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全力推動拉布鄉高質量發展,積極投身‘四地’建設,我們對未來思路清晰、信心滿懷。”加吾尼瑪說:“我們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再發力,重點打造‘一圈為核、兩區為翼、三帶為支’的產業發展格局。一圈就是以農牧基礎產業為主導,以文旅、文創和研學為重點的產業內核,兩區則是特色農產品地域性品牌打造,三帶就是小鎮建設邊緣留白處的生態山地觀光產業。”
隨著拉布鄉郭吾村及蘭達兩村納入鄉村振興示范村名列,臨河的德達村康養中心項目有效推進,拉布鄉的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加吾尼瑪所說的這些,正在一步一步從藍圖變成現實。
邁上新征程,建設新鄉村。如今,拉布古藏小鎮處處舒展著幸福的圖景,這座既充滿藏族歷史文化古韻,又勃發現代高原城鎮氣息的特色小鎮,以神奇魅力的姿態昂首邁向燦爛的明天。(本報記者 程宦寧)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