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2日09:28 來源:湖北日報
3月16日,距離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正好滿一年零八個月。
沙湖之畔,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的碳匯大廈,來自全國各地的碳市場數據匯聚於此,爭相入駐的雙碳企業一派繁忙,“零碳社區”研討活動檔期不斷,“碳的交響曲”此起彼伏。
作為全國首個雙碳產業樓宇,這裡是中國“雙碳”經濟的先行區,彰顯著綠色發展新理念,牽動著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為大家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勁。”武昌區委主要負責同志說,作為雙碳產業的先行者,將把這份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的決策部署,做好“碳文章”、當好“排頭兵”。
循著他所指的方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碳匯大廈,感受“雙碳”新賽道上的湖北新活力、荊楚新氣象。
中碳登首個履約周期累計清算超200億元
碳匯大廈內的核心企業,是負責注冊、登記、結算的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碳登”),被譽為全國的“碳大腦”。
去年10月,中碳登正式入駐該樓,使得武昌區成為全國碳市場“神經中樞”的實際承載地。
“我們高質量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建設任務,支撐全國碳市場順利啟動,並實現至今連續無中斷安全運行,受到生態環境部點贊。”中碳登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全力保障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外,還為武昌區開展碳金融創新、申報氣候投融資試點、帶動產業聚集等領域積極發力,為擦亮湖北“碳名片”不斷努力。
一組數據,見証這隻“頭雁”作為——
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碳登無一日出現交易清結算異常,系統可用性與連續性均達到99.99%。
首個履約周期內,中碳登累計開通企業賬戶2508戶,實現開戶率100%﹔累計完成356個工作日的清結算,累計清算5.97萬筆、209.5億元,碳排放配額成交量突破兩億噸大關。
“中碳登落戶武昌區以來,我們出台了全國首個碳金融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建成啟用了全國首個碳金融集聚示范樓宇,成功獲批了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招引落地了一批碳產業鏈企業……”談及與中碳登的“雙向奔赴”,武昌區地方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自2014年湖北啟動碳交易試點、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落戶武昌知音大廈以來,武昌區“與碳共舞”已有10個年頭。盡管大部分時間都在“默默陪跑”,但在做好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贏得了先機。
去年以來,武昌先后開展“碳共識”“碳招商”“碳創新”“碳述職”等一系列行動,為推進全國碳金融集聚區建設凝心聚力。
150余家“雙碳”企業慕名前來謀發展
碳匯大廈32樓,有一幅武昌區碳金融招商專班的“作戰圖”:哪些樓層主打什麼功能、規劃入駐什麼企業、已經入駐多少企業一目了然。
這個專班由武昌區屬國企——武漢首義科技創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於去年9月率先入駐,為產業聚集打前站、做服務。
“最近半年,我們在大廈接待了全國各地150多家雙碳企業,邀請了80家企業來大廈考察,上門拜訪了40家企業。”專班負責人說,與這些企業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發達地區雙碳企業眾多,但聚集效應不明顯、開展業務不方便。
基於此,武昌區提出將碳匯大廈打造成全國首個專門承載雙碳產業的商務樓宇,吸引雙碳產業鏈頭部企業聚集,構建“雙碳生態圈”。
去年底,全省唯一一家取得中國証監會資信評級機構備案資質的法人資信評級機構安泰信用簽約入駐大廈。
“大廈裡都是雙碳產業上下游企業,足不出樓就能開展業務,非常方便。”公司評級總監袁辰雲說。入駐不久,安泰信用就與中碳登、國檢集團湖北分公司等機構、企業建立聯系,為合作謀篇布局。
大樓內,有的企業忙著與左鄰右舍洽談合作,有的企業則是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同行一起入駐。
中財荃興綠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2月入駐,目前正在加緊裝修。公司總裁陶宏玲向招商專班引薦了永業行碳中和研究中心、武漢本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江高新創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家頭部企業。“我們希望盡微薄之力,與同行團結攜手開創發展新篇章,助力武昌區、武漢市乃至湖北省雙碳產業發展。”
武昌區碳金融招商專班相關負責人說,碳匯大廈首批已經入駐10家企業。該區將整合更多的發展空間,引導願意扎根武昌發展的雙碳企業在碳匯大廈及周邊商務樓宇安家,共建全國碳金融聚集區。
“碳普惠”讓低碳離百姓生活越來越近
綠色低碳,關系著產業發展,也關聯著百姓生活。
3月16日,碳匯大廈33層活動室,一場“零碳社區 益起共建”研討活動火熱舉行。
來自中國(武漢)雙碳產業暨碳金融研究院(籌)(簡稱“研究院”)、武昌區民政局、武昌區各街道社區、雙碳企業以及NGO組織的30多位代表,圍繞武漢市創建“零碳社區”現狀、挑戰以及路徑等議題開展“頭腦風暴”。
“未來的智能電表能提醒家庭用戶在用電高峰期降低用電量,省下電或供給公共場所惠及更多老百姓,或讓電力部門降低資源外購壓力,家庭用戶因此獲得碳積分,可用於兌換禮物、票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閻忠寧說,“零碳社區”建設要靠相關各方獻計獻策,舉辦研討活動是有益嘗試。
今年2月以來,在研究院的主導下,碳匯大廈已經舉辦了近10次雙碳主題研討活動,主題包括“綠色建筑與減碳”“低碳社區建設”“碳金融法制建設”“全國兩會‘雙碳’議題大家談”等。
這些活動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首義論碳。
閻忠寧說,首義論碳就是要打造成雙碳版的“百家講壇”,無論是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工作人員、社區干部、普通百姓,隻要有意願對“雙碳”發表“真知灼見”,首義論碳都將敞開大門。
“隻有讓雙碳理念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才能加快實現雙碳目標。”武昌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為讓更多人民群眾認識雙碳、了解雙碳、參與雙碳,武昌區、武漢市、湖北省正積極探索“碳普惠”系統。
據悉,湖北宏泰集團已與武漢市和武昌區的碳產業平台共同成立碳普惠管理公司,該公司將建立並運營集個人碳普惠、企業碳核算、碳賬戶登記於一體的統一碳普惠平台。企業和群眾入駐該平台后,綠色消費、低碳出行、植樹造林等低碳行為將會被量化並計入“碳賬戶”,成為一筆“有形資產”,惠及日后的生產生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鄧偉 通訊員 況昕昀 方霄 劉麗莎 實習生 劉健豪)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