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向“最痛處”亮劍 往“最難處”攻堅

讓“太湖明珠”綻放更璀璨光芒

2023年03月22日09:17    來源:新華日報

春風拂綠、碧水連波,春花爛漫、萬物生長。3月20日,2023無錫“國際月”暨國際賞櫻周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徜徉江南盛地,領略“太湖明珠”之美。

“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向‘最痛處’亮劍、往‘最難處’攻堅,讓太湖明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無錫將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在污染防治上保持定力、在保護修復上精准發力、在綠色低碳上持續用力,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基底,為美麗江蘇建設貢獻無錫力量。

“敢”字當頭,守護一泓清水

走湖堤,探水情。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市長趙建軍,密集帶隊調研新一輪太湖治理工作,為正在擬定的推動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根本性好轉相關行動方案,聽取各方建議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對太湖治理高度關心、十分牽挂。我們要把囑托銘記於心、感恩化為行動,用心用情堅決守護太湖安瀾。”趙建軍說。

秉承“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太”理念,無錫緊緊抓住太湖治理這個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工程,持續為現代化建設筑就厚重生態基底。

“去年以來,我們記錄到鳥類超百種。其中,黃嘴白鷺、卷羽鵜鶘、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無錫均為首次記錄。”大溪港公眾鳥類監測團隊的一份觀測記錄,佐証了太湖水質的持續改善。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無錫累計投入1000多億元實施太湖治理重點工程。特別是去年,無錫布局200多個治太項目,年度治太投資首超100億元,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創15年以來最佳。

在治太最前沿宜興市,太湖、滆湖清淤工程正在加速推進。“利用一季度有利條件,科學實施蘭山咀周邊應急清淤10萬立方米,有效減少湖體內源污染。”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介紹,將加快“一圈一帶一區”建設,在太湖深度治理上持續發力,更大力度改善太湖水質、展現河湖之美。

今年1月30日,無錫召開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會,連續第八年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無錫將投資110億元實施140余個重點治太項目,以太湖治理這個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工程,統籌推進長江大保護、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真正實現一泓清水入太湖。

“干”字為先,共繪“一城錦繡”

PM2.5年均濃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三、蘇南第一﹔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首次達到100%,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公眾滿意度達95.5%,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打開“無錫2022”,一幅青綠相間的美麗畫卷令人心動。

實施太湖生態清淤280萬立方米,啟動14家火(熱)電等重點國有企業提標改造,推進300個自然村污水治理工程,整治關閉技術落后印染企業35家以上……展望“無錫2023”,一個更富魅力的江南水鄉令人憧憬。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拿出硬招實招新招,努力在全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無錫擔當。”無錫全市上下“干”字為先,破難題、解新題,全面打響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

“提質擴面、示范引領,年內新建美麗示范河湖360條。”無錫市水利局局長張海泉介紹,無錫將高標准推動江南運河文化公園等6大示范段建設,全面啟動蠡湖水環境深度治理,讓城水相依的無錫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圍繞提‘氣質’對症下藥,用更加精致的‘濱湖藍’支撐最美‘無錫藍’。”無錫市濱湖區委書記孫海東表示,該區將加大主次干道、老舊小區、重點工地等微環境整治力度,確保空氣質量向優向好。

“聯動治水、精准治氣、系統治土,突出源頭治理,打好污染防治組合拳,力求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消除隱患。”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彭紅宇告訴記者,將實施污染防治十大專項行動,針對溝通不暢水體、裸露山體、退化濕地等,實施一批“點穴式”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布局建設活性炭再生中心等,謀劃實施一批EOD項目,讓全市人民實實在在享受綠色生態紅利。

“雙碳”疾行,積蓄“綠色動能”

藍天之下、清水之畔、淨土之上,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無錫奮力奔跑向前。

去年,無錫在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3%的同時,單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至41.5%、50.4%﹔具有無錫特色的“1+1+N+X”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基本構建,中瑞低碳生態城、零碳科技產業園等低碳零碳試點加快推進。

“無錫經濟總量較大,但空間資源和環境容量不足,面臨著加快發展與生態治理的雙重任務。”專家表示,保護生態環境,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的轉變。要通過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消費體系,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減污降碳怎麼干?無錫推出不少新“打法”——推廣光儲充一體化等應用場景,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綠色產業,撬動更多企業投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提升”……從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到生活理念、空間格局,一系列舉措正在推動經濟社會向著“含金量”更足、“含綠量”更多、“含碳量”更低的綠色發展方式轉變。

在江陰,一場“降碳”突圍戰悄然打響。“強試點帶動、強園區拉動、強監管促動,勇當綠色低碳發展‘模范生’。”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介紹,該市將深化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全年新增裝機容量100兆瓦﹔全面建設零碳開發區和零碳港口,打造更多“綠色園區”﹔加快淘汰化工、印染等行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力爭實現減煤160萬噸/年。(本報記者 馬薇 李順順)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