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雙廟鎮增光村——

治理平台更完善  鄉村生活更舒心(兩會后探落實·關注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②)

本報記者  翟欽奇

2023年03月21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設立“光榮榜”,激發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組織干部入戶走訪解釋政策,征求村民意見……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雙廟鎮增光村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平台,為村民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未來幾天全市范圍內有大風天氣,伴隨揚塵和降溫,請大家注意防范。”春耕時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雙廟鎮鎮長段曉元的手機裡,各種群聊消息一大早就響個不停。

  剛從農業氣象服務群裡看到旗氣象局發布的春耕氣象信息,段曉元立馬就轉發到全鎮各村黨支部書記群裡,還不忘加上一條語音:“提醒村民們加固大棚。尤其是對上了年紀的村民,最好能上門看看。”

  不到兩分鐘,這條消息就傳到了增光村七社網格員劉鮮紅的手機上。她這幾天一直挂念著村裡的吳玉珍老人,“老人今年96歲了,長期獨居。正好上門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劉鮮紅今年33歲,是村裡的婦女主任,還是“巾幗志願服務隊”的成員。

  穿上紅馬甲,佩戴上黨徽,她朝老人家走去。“支部安排我參與鄉村治理工作。干了兩個多月,感覺一是事情很細,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要關心,二是責任很重,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村民前頭。”

  發揮網格作用

  及時紓解困難

  整潔的水泥路上,農機往來不斷,農家院裡,吳玉珍老人剛剛晨起打掃,這會正晒著太陽坐著小憩。“吳大娘,我來幫您做高齡驗証。”劉鮮紅輕車熟路走進院門,拿出手機,老人的個人信息早已填寫完成。“您看著攝像頭,張開嘴,點點頭。”

  “真是謝謝小劉。”吳玉珍起身招呼著劉鮮紅進屋,“大娘上歲數了,玩不轉這手機,孩子們離得都遠,辛苦你隔三差五來一趟。”檢查完庭院裡的架子棚頂是否牢固,劉鮮紅攙著老人走進屋內,燒上一壺熱水。“吳大娘,您女兒給寄來了幾件新衣服,快遞剛到鎮上,我今天去給您取回來。”

  “你們對我真好!”吳玉珍說。劉鮮紅之前擔任網格員2年多,她所在的網格有43戶105名村民,每個人的情況如今她都了如指掌。“入戶和走親戚是一樣的,村民和我們聊天時從不藏著掖著,經常是聊著天就把問題解決了。”

  近年來,雙廟鎮制定系列政策,規范網格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網格員基礎作用,健全網格自治、巡查走訪、情況報告等各項制度,及時收集並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

  “段鎮長,這是干嗎去?”來到鎮上的快遞點,取上老人的衣服,劉鮮紅迎面遇上了段曉元。他正忙著把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往車上搬運,“去趟楊樹明那兒,他家的新房剛裝修好,我看看有啥需要幫忙的。”

  楊樹明今年57歲,因為殘疾喪失了重體力勞動能力,2021年被村裡識別為監測戶。2022年,雙廟鎮的所有村民小組都成立了“微治理小組”,將最基層村民面臨的問題逐條梳理,逐級承辦,逐步解決。楊樹明所在的村民小組將他確定為重點幫扶對象,並提交村民大會審議。

  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楊樹明的住房被納入了危房改造項目。如今,楊樹明不僅建起了新房,還干上了村裡的公益崗位,為村社打掃衛生,加上各類補助,基本生活保障不成問題。

  段曉元說,針對過去存在鄉村治理效能低下的問題,雙廟鎮制定並完善了《雙廟鎮推進鄉村治理、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六條意見》,落實網格化管理機制,同時促進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通過黨員積分管理,積極引導黨員擔任網格員,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新的平台,使黨員成為網格化管理和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頂梁柱、主心骨”。

  設立“光榮榜”

  激發責任感

  在雙廟鎮每個村的黨群服務中心牆上,都有一張村規民約“光榮榜”,上面列著每家每戶每月的鄉村治理得分。得分最高的家庭旁邊還寫著“最美家庭”的字樣。

  在增光村,村民姜採泓是出了名的愛干淨。她家的房屋緊鄰路邊,車來車往,難免帶起一些塵土。然而走進她的家中,院子裡干干淨淨,房間內一塵不染。“我常跟大家開玩笑說,我家在馬路邊上,衛生都能搞好,你們有啥搞不好的?”在她的帶動下,村裡的人居環境發生很大變化。此外,她還專門購買了全套理發裝備,為村裡老人義務理發,每次鎮裡和村裡舉辦公益活動,也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村裡挂上“光榮榜”后,將人居環境、社會公德、公益事業等都納入評分標准,姜採泓一家常常位列前幾名,2022年還獲評增光村“最美家庭”的稱號。“一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就做了點小事,有啥值得表揚的?”姜採泓說,“后來想明白了,這不光是對我們一家人的鼓勵,還是對全村人的引導。”

  “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更詳細的評分標准,將積分和村裡的愛心超市挂鉤。積分高的家庭,不僅會得到挂牌表彰,還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必需品。”增光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忠說,村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最在意的並不是物質上的福利,而是精神上的獎勵。“通過獎懲分明的制度設計,激發村民的社會責任感,村民們越來越團結,大家比著做好事,風氣原來越好。”

  近年來,雙廟鎮落實“一村八化”鄉村治理模式,推動議事民主化、主體多元化、規定標准化、責任網格化、服務訂單化、誠信契約化、手段智慧化、評定星級化,對群眾公認的善行義舉等先進典型設立“光榮榜”,利用網絡、廣播、展板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敲鑼打鼓上門挂牌。

  “我們進一步將誠實守信、干淨整潔、鄰裡和睦等作為標准,評選‘誠信榜樣戶’,積極構建‘黨建引領、網格治理、資源共享、群防群治’的鄉村治理模式。”段曉元說。目前,雙廟鎮已評選出102戶“誠信榜樣戶”。為進一步激發村民的積極性,鎮裡還聯系當地的農商行為誠信榜樣戶開辟低息、快捷綠色放貸通道,為誠信榜樣戶發放貸款1100萬元。

  政策落得下

  意見上得來

  “讓大家種小麥,補貼都有啥?”“我家20畝地,種多少小麥合適?”……增光村會議室裡人頭攢動,一場主題為“小麥種植推廣”的村民會議正在進行。

  一開年,“小麥種植”成為雙廟鎮各村會議上的熱詞。今年,巴彥淖爾市黨委政府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小麥種植。如何將上級部門的政策轉化為田間地頭的行動,這是雙廟鎮鄉村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近年來,每逢重大事項,增光村都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由村黨支部形成初步意見,經組織村兩委成員充分討論后進行表決形成商議意見,再將商議意見提交黨員大會審議,最后將審議意見提交村民會議進行決議,各環節的結果一律公開。

  春節假期剛過,增光村就召開村民會議,邀請杭錦后旗農牧局的專家和雙廟鎮有關負責同志,為村民們講解小麥種植的扶持政策和技術難點,同時征求村民們對於有關問題的意見。在熱烈的討論中,小麥種植的任務框架逐漸形成。

  “村民會議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但如果召集村民開會太頻繁,耽誤農活不說,大家也難免產生厭煩情緒。”劉建忠告訴記者,“我們將政策內容和補貼信息編輯成一條條短消息,在各村民小組群裡發布,把功夫下在日常。”

  與此同時,雙廟鎮全體干部化身“推介員”,在走訪入戶的過程中發放宣傳資料,將政策解釋給每一位村民,把握好春耕這一關鍵時期,確保小麥種植任務落實到戶、落實到地。

  在雙廟鎮,幾乎每個村民手機裡都存著一兩個鎮裡干部的微信。近年來,雙廟鎮推動“群眾上訪”轉為“干部下訪”,出台政策規定干部每年入戶走訪的次數,堅持帶案下訪、開門接訪,2022年累計接待群眾371人次,把政策信息送到最基層的同時,也能發現生產生活一線存在的問題。

  打開段曉元的手機,各村村民的微信有上百個,“村民們遇到問題先找網格員,網格員解決不了的找村干部,村干部解決不了的找鎮長,鎮一級解決不了的,我帶上村民去找上級領導。要確保所有問題都有出口,所有訴求都有回音。”

  (薛來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1日 14 版)

(責編:王欲然、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