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到鄉鎮挂職三年多來,天津援疆干部深入一線破解難題——

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狀態新觀察)

本報記者  蔣雲龍

2023年03月21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於田縣先拜巴扎鎮良種場村村民在採摘萬壽菊。
  許曉龍攝(人民視覺)

  劉振興(左一)在策勒縣天津工業園區津和數字電子展館施工現場辦公。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組在沙漠植樹。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劉子鑫同於田縣青少年在一起。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供圖

  策勒縣沙海碧湖風景區。
  阿卜力米提·買提沙依木攝(人民視覺)

  編者按:2020年,援疆干部第一次被安排到鄉鎮任職。天津援疆干部在鄉鎮挂職,與當地干部交流經驗、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解決民生難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鄉鎮工作期間,這批援疆干部遇到了哪些困難?解決了什麼難題?記者近期來到援疆一線,深入走訪援疆干部,記錄他們的奮斗故事。

  

  “振興滿腦子就一件事兒——賣鵝。”同事時常調侃,“劉振興賣鵝”成了遠近皆知的事。

  天津援疆干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黨委副書記劉振興內心卻很平靜,“能把鵝賣出去就成。”他說。

  2020年,援疆干部第一次被安排到鄉鎮任職,劉振興就是其中一員。近年來,天津援疆干部與當地干部共同發力謀發展,建設了一大批提升產業促就業、穩定增收惠民生的示范項目,讓鄉鎮“舊貌換新顏”。

  “發展遇到問題、難題很正常,我們要主動承擔起解難題的重任”

  2019年,為了幫助村民增收致富,達瑪溝鄉引進了一個飛鵝養殖項目。農戶養殖,企業保底收購,本是件雙贏的好事。誰承想,當地農戶第一次養飛鵝,不懂技術,無從下手,干脆完全放養。

  企業收購時,一看飛鵝,大跌眼鏡。“說好的一隻養到2公斤以上,這才1公斤,我們不收了。”企業代表搖搖頭,開著空車回去了。

  沒辦法,鄉裡隻能將這批飛鵝屠宰清理包裝好,放進冷庫冷藏起來。“鄉裡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找到銷路。也曾發動干部認購,但也是杯水車薪。”劉振興說,“如果長期冷凍,鵝肉品質降低,就更難賣了。”

  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到半年。

  打遍了所有可能出貨的電話,找遍了想到的所有路子,3個多月后,劉振興終於打聽到,天津市薊州區綠色食品集團2020年有300萬元的消費扶貧計劃。

  上門一陣“推銷”,對方很感興趣:“這是稀缺產品,小點我們也要。”劉振興順勢邀請對方到和田地區轉了一圈,來到現場參觀。最終,該公司不僅收購了飛鵝,還對當地的羊肉和蘋果下了長期採購訂單。劉振興心裡懸了3個多月的大石頭終於落下來了。

  在民豐縣尼雅鄉任副鄉長的援疆干部董渤龍,也是剛上任就遇到了難題。

  “這都是上好的飼料原料,農戶自己用不完,又一直沒有企業來開發,太浪費了。”尼雅鄉黨委書記趙江波指著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葦地說。

  “這片蘆葦地有多大?”董渤龍問。“十幾萬畝。”趙江波回答。董渤龍心裡一驚,頓感時間緊迫、責任沉重。

  “早一天引進企業,群眾就早一天增收。”董渤龍迅速聯系了天津一家企業。經過4次考察,該企業終於在2020年底投入2000萬元,在民豐縣落地了一個飼草加工項目,每年為尼雅鄉托皮村集體及13戶農牧民帶來10萬元的收入,還帶動了30多人的就業。

  “發展遇到問題、難題很正常,我們要主動承擔起解難題的重任,盡全力協調項目和資金。”和田地區行署副專員、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方偉說。

  “剛來就下了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增加群眾收入”

  這些年,在各項政策幫扶下,新疆各地基礎設施取得很大改善。網絡暢通、硬化路通達。但剛到於田縣托格日尕孜鄉擔任副鄉長時,李憲策依然心生落差。

  “當地群眾增收途徑不多,有的人一個月才掙1000多元錢,和東部差距明顯。”李憲策說,“剛來就下了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增加群眾收入。”

  當時,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和和田當地黨委、政府都將目光瞄准了托格日尕孜鄉的文化招牌——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庫爾班大叔上北京的故事人盡皆知,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也是當地有名的景點,游人如織。“但是之前沒想過怎麼利用起來。”李憲策說,“游客看了就走了,旅游業卻沒能發展起來、給當地群眾帶來收入。”

  發揮援疆資金和項目優勢,干部們共同發力謀發展。2021年以來,累計投資3700多萬元,建設項目14個。為擴大文化旅游村品牌效應,2022年5月,天津又投資1600余萬元,啟動庫爾班·吐魯木文旅產業園項目。桑皮紙文創坊、庫爾班手工坊等非遺文創場所相繼入駐,美食城、精品民宿也逐步建成。“50多名當地群眾解決了就業,人均月收入超過了2500元。”李憲策說。

  文旅產業園旁,一條新興商業街欣欣向榮。“文旅項目留下了游客,也為村民創造了機會。”李憲策介紹,當地村民把自家房子拿出來開超市、開飯館、開民宿,收入漸漸增加。

  據了解,3年來,天津共投入援疆資金18.82億元,實施項目373個。通過招商引資幫助引進產業合作項目163個,投資總額62.44億元,幫助12.98萬人次就業。

  “后來隻要聽見自行車響,村裡人就知道我們來了”

  “我不會說當地話,他不會講普通話。我看著他笑,他也看著我笑。”剛剛擔任於田縣阿熱勒鄉黨委副書記時,劉子鑫和當地群眾打交道時有一些忐忑。隨著交往日深,當地群眾的淳朴、熱情深深感染了他。“鄉裡各村離得都不遠,我和另一名援疆干部就一人買了一輛自行車,騎車走村入戶。”劉子鑫說,“后來隻要聽見自行車響,村裡人就知道我們來了。”

  走訪群眾時,不少村民反映:“照顧老人孩子沒法外出打工,但是在家收入又不多。要是在村裡能打點零工,那多好。”

  經過商議,干部們嘗試發動大家做一些小的手工產品,再通過直播帶貨賣出去。“這也能掙錢?”一開始沒人信。

  劉子鑫便帶著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后來,看到第一批嘗試的群眾掙到了錢,越來越多村民才加入其中。

  “大家好,我是阿依努爾。我在於田縣阿熱勒鄉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產品……”於田縣庫爾班手工坊主播阿依努爾在鏡頭前熟練地帶貨。現在,庫爾班手工坊項目已經推廣到於田縣27個村,每村都有10—20名婦女參與其中。

  “我們走村入戶,分析當地的產業優勢和需求,與群眾一起尋找致富門路。和當地群眾熟悉起來后,我們交了很多朋友。”劉子鑫說,他在當地有一個結親戶,家裡3個孩子學習都很刻苦,他時常給孩子們帶去書籍、禮物。去年,李憲策的結親戶家裡孩子病了,大人臨時脫不開身。李憲策二話不說,帶著娃娃就去了醫院。

  “這3年,眼看著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董渤龍說。他的結親戶這些年從事木材加工,經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大女兒今年7月就要從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畢業了,兒子在讀高一,全家生活充滿了希望。

  3年援疆,干部們走在村裡,經常會碰到當地群眾熱情地打招呼:“亞克西嗎?”“亞克西!”

  “既需要更多懂技術的農口干部,也需要培養一批有知識有闖勁的新農人”

  推進鄉村振興,援疆干部尤其是一線基層干部有哪些建議?

  “這裡急需農業技術干部。”劉振興說,“新疆不少地區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群眾增收有難度。比如這裡的核桃樹,因為老百姓不懂剪枝等農業技術,核桃產量低、質量差,每棵樹年收入不到1000元,當地群眾非常需要更多專業技術干部下來指導。”

  擔任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黨委副書記的援疆干部魏玉興也有同感。“我們引進辣椒企業帶領百姓一起種辣椒,但同樣的土地,農戶種出來的產量隻有企業的一半。”魏玉興說,薩勒吾則克鄉畜牧站和農業站的工作人員積極上進好學,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效果。

  據介紹,近年來,援疆干部在所在的鄉鎮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並圍繞服務當地產業發展、提高基層民生保障、增強群眾內生動力等方面建設了一批更精准有效、更適合基層的項目,為推動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裡既需要更多懂技術的農口干部,也需要培養一批有知識、有闖勁的新農人。‘勤勞致富’已成共識,期盼著干部們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協力謀發展。”劉子鑫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1日 10 版)

(責編:王欲然、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