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大慶石油開發的見証

馬維維

2023年03月19日08:0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大慶石油開發的見証

  說起黑龍江省大慶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如今的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就是60多年前那場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最好的見証者。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於2006年9月26日正式開館,是我國第一座石油工業題材原址性紀念館,它的前身就是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舊址——二號院。去年年底,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躋身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為黑龍江省唯一入選基地。

  保護工業遺址

  在大慶市薩爾圖區一個恬靜古朴的四合院,有一條青銅鋪就的“大慶之路”。青銅上4000個漢字,記錄著大慶油田自1959年9月26日起開發、建設、變遷的不朽傳奇和輝煌歷史。以井口裝置為主體造型的雕塑“起點·永續”映入眼帘,仿佛正向游客講述那段歷史。

  1959年,位於鬆遼平原的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當時正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這個油田就被命名為大慶油田。從此,石油大會戰拉開序幕,掀開了新中國石油工業新紀元。

  1960年10月20日,薩爾圖火車站北側的荒原上建起了干打壘、土坯房組成的四合院群落,作為會戰指揮部用房,編號為“二號院”。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裡一直發揮著指揮中樞的作用。

  “二號院”作為大慶石油會戰的指揮中心,見証了氣壯山河的石油大會戰,更見証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進程。

  “這裡是大慶油田艱苦奮斗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國石油發展史上一個光輝的裡程碑。”講解員王奎星說,“二號院”已經成為大慶石油人乃至全國石油人心中的一處聖地。

  步入展館,巨幅油畫《會師大慶》給人帶來了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油畫描繪的是1960年在這片荒涼廣袤的大草原上,走來豪邁的石油大軍,他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繹著神奇,徹底改變了中國貧油落后的面貌。”王奎星說,油畫生動再現了全國支援、激情燃燒、荒原蘇醒、大戰在即的歷史原貌。

  陳列館佔地面積15900平方米,擁有館藏文物8400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53件。主題展覽設有“鬆遼驚雷·油出大慶”“艱苦創業·光輝歷程”“大慶精神·民族之魂”等8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大慶油田輝煌發展歷程。參觀完展館,山西游客田原深有感觸,“看到這些圖片,還有當年的實物,一些布景,讓我仿佛身處那個年代,體會先輩的艱苦奮斗,這不僅是旅游參觀,更是精神上的洗禮”。

  作為全國第一座石油工業題材原址性紀念館,陳列館是宣傳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展示石油文化的重要陣地。“開館多年來,陳列館精心管理運維,每年對館舍進行維修,與時俱進改陳布展,千米展線常看常新,實現工業文化遺址高質量保護利用。”陳列館副館長關穎說。

  傳承奮斗精神

  “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陳列館中,背景音樂《我為祖國獻石油》耳熟能詳,再現了石油工人的豪邁情懷。

  在眾多文物中,記者看到了一張並不起眼、泛著微黃的紙張,這是大慶油田第一口注水井中7—11井的資料報表。就是打這口井時,鐵人王進喜與隊友奮不顧身跳進泥漿池中,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止了井噴。不遠處,一座鐵人塑像與之遙遙相望。

  石油文化是大慶最具影響力的一面旗幟,也是獨一無二的工業旅游資源。“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傳大慶精神,講好大慶故事,一直是陳列館的辦館初衷和神聖使命。”關穎說。

  1175米的展線,讓觀眾能深刻感受到大慶油田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決心。大慶油田更是把“石油工人心向黨”的愛國情操、“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奉獻精神,作為持續培養和激發廣大干部員工愛黨愛國教育的鮮活內容。新黨員在這裡入黨宣誓,老黨員在這裡重溫誓詞﹔新工人在這裡入廠教育,老工人在這裡感受歷史。陳列館還經常邀請“老會戰”現身說法,回顧會戰難忘歲月,講述創業年代的故事,開展不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從2010年6月起,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積極選派首席宣講員參與大慶油田組織的“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巡回宣講活動,進高原、下井隊、闖大漠、走海外。“很多觀眾覺得深受教育,甚至有人聽得淚流滿面,每次宣講既是我們自我提高的過程,也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宣講員、館藏研究室主任田卓說。

  推進工業旅游

  “一幅原生態的大慶風貌展現在我們面前,當年的石油工人們就是和著這樣的節拍,風餐露宿、鑽井奪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今年正月初三到初六,陳列館在微信公眾號開設了新春特輯專欄,通過講解員的“雲端”講解,與觀眾一起過個文化年。

  2020年以來,陳列館曾數次閉館,但閉館不“打烊”,陳列館積極探索新媒體宣傳,舉辦“大慶歷史雲閱讀·雲觀展”等線上活動,開拓“雲主題黨日”“雲逛館”“雲宣講”等雲服務形式,讓社會各界可以通過網絡窗口感受大慶油田歷史和工業企業光榮傳統。

  “雲講述”活動一上線,就得到了油田廣大干部員工的積極參與,大慶油田建材公司防腐管道廠的“老管道”付學第一個報名參加,他說,“雖然已退休多年,但這些石油故事都是當年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講述石油故事,我責無旁貸!”視頻中,老人情感飽滿抒發著自己對油田的愛,講述著會戰時的感動、震撼,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誕生了享譽全國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陳列館開館以來,以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己任,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大慶故事,成為社會各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2010年4月,大慶油田獲得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並於2013年授牌開發。以打造“國家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大慶油田配合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將大慶油田工業旅游打造成一處觀賞礦業遺跡和自然景觀的游覽勝地。

  陳列館是大慶油田礦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陳列館為中心,周邊249平方公裡涵蓋寶貴的工業遺產遺跡40多處,如鐵人第一口井、“三老四嚴”發源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石油科技館等,游覽線路眾多,參觀體驗豐富。

  “來大慶最想看的肯定是大慶油田,這種工業游能近距離感受油田歷史,而且還有自然風光。周末時間來這裡既對孩子有教育意義,還能休閑旅游,感覺的確不虛此行。”哈爾濱游客林琳說。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工業旅游建設和品牌打造。為進一步發揮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作用,陳列館還啟動了“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大慶行”活動。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成為活動的首家參與單位。“學院將組織學生分批來館參觀,並邀請陳列館講師來校上思政課,共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青年一代的成長動力。”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助理殷愛華說。

  立足於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的新起點,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將著力打造“大慶會戰優良傳統傳承弘揚基地、大慶油田黨的建設示范展示基地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播賡續基地”,為保護和利用石油工業文化遺產、推動國家工業旅游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