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彪 周均海
2023年03月18日09:00 來源:學習時報
在浙江省慶元縣百山祖鎮齋郎村,矗立著齋郎戰斗紀念碑。紀念碑正面由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參謀長王永瑞題寫的碑名——齋郎戰斗紀念碑,背面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三月底,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我縣,轉戰中濟、竹口、蔡山頭、深鳥、上庄、余村、隆宮、粗隆、半嶺、八爐、荷地、張村、南陽、合湖、官塘、濟下、西管嵐等地。四月二十三日到達齋郎。敵浙保李秀一團為主力,閩保馬洪琛二團、浙保王逢欣獨立營及上千名大刀會徒配合,以數倍於我之敵分三路合擊,妄圖一舉消滅我軍。我紅軍挺進師在師長粟裕、政委劉英指揮下,以逸待勞、以少勝多,於二十八日在齋郎打敗了敵人的進攻,打傷敵團長李秀,殺傷敵三百余人,俘敵約二百,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取得了重大勝利。在這次戰斗中,挺進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王維信等二十多名紅軍戰士光榮犧牲。
齋郎戰斗,是紅軍挺進師挺進浙西南,堅持三年游擊戰爭關鍵性的一仗。齋郎戰斗打出了軍威,迫使敵人一度從攻勢轉為守勢,為挺進師創建浙西南游擊根據地贏得了良機。
血洒百山祖畔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紅軍挺進師的光輝業績與百山祖共存!
中共慶元縣委會
慶元縣人民政府 立
一九九一年十月
碑文精煉、客觀地記述了挺進師在慶元縣的輾轉活動、齋郎戰斗的經過以及重要意義。敬讀碑文,眼前浮現當年的戰斗場景,對先烈的緬懷之情油然而生。
組建挺進師
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先頭部隊和突圍部隊突破國民黨的封鎖到達贛東北蘇區,與閩浙贛省委會合於江西省德興縣廣財山。省委傳達了蘇區中央分局指示,命令迅速組成挺進師,進入浙江長期行動。中央賦予挺進師的任務是:開展游擊戰爭,創建蘇維埃根據地,以積極的作戰行動,打擊、吸引和牽制敵人,保衛閩浙贛基本地區和鄰近的根據地,並從戰略上配合主力紅軍的行動。
2月初,在閩浙贛省委、省軍區領導和幫助下,挺進師組建完成,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王永瑞任參謀長,黃富武任政治部主任,姚阿寶任政治特派員,全師共500余人,編為3個支隊和1個師直屬隊。2月27日,挺進師誓師出征,向浙江進發。
召開半嶺會議
3月26日,挺進師進入慶元,處於“前無接應,后無根據地依托”的孤軍態勢。師首長決定召開入浙后的首次最高領導機構會議——師政治委員會議,分析時局,統一認識,鼓舞斗志,掌握主動權。
3月30日下午,師政治委員會會議在慶元縣半嶺村召開。劉英、粟裕等師政治委員會成員以及各縱隊隊長參加會議。會議由師政治委員劉英主持。會議決定: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少數同志害怕到浙江打游擊的思想﹔尋找機會,該集中力量時就集中打殲滅戰,該分散活動時就分散打游擊戰,邊戰邊組織發動群眾﹔加強黨的領導,強化分合結合的戰略方針,對部隊的編制和配備重新作了調整﹔在浙閩邊境的慶元、景寧、壽寧、泰順之間,以洞宮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會議要求把精神傳達到各個連隊,直至每個戰士。
半嶺會議加強了黨的領導,總結了一個月來的經驗教訓,就如何在浙江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根據地統一了思想認識,制定了比較符合斗爭實際的行動方針,為齋郎戰斗及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創建奠定了思想、組織基礎。
挺進師入浙的關鍵性一仗
由於國民黨軍一直窮追不舍,挺進師在慶元一帶輾轉作戰,難以立足,便決定在齋郎打擊敵人。尾追挺進師而來的敵人主要有:浙保一團李秀部1300余人駐扎在景寧方向﹔閩保二團馬洪琛部1000余人駐扎在慶元后廣村﹔反動地主武裝大刀會會徒上千名分布在慶元合湖、蘭泥、三堆等村。
4月23日,挺進師進駐齋郎。由於不了解紅軍,村民大都帶上番薯干等干糧躲藏到村后山,村中隻剩下老弱群眾。紅軍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分頭做群眾工作,宣傳革命道理。紅軍的政治主張得到村民的擁護,他們紛紛下山,主動提出幫助紅軍打仗。面對數倍敵人,挺進師領導精心布置作戰計劃。
4月28日凌晨,大刀會會徒向紅軍水口、岙頭淤陣地發起進攻。師政委會委員、宣傳科科長王維信上前勸阻大刀會不要聽信反動宣傳,不要為反動派賣命,不料遭偷襲重傷,另有兩名紅軍戰士犧牲,紅軍被迫還擊。在紅軍軍事、政治攻勢下,大刀會很快土崩瓦解。上午9時,浙保一團以為經大刀會一番拼殺后可撿個便宜,仗著人多勢眾、裝備精良,進入紅軍預設的牧牛場陣地。紅軍集中主力,給敵人以猛烈打擊。戰斗持續了七八個小時,敵團長李秀被打斷一隻手倉皇逃命,殘敵也各尋生路、逃之夭夭。齋郎戰斗以紅軍勝利結束,斃傷敵人300余人,俘虜敵人200多人,繳獲重機槍1挺、長短槍100余支和大量子彈。
齋郎戰斗的勝利,離不開齋郎人民的幫助,戰后有3名村民參加紅軍,3名村民成為紅軍交通員。齋郎戰斗充分體現了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打開了進入浙西南開辟根據地的通道,但王維信等26名紅軍指戰員英勇犧牲。
齋郎戰斗后,5月至9月中旬,挺進師在江山、浦城、龍泉、遂昌、鬆陽五縣之間,建立起縱橫百余公裡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挺進師發展到近千人,擴編為5個縱隊和2個獨立支隊,加上地方工作人員約2000人,另有地方武裝千余人。各種革命群眾組織普遍建立,王村口等地還建立了蘇維埃政府。挺進師初步實現了黨中央交付的任務,在浙江站住了腳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