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2023年03月15日08:34 來源:中國國防報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有1614名高級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瀏陽等10個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稱為“將軍縣”。
在全國十大將軍縣中,安徽金寨、河南新縣、湖北大悟這3個縣彼此間有著深厚的淵源,它們同屬大別山區。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區,是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此外,這3個縣都是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界地區的反動統治而新增設的縣份。面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日益壯大的革命力量,蔣介石本想採取“增設縣治、分而治之”的方法來加強他的反動統治,未承想新增的3個縣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后來都成了赫赫有名的將軍縣。
改名“金寨縣”,歷史面目真。1932年以前沒有金寨縣,那時隻有一個名叫金家寨的小鎮。以金家寨為中心的金寨地區位於大別山腹地,這裡馬克思主義傳播早、黨的組織建立早、革命武裝起義早、紅軍隊伍誕生早、革命根據地形成早。風起雲涌的革命運動嚴重地影響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於是,蔣介石就調集大批部隊對金寨等地進行多次“圍剿”,前3次均以失敗而告終。
1932年6月,蔣介石調集30萬重兵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第4次“圍剿”。為破解困局,蔣介石還公開許諾:誰的部隊最先攻下金家寨,就以誰的名字命名設立一個新的縣。9月20日,國民黨軍衛立煌部進佔金家寨。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兌現戰前許諾,以金家寨為中心,打破鄂豫皖三省界線,將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及河南省的固始、商城等縣的交界地帶,各劃出一部分增設一個新的縣,並以衛立煌的名字命名為“立煌縣”。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27日,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9月2日,第3縱隊8旅解放了立煌縣城,3日解放了流波、麻埠。縣委、縣民主政府組建后,決定將立煌縣改名為金寨縣。縣長白濤親自撰寫布告、張貼全縣:“查我金家寨,大別山中心,革命根據地,中外有威名……改名金寨縣,歷史面目真……”從此,金寨這個縣名載入史冊。
金寨縣現為安徽省六安市管轄,是僅次於湖北省紅安縣的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從這裡走出了上將洪學智,中將皮定均、李耀、張賢約、陳先瑞、林維先、徐立清、曾紹山、滕海清,以及少將50位。
人民做主人,“經扶”換新稱。1932年10月,在衛立煌部佔領金家寨后,國民黨“圍剿軍”中路軍劉峙部佔領河南省光山縣南部重鎮新集。新集是鄂豫皖蘇區首府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將河南省光山縣和湖北省麻城、黃安等縣的交界地帶,各劃出一部分增設一個新的縣,並以劉峙的字取名為“經扶縣”。
1947年8月28日,劉鄧大軍一部擊敗了盤踞在經扶縣境內的國民黨軍和地方反動武裝。12月,經扶縣首屆人民政府代表大會召開。會上,代表們提議更換縣名,劉伯承考慮,縣政府駐地在新集鎮,此為一“新”﹔人民當家做主人,開始了新的生活,此為二“新”。於是,他建議將經扶縣改為新縣,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贊同。12月30日,經扶縣改名為新縣,一直沿用至今。
新縣現為河南省信陽市管轄,從這裡走出了上將許世友、李德生,中將吳先恩、張池明、范朝利、鄭維山,以及少將34位。
“禮山”不宜用,“大悟”作縣名。立煌縣和經扶縣設立后,蔣介石似乎感覺還不過癮。在他看來,大別山區到處都有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大別山地區山水相鄰、人文相近,鄰省、鄰縣交界地區距離城市較遠,政令不暢、不便控制。
為“分而治之”,1933年1月,蔣介石下令將湖北省的孝感、黃安、黃陂及河南省的羅山、信陽等縣的交界地帶,各劃出一部分增設一個新的縣,並以當地的禮山之名命名為“禮山縣”。
1949年4月6日,禮山縣全境獲得解放。禮山縣雖然不像立煌縣、經扶縣一樣以國民黨將領名字命名,但也是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反動統治而起的縣名,同樣不適宜沿用。1952年9月,黨中央為表彰大悟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借紅色根據地大悟山之名,將禮山縣改名為大悟縣,一直沿用至今。
大悟縣現為湖北省孝感市管轄,從這裡走出了大將徐海東,上將劉華清,中將周志堅、聶鳳智、程世才,以及少將31位。
以安徽金寨、河南新縣、湖北大悟等地為代表的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正如習主席參觀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了解鄂豫皖蘇區的革命歷史后所說:“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