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20: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但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受對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認識水平、人力與財力投入力度,經濟發展與遺產保護互為制約等因素影響,成效不盡如人意,具體如下:
一、整體站位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長城年代久遠,分布極廣,戰國長城、秦長城、明長城等不同朝代的長城遺存散布在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境內。雖然各地在加強長城遺存保護、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均有所動作,但受省情市情縣情實際制約、財力人力物力投入能力制約,沒有完全從樹立國家人文名片、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角度出發,未能實現從“國家讓我們建”到“我們積極要求建”的根本轉變。
二、管理協調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我國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尚處於起步期,存在交界區域長城遺存權屬厘不清、項目包裝謀劃建設推進抓不實,適合長城大型、線性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特點的宏觀管理、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的現象。長城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多頭管理、管理經營權責不明晰等問題較為突出。
三、受自然條件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
就全國而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開發涉及本體存量大、分布范圍廣,長城沿線多為山區,配套公共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和維護面臨較大壓力。根據國家文物局對國內長城資源調查認定和評估,“保存現狀較好”的長城人工牆體僅佔總數的12.3%,大部分以“野長城”的形式存在,多處段落無人看護,部分段落損毀嚴重。從現狀而言,多數點段目前還不具備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條件。
四、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現象
在長城的保護上,有的地區出現兩個方向,有的財力有限,保護工作“水過地皮濕”,有的重眼前經濟利益,在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搞大規模開發,忽視對文物本體和歷史風貌的保護。開發時採用的公司化運作模式傾向於將文物部門排除在外,使得文物面臨較高的人為破壞風險。
為此,建議:
一、堅持國家站位“一盤棋”“一體化”推進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堅持國家站位、人民立場,突出國家標准,彰顯人文內涵,要從建好長城文化公園,樹強人文名片,拉動內需消費,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角度出發,做實國家和省有關方案、規劃,抓好政策銜接,統籌不同區域長城本體及周邊各類文化旅游資源,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包裝、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落實以省主導、市操作、縣配套的屬地責任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穩步有序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二、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統籌協調合作機制
由於長城分布廣泛,往往在建設上涉及多個省市,面臨著部門和地域限制。突破傳統的部門和區域之間的壁壘,建立有效的跨區域協同體制,對管轄區域內長城的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進行明確規定,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打破權力垂直運行的限制。建立多方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解決相關矛盾問題,推動在空間規劃、土地管理 、機構人員、經費政策、執法監督等全方位的協同聯動,以保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順利建設。
三、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實用性資金保障機制
增加國家財政對地方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支持力度,確保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標的落實。加強對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管,確保專款專用,資金使用公開透明。立足重大文旅項目建設規律,適當放寬市場准入,研究制定適合實際的運營模式,鼓勵大額長期低息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緩解建設資金壓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