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20: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爆發式增長。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動力電池的使用和退役大幅度遞增,預計2025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137.4GWh,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產值預計可超千億規模。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方面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回收企業不規范。國內公布的“白名單”企業僅有 80余家,而僅2022年新成立的動力電池相關回收企業就超過4萬家,不規范小型回收企業和小作坊大量存在﹔二是回收工藝尚未清潔高效,導致回收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次污染和安全隱患﹔三是梯級利用需要大力推進﹔四是回收技術標准不統一,評估體系不健全,市場信息不對稱﹔五是回收體制機制建設尚不完善,缺乏激勵政策支持和成熟的市場化機制保障。
為此,建議:
一、規范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行為,推進企業發展。嚴格審核各類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相關資質,加強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監管,提高准入門檻,對於沒有資質或資質不足的企業進行停業整改或懲治。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的法律層級,加強法規約束。引導消費者將退役動力電池交售至規范回收渠道。
二、加強高效綠色回收技術研發。建議科技部聯合工信部、教育部、發改委等,以研究基金、政策補貼等方式鼓勵相關科研院所、高校聯合電池生產企業開展動力電池回收的先進技術研發,包括單體電池的自動化拆解和材料分選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通過提升回收利用前的預處理技術,以及採取更先進的制備工藝,最大限度地提取廢舊動力電池中的各類元素,在減少二次污染的同時得到高附加值的回收材料。研發更易實現批量化處理的回收利用技術,不斷提升原有回收利用技術及工藝水平。
三、盡快出台再生利用標准,推廣梯級利用技術創新。參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加快制定動力電池退役判定標准及檢測標准,為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提供支持。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梯級利用產品。鼓勵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新企業發展,研發與推廣再生利用與梯級利用成套化技術裝備。積極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証安全可控前提下,盡量按照先梯級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推動退役動力電池的專業檢測評價設備發展,使退役動力電池充分用於低功率電動車、電網儲能、移動通訊基站儲能、家庭儲能等領域。
四、盡快出台不同種類動力電池的生產和回收標准,提高回收效率。從技術標准方面進一步明確車用動力電池的結構、尺寸等基本參數,便於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產品分類明確,免除廢舊動力電池處理企業的再次分選,簡化回收的工藝流程,提高回收效率。在行業協同層面,加強后端回收利用企業與前端電池、汽車生產企業在電池結構標准化、通訊協議開放等方面的聯動,提高退役動力電池高效利用程度。加快動力電池分類、包裝、運輸、存儲、梯級利用等環節及報廢新能源汽車拆解等相關標准制定,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安全性管理。
五、構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為主體,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儲能企業等主體參與的回收利用網絡。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構建動力電池拆解回收、梯級利用、再生利用平台建設的全產業鏈。基於區塊鏈等先進數字技術,加強溯源管理平台建設,完善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為動力電池回收建立一套可追蹤、可溯源回收監督系統,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監管。回收流程封閉化,盡可能利用鋰離子電池內部所含的資源,實現回收原材料的循環再利用,電池中殘鋰、石墨的再利用等﹔通過與整車企業以數據共享等方式共同開發梯級利用產品,並以租代售的方式應用到不同場景,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創造電池附加經濟價值,降低電池生產成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